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柳芳,該不該被寬容?

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退役體操運動員吳柳芳上週發比較性感的影片,粉絲暴漲,但同時招來“有損中國運動員形象”“有損中國國家隊形象”的大量批評。再後來也有一些人對她給予同情,認為退役運動員轉型挺不容易的。體育部門已有回應,但並沒有對吳柳芳這樣做給出很明確的定性。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吳柳芳是退役運動員,領導也還在研究怎麼去處理和解決,退役運動員一般有各自的單位,主要是由單位管。”
老胡看了吳柳芳受爭議的影片,我個人認為,那個影片與吳柳芳之前的運動員形象反差很大,在這一類的影片中也屬於尺度偏大的,所以我個人理解批評她的網友。但也要客觀說,她的影片並非這一類中最出格的。一些網友形容她的表演是“擦邊”,老胡個人則找不到一個很合適的詞來描述她的影片尺度。
不過我個人的主張是,吳柳芳的影片雖有不妥,一些人認為她“擦邊”了,但這件事應該處在批評教育的程度之內。目前吳柳芳的賬號不能夠加關注,這大概就是她受到“批評教育”的反映。
我個人不主張因為吳柳芳發了這個引發爭議的影片,就對她做過重的處理,反對她發那個影片的網友們也不必對她的行為上綱上線,提到“國家榮譽”的高度,一定要推動給她作為退役運動員在轉型路上難以承受的懲罰。那些網友已經表達了強烈不滿,他們繼續保持自己的這一態度,不支援吳柳芳朝著可能的娛樂方向轉型,甚至自己和意見相同的人抵制她,就可以了。吳柳芳的同行同樣可以批評她。但是大家沒有必要一起把她想要的轉型之路堵死。

▲運動員時期的吳柳芳。2013年12月,吳柳芳退役。

對這名想要轉型、但做法不當且引發爭議的退役運動員,我認為公眾在表達各自意見的同時,有必要保持總體上的寬容。我們的社會不可能十分嚴整,完全由我們認為充分正確的東西排列而成,有一些引發爭議的表現,只要不是很有害的,對待它們的態度就不必過度嚴厲。基層多有一些寬鬆和容錯對於營造我們社會的整體活力是必要的,它也是市場經濟環境的內在邏輯之一。不喜歡吳柳芳那樣做的網友很多,這本身對她就是教訓,加上吳柳芳退役後所在單位的幫助,還有平臺的態度,也都會起作用。我個人建議就讓事情這樣自然發展並落地。
吳柳芳退役後要重啟人生賽道,她的路還很長,我期待她會透過這件事情形成應有的領悟,並讓自己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