自由黨的“中國症候群”

在剛剛結束的聯邦大選中,自由黨在華人選民聚集的選區展開地面攻勢,但結果卻是一場災難。悉尼和墨爾本多個關鍵席位對自由黨的反彈幅度,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種激進、短視的選戰策略,不僅疏遠了華裔選民,也讓曾是自由黨鐵票區的其他選民感到寒心。
在澳洲政壇有句老話:“反對黨不會贏得選舉,是政府自己輸掉了選舉。”面對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危機,選民早已厭倦現任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幾個月前還風向明顯,是阿爾巴尼斯“應該會輸”的局。可沒想到,真正慘敗的是達頓(Peter Dutton)和他領導的自由國家聯盟黨(LNP)。
華裔選民“拋棄”自由黨這次選舉,自由黨在多個華人選民佔比高的選區慘敗:
  • 西澳珀斯的Tangney選區,工黨候選人林文森(Sam Lim)贏得了4.9%的選票迴流
  • 墨爾本的Chisholm選區,加蘭德(Carina Garland)鞏固優勢,選票增長4.6%
  • 悉尼內西區的Reid選區,司徒莎莉(Sally Sitou)更是創下7.5%的迴流
  • 而前自由黨票倉、如今由工黨議員傑羅姆·拉克薩爾(Jerome Laxale)守住的Bennelong選區,竟出現了驚人的13.5%迴流率
在華人比例極高的墨爾本Menzies選區,自由黨新星沃拉罕(Keith Wolahan)也輸給了華裔工黨候選人吳家寶(Gabriel Ng),後者贏得3.3%的迴流。而前住房部長Michael Sukkar也在Deakin選區敗北,工黨人Matt Gregg斬獲2.1%的選票增長
悉尼北岸的Bradfield和Berowra兩個傳統自由黨選區也不保,雙方面對超過5%的兩黨迴流率,其中Berowra僅以微弱優勢由自由黨保住。Bradfield更是陷入計票爭議,可能重算票數,自由黨岌岌可危。
約翰·霍華德的地盤,如今成了工黨根據地要知道,2007年時,自由黨元老、前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正是在Bennelong選區慘敗給工黨候選人麥克休(Maxine McKew),開啟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那個曾在1996年大勝保羅·基廷、手握超過60%兩黨選票的霍華德,看到今天這個局面可能都會搖頭嘆息:工黨議員拉克薩爾在這次選舉中,竟拿下了59%以上兩黨選票
選區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如今,Bennelong選民中,超過29%是華人或華裔背景。這部分人曾是自由黨的“鐵桿盟友”,尤其在前網球明星、前自由黨議員約翰·亞歷山大(John Alexander)在位期間,他們投票踴躍,忠誠度極高。
但2022年,很多華人選民“用腳投票”,拋棄自由黨,主因是“莫里森效應”:時任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華人心中形象極差,被認為是“反華”和“挑起種族對立”的象徵。他從未嘗試區分在澳華人和中國政府,卻頻頻釋放敵意。
2024年10月的選區重劃使Bennelong理論上偏向自由黨,可在達頓領導下,自由黨卻仍舊“一手好牌打爛”。
“人選對,背後錯”——候選人容思程的尷尬這次,自由黨在Bennelong推舉了32歲的容思程(Scott Yung),一位形象良好、在華人社群頗有知名度的候選人。他的父母分別來自香港和中國大陸。怎麼看都是“對的選擇”。
但問題出在哪裡?公民黨前聯邦候選人、澳洲亞裔律師協會創始人Kingsley Liu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不在容思程個人,而在於自由黨機器只要求他無條件服從,卻從未真正關心他所屬社群的核心訴求——種族歧視、外來干預的標籤等。”
甚至還引發了另一個質疑:非華人選民是否認為自由黨只是“換皮策略”,以種族代表來博取丟失的華人選票?
就在投票前兩天,容思程在微信釋出影片,強調自己“不是盲從者”;更早十天,他還上了由金融人士Mark Bouris主持的Straight Talk播客,澄清所謂“親共”指控。主持人問他:“你是共產黨員嗎?”但更尷尬的是,這段“對話”完全像是事先安排好的劇本,兩人甚至沒有透露楊曾是Bouris的員工。選舉意義?幾乎為零。
諷刺的是,容思程私下告訴支持者,他的導師正是約翰·霍華德——這個曾因限制亞洲移民政策臭名昭著、並在Bennelong“栽了跟頭”的老總理。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連達頓、前總理阿博特(Tony Abbott)也頻頻出現在Bennelong搞宣傳。他們似乎忘了:如今華人選民關心的,不是$300一頓的籌款晚宴,也不是和政治人物合影留念,而是實實在在的政策和態度。
最終,容思程創下自由黨在Bennelong歷史最低得票率——比霍華德當年慘敗還低10%。
Reid的“迷之人選”鍾泰明自由黨在Reid區派出的候選人是鍾泰明(Grange Chung),也是一位華裔,但從頭到尾都讓人感到“像是LNP總部空降的人”。Kingsley Liu評價:“這是一個錯誤的人,出現在錯誤的地方,在錯誤的時間。”
鍾具備自由黨喜歡的標籤:前軍人、曾任軍工承包商Jacobs高管,國家安全背景完美。但他並不真正與社群連線——沒有競選網站,僅靠社交媒體傳遞資訊。
他曬出與阿博特、達頓的合影,還有議員Dave Sharma的影片支援(這位2022年已在Wentworth敗北);甚至還請來最“反華”的自由黨“戰狼”、維州參議員James Paterson到場站臺。
在WeChat上,他還投放影片,指責工黨是“白澳政策”的推手——這項政策早在1901年出臺時,工黨還未成立。如此誤導性言論引發社群反感。
華人社群不是“間諜窩”2022年選後,自由黨審查報告曾指出:“重建與華人社群的關係必須成為本屆議會的優先事項。”
但現實卻是,自由黨愈發背離這一承諾。就在本次投票前一週,自由黨維州參議員Jane Hume竟公開指控工黨動用“中國間諜”在投票點工作,這些毫無根據的攻擊物件,正是華人社群自願者。這段影片被廣泛傳播於小紅書和微信,徹底引爆輿論。
結局可想而知——自由黨在華人心中已形象盡毀。

2025年5月9日 馬庫斯·魯本斯坦(Marcus Reubenstein)撰文,深度分析。文章摘譯自:APAC NEWS , 翻譯:墨言  審校:祖文
-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