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蜂群戰術”升級,烏克蘭防線告急

西方媒體報道,在最近的俄烏戰場上,俄軍透過技術升級和蜂群戰術顯著提高無人機突防效率,烏克蘭防空系統面臨嚴重挑戰,下面是文章正文,發上來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俄軍“蜂群戰術”升級,烏克蘭防線告急
最近幾個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蜂群式”無人機攻勢取得顯著突破。資料顯示,伊朗設計、俄羅斯本土製造的“見證者”(Shahed)無人機,其命中率已是年初的三倍。這種低成本、高密度的攻擊方式,正逐步瓦解烏克蘭的防空體系。
今年4月至6月,約有15%的“見證者”無人機成功突破烏克蘭防線,而這一比例在此前三個月僅為5%。烏克蘭空軍還報告稱,僅在7月某個夜間,俄軍就一口氣發射了426架無人機,創下年內新高。
更具標誌性的,是7月9日那一輪“極限壓制”:俄軍在單次襲擊中同時投放728架Shahed無人機及誘餌裝置,並伴以7枚“伊斯坎德爾”巡航導彈和6枚“匕首”彈道導彈。如此密度的火力輸出,讓烏克蘭的多層防空系統幾近飽和。

俄軍戰術快速升級,“見證者”威脅升級

儘管“見證者”無人機飛行緩慢,但俄軍透過技術改造,使其飛得更快、更高,超出烏軍常用車載高射機槍的打擊範圍。其中一種新型號“Geran-3”,採用渦輪引擎,在俯衝時速度可達800公里/小時,已被用於攻擊基輔等重要目標。
哈爾科夫的官員檢查一架被烏克蘭空軍擊落的沙赫德無人機 伊萬·薩莫伊洛夫/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人士指出,烏防空能力並未退化,而是俄方的蜂群戰術與飛行高度提升,讓無人機的生存率大幅提高。俄軍顯然在不斷適應戰場節奏,形成更高效的戰術組合。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加速Shahed的本土量產,這為持續密集打擊提供了物資基礎。俄方將其國產改良版命名為“天竺葵”(Geran),延續蘇聯時期用花名命名武器的傳統。

烏克蘭防空體系承壓,國產攔截無人機成新希望

烏克蘭目前主要依靠干擾無人機GPS訊號的電子戰手段,以及傳統的機槍、高射炮和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斯凱耐克斯”防空炮臺進行防禦。
儘管這些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俄軍夜復一夜的密集打擊下,防線仍難以完全守住。據烏軍統計,在一次400多架無人機的襲擊中,仍有5%以上擊中了目標。
更嚴峻的是,俄軍還常常將Shahed與巡航導彈、彈道導彈混合使用,進一步製造干擾,壓制烏方的防空響應。而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的供應前景不明,更加劇了烏軍在高強度空襲下的防禦焦慮。

烏克蘭加速推進“國產攔截無人機”計劃

為緩解日益緊張的防空壓力,烏克蘭開始加速自主研發“反無人機”的攔截型無人機。總統澤連斯基7月10日表示,烏軍已在每輪俄軍襲擊中用國產無人機攔截並擊落“數十架”Shahed。他還宣佈與美國科技公司Swift Beat達成協議,共同生產數十萬架無人機。
澤連斯基透露,新型攔截無人機已在前線取得“不錯的戰果”,並將在接下來全面部署。據烏國防科技專家測算,要有效攔截Shahed,這些無人機必須具備6公里高空作戰能力和每小時200公里以上的速度。
這種技術更新,將有助於替代過去依賴機槍和二戰時期高射炮的低效應對方式,更適用於面對蜂群式打擊。

持續的“攻防對抗”,烏克蘭空戰進入快節奏博弈

烏克蘭的軍事專家指出,俄軍已不再在全國範圍平均佈署無人機,而是集中打擊1至2座城市,以求壓制防空力量、提高命中率。英國前皇家空軍副司令安德魯·特納評價稱,烏克蘭空戰已進入快速演化的階段,攻防雙方的技術“每14天就更新一次”。
從“蜂群戰術”的興起,到攔截無人機的國產突破,俄烏之間的空中戰爭正不斷升級。誰能率先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將在很大程度上掌握未來戰場的主導權。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