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稅戰全面展開,一個關鍵人物逐漸浮出水面,他便是特朗普的首席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也就是前幾天同馬斯克互撕,稱特斯拉為“零件組裝商”,然後被馬斯克痛罵為“白痴”“比一袋磚頭還蠢”的那位。

納瓦羅與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背景中的“Gulf of America”十分亮眼。
納瓦羅出生於1949年7月,是一位十分固執的老頭,他青年時期畢業於塔夫茨大學,後來又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通常來說,經濟學家都是支援自由貿易的,只有那些研究政治經濟學的人才會想出各種奇怪的限制措施。
納瓦羅屬於後者,他很早就強烈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克林頓時期)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奧巴馬時期),其觀點被排斥於主流經濟學界之外,長期不受重視。
早些年間納瓦羅是一名民主黨人,曾三次積極爭取進入加州聖地亞哥市政府工作,他的政治立場被《經濟學人》週刊描述為“爭議激烈,跨度很大”,先後註冊過民主黨人、獨立黨人、共和黨人以及無黨派人士。
2011年前後,還是民主黨人的納瓦羅寫了一本書,名叫《致命China》。
2016年,特朗普看完該書後給予極高評價,稱其“論點清晰,研究周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為復興我們的中產階級指明瞭一條路”。
本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路,納瓦羅被特朗普招募進競選團隊擔任政策顧問,2016年12月,被提名為白宮貿易委員會主任,後改稱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

萊特希澤(中)與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右)在上海和平飯店,2019年。
第一任期時特朗普還是個政治素人,所以美國政府的執行方式相對規範,像諸如貿易政策制定、貿易談判等大事,照例均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主持。
正因如此,作為白宮顧問性質的納瓦羅存在感不高,除了2021年被中國製裁過一次外,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影響力。
2021年1月6日衝擊國會事件發生後,納瓦羅因未能按照傳票配合國會質詢,被判藐視國會罪。
官司一連打了好幾年,納瓦羅最終於2024年被判入獄服刑4個月,成為第一位因藐視國會而被判入獄的前白宮官員。
說來也是巧,納瓦羅出獄的時間恰好趕上了2024年7月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正式提名特朗普為總統候選人的日子。
當時特朗普剛剛遇刺沒幾天,MAGA支持者聲勢大振,出獄僅數小時的納瓦羅馬不停蹄趕赴密爾沃基,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戰鬥檄文性質的講話,受到人群長時間起立鼓掌。
這段“為主坐牢”的經歷讓納瓦羅與特朗普的關係得以昇華,有熟悉白宮核心圈子的人說,特朗普永遠不會忘記那次忠誠的行為。

2024年12月4日,二次當選總統的特朗普宣佈納瓦羅將擔任新政府的“貿易與製造業高階顧問”“幫助成功推進和傳達特朗普的製造業、關稅和貿易議程”。
最初大家普遍認為這與納瓦羅在第一任期裡擔任的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職位角色相似,並沒有那樣重要。
可漸漸的人們發現,納瓦羅這位高階顧問的影響力遠超想象,準確一點說,他完全壓制了本應主導貿易政策的閣員——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

越南政府副總理胡德福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握手,4月9日。格里爾1980年生(一說1979年),跟特朗普、納瓦羅差了兩輩,顯然也不如後兩者關係緊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至於那些傳統的內閣閣員,白宮不需要他們再去“思考”,你們只要從白宮“領旨”,全力去推動就行了。
過去倆月裡,儘管貿易戰打得熱火朝天,可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卻並沒有什麼存在感,只能負責一些細節性質的具體談判事務。
故有人戲稱:特朗普其實不需要貿易代表,他本人就是美國貿易代表,而納瓦羅則是他最信任的軍師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