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盟友正在學習如何對付特朗普

特朗普的“領土擴張”言論給美國盟友們上了一課
在第二次就職典禮前僅一週多,特朗普計劃“重繪”美國版圖——或者至少他希望人們這樣認為。
儘管在競選期間反覆警告要避免新的外交糾紛,但這位候任美國總統近日卻頻頻發出有關美國領土擴張的強硬言論。
在週二的一場新聞釋出會上,特朗普升級了關於接管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威脅。當被問及是否會排除使用軍事手段時,他回答道:“不,我不能保證……或許我們不得不採取行動。”
他還曾談到加拿大可以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並提出將“墨西哥灣”重新命名為“美國灣”。
《紐約郵報》將他的激進主張稱為“門羅主義”,借用了19世紀時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推動控制西半球的主張。

特朗普的小兒子本月訪問了格陵蘭島。特朗普關於獲得美國對丹麥領土控制權的言論震驚了歐盟官員。

“我們預料到了一些情況,也為一些事情做了準備,但沒有想到會這麼離譜。”一位歐盟高官在談到特朗普的“格陵蘭”言論時如是說。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這些挑釁性言論,正值億萬富翁、總統顧問埃隆·馬斯克公開批評多個盟國政府之際。馬斯克呼籲英國重新舉行大選,並要求將首相基爾·斯塔默關押入獄。此外,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X上為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的領導人提供發聲平臺,並公開表示支援該黨是德國二月大選的“唯一救贖”。
過去的一週,美國的盟友被迫迅速學習如何應對新政府——到底應該將特朗普的言論視為政策目標、談判策略,還是隻是“虛張聲勢”?應該嚴肅對待每一句話,還是將其視作吸引眼球的博出位手段?
“我們就像貓,而特朗普則握著雷射筆。”特朗普前駐奧地利大使特雷弗·特雷納這樣形容。“那麼,我們是像貓一樣追逐光點,還是靜下心來冷靜分析?”
英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彼得·裡基茨勳爵指出,特朗普還處於“擾亂、挑釁、破壞穩定”的競選模式中,他在記者會上的“隨意發言”並不足以引發恐慌。
“他只是隨性而談,而非提出具體政策構想。所以我認為他是在營造一種氛圍,想讓人們感到不安,同時警告他們他是認真的。”裡基茨補充道。
盟國領導人明白,如果保持沉默,他們可能會任由特朗普設定關於爭議議題的討論基調,從而顯得軟弱。然而,他們也承認,不能對每一條不適的言論都做出憤怒回應。
一些特朗普的盟友提醒各方不要被最誇張的言論分散注意力。他們強調,上週的經歷表明,如果領導人不想被新政府施加巨大壓力,就必須找到與特朗普直接對話的方法。
“我和幾位歐盟領導人聊過,我給他們的建議幾乎都是一樣的:馬上訂機票。”特朗普前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表示,“去海湖莊園,不要帶大批隨行人員。和特朗普坐下來聊聊,談一談你今天、明天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20年後的計劃。”
對於特朗普的支持者來說,他的“瘋狂”行為背後有其邏輯。
他們堅稱,特朗普並非真的在籌劃入侵格陵蘭島或巴拿馬,而是透過其特有的方式,提請人們關注某些正當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問題。這位候任總統長期以來都喜歡用聳人聽聞的言論作為談判的開端。

本週在巴拿馬城,一名抗議者舉著反特朗普的橫幅。

特朗普前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卻認為,美國的“最終目標”可能是加強在格陵蘭的軍事存在,以“捍衛西方民主”併成為格陵蘭的“獨家受益者”。他補充道:“格陵蘭礦藏豐富,如果你在那裡開採礦產,會使你獲利豐厚。
特朗普的“以強求和”外交政策一直是他外交風格的標誌之一。
特朗普前駐丹麥大使卡拉·桑茲表示,儘管格陵蘭是北約盟國丹麥的領土,但哥本哈根政府未能“保護”該地區,特朗普有能力“保障”美國和該領土的安全。
特朗普盟友表示,提及巴拿馬運河是為了尋找降低航運成本的方法。他對東方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表示擔憂,並希望確保在衝突情況下美國海軍可以自由通行巴拿馬運河。
特朗普過渡團隊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表示:“特朗普已經關注到關於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的正當國家安全和經濟問題。”
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則認為,儘管特朗普的言辭具有“破壞性”,但他的實際行動往往與言辭不同。他提到,儘管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曾多次批評歐洲北約成員國,但他同時向歐洲部署了更多的美軍部隊。
拉米指出,特朗普的方法在應付強硬的對手時有其優勢。“從經驗來看,特朗普高調的言辭風格,以及他透過‘以強求和’和不確定性來推動外交政策的意圖,是他的標誌之一。”拉米說。
然而,這種解釋並未完全消除一些美國盟友的擔憂。一位參與布魯塞爾制定對特朗普勝選應對方案的歐盟高階官員坦言:“我們討論了制裁、烏克蘭、關稅等問題。但關於入侵格陵蘭的言論?我感到震驚,簡直難以置信。”
面對挑釁,盟友們的應對之道
面對特朗普的挑釁言論,一些國家選擇了堅定回擊。當特朗普提出重新命名海域時,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恩鮑姆站在一幅1607年的地圖前笑稱:“北美應該被稱為‘墨西哥美洲’。”

墨西哥新總統勞迪婭·謝恩鮑姆在每日會議上表示:北美應該被稱為“墨西哥美洲”。

然而,這種回應方式存在引發“口水戰”的風險。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在宣佈辭職後堅稱:“加拿大絕不可能成為美國的一部分。”此言一齣,特朗普的盟友們紛紛嘲諷他。馬斯克在其社交平臺X上調侃道:“女孩,你已經不是加拿大的總督了,你說什麼都無關緊要。”
曾擔任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但後來與其決裂的約翰·博爾頓表示,特朗普樂於挑釁中左派的特魯多。“他就是喜歡看加拿大被他搞得團團轉。”博爾頓說。
在即將就職之際,人們對特朗普組建了一支有效的國家安全團隊抱有樂觀態度,認為這將有助於應對不可避免的噪音和紛擾。
歐洲官員和外交人士強調,特朗普的新團隊在對歐盟及其成員國的關係上大致保持了相對主流的立場。在布魯塞爾和歐盟大國的首都,官員們對一些熟悉的面孔寄予厚望,例如國務卿提名人馬爾科·盧比奧、烏克蘭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以及國家安全顧問提名人邁克·沃爾茨。這些人被視為可以在關鍵外交政策和貿易問題上對特朗普的立場起到緩和作用。
一位與新團隊成員進行過討論的官員表示:“這支團隊相對冷靜……相當理性。特朗普向他們透露的計劃和他在新聞釋出會上說的話並不相同。”
然而,令歐洲官員頭疼的是如何應對馬斯克在歐洲政治上的“越界”行為。一位歐盟官員坦言:“真正令人害怕的是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中)上個月在海湖莊園與英國改革黨財長尼克·坎迪(左)和黨魁奈傑爾·法拉奇合影。馬斯克呼籲將英國首相關進監獄。

儘管特朗普聲稱對馬斯克最近的舉動不知情,但他表示,億萬富翁干預選舉“並不罕見”。
德國總理奧拉夫·舒爾茨呼籲其政治盟友不要理會馬斯克。他在接受德國《明星》雜誌採訪時表示:“原則是——不要餵養‘巨魔’。”就是不要因為馬斯克的挑釁性言論而作出回應,因為這樣只會給予對方更多關注和影響力。
前英國國家安全顧問彼得·裡基茨則表示,他對“馬斯克-特朗普聯盟”能持續太久表示懷疑。“他們都是擁有巨大自我意識的‘自戀型人物’。”裡基茨指出,馬斯克試圖將他在商業中屢試不爽的“挑釁與擾亂”手法帶入政治領域,但“我認為他需要學會面對一個有能力回擊的政府。”
一些歐洲政治家認為,歐盟應以積極議程來應對新政府的挑戰,而非僅僅採取對抗措施。
德國總理繼任熱門人選、保守派領袖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呼籲歐盟“成熟起來,採取行動”,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
梅爾茨主張,不應以報復性關稅應對,而應嘗試與美國總統談判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他在上週表示:“我們需要一個有利於美歐消費者的積極議程。”
博爾頓認為,各國領導人可以從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做法中學習經驗。安倍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與其建立了看似真摯的友誼。
博爾頓指出,安倍之所以能夠在朝鮮問題、亞洲問題以及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傾向方面獲得回應,是因為“他經常打電話與特朗普溝通”。此外,他們經常會面,安倍利用這些機會展示日本在美國的新投資。
“他會帶來漂亮的圖表,上面有企業標誌和美國地圖,標註著工廠的位置。”博爾頓說,“我建議歐洲領導人,都可以觀察安倍的做法並嘗試效仿。”
博爾頓補充道,一個不錯的開始方式是“打場高爾夫,或者學會如何打高爾夫。”當然也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毫無底線的跪舔。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