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臺冰箱,更懂中國廚房的“鮮”。

通往商業新大陸的地圖,藏在日復一日的場景之中。

那些真正改變行業的產品創新,都源於創新者對使用者需求的更深刻洞察和重新發現。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家庭的家電產品之一,冰箱距離問世已經有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但困於創新的缺乏,推動技術進步的想象力似乎被鎖住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與冰箱同一時代出現的,還有電動車。
1834年,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電動車,比燃油車早了近半個世紀。

原地盤桓一個多世紀,直到特斯拉的出現,電動車創新的車輪才再次轉動。
憑藉電池技術、整車設計、自動駕駛等方面的大膽創新,特斯拉顛覆了使用者的核心體驗,打破了汽車行業的沉寂。
特斯拉為何能異軍突起,它與別人最大的不同,是重構了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和使用場景。
那些不肯正視技術發展的車企,無論如何努力,拿著舊地圖,永遠找不到新大陸。
今天,陷入創新緩慢期的冰箱行業,走入“燈下黑”困境,忽視了對“保鮮質量差”“解凍流失營養”“浪費空間”等問題的再創新。
然而,冰箱市場並非沒有值得企業認真投入的機會。
目前,我國冰箱市場無論城鎮還是農村家庭的百戶擁有量均已過百,城鄉居民在用的冰箱數量接近5億臺,行業步入了“以換新為主”的存量市場。
新一輪的“家電以舊換新”已經啟動,按照冰箱的使用年限推算,每年約有4000萬臺的換新需求。
冰箱市場大有可為,想讓消費者自發換新,必須拿出值得出手的產品。
2024年,冰箱行業終於開啟了自己的“特斯拉時刻”。
以廚房電器傲立行業的方太,看到了冰箱在核心功能保鮮上的創新停滯,推出了全球新一代高階全嵌冰箱,以“新一代保鮮科技和全嵌設計”等核心突破,激活了沉寂許久的冰箱市場。
對於冰箱,方太並不是“橫空出世”,而是帶著重啟市場、再造冰箱的決心,以長達5年的研發有備而來。
冰箱是廚房全鏈路的重要一環,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拿著舊地圖躺賺的品牌,難以產生解決這些痛點的動力。
改變汽車行業,不認命的特斯拉用了15年,即使在創業初期,被外界認為註定失敗;
再造冰箱,不信邪的方太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要用技術創新讓全球冰箱品牌認識到:“中國使用者值得最好的產品,我們有信心做出最好的冰箱”。

為什麼冰箱的保鮮技術,在歷經控溫、控溼、控氧等三個階段後,難以向前邁進。
探究其中的深層原因,不僅有技術的難關,更有飲食文化的阻隔。
現代冰箱的設計理念和製造技術來源於西方,我們的冰箱行業從仿製起步,雖然自主品牌發展迅猛,但在產品的底層邏輯上仍會受到國外傳統冰箱的影響。
從飲食習慣和烹飪方法來看,快餐是西方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食物有漢堡、薯條、炸雞和披薩,以及種類豐富的罐頭食品,比如罐頭西紅柿、罐頭青豆、罐頭沙丁魚等。

受飲食習慣的影響,西方廚房的烹飪方法多為油炸、燒烤、烘焙和微波加熱,方便又省時。
比如,在美國廚房的常見食材中,多為預製的半成品,美國人很少花時間在烹飪上,對於中國人燉湯可能需要十幾個小時這件事,表示難以想象。
根據美中兩國的統計資料,美國人平均每天花在做飯和清理上的時間為34分鐘,而中國城鎮居民平均每天花在做飯上的時間為1小時10分鐘,農村居民是1小時30分鐘。
由此可見,飲食習慣的巨大差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冰箱保鮮技術的進步。
對於不需要精細加工的食材,傳統冰箱控溫、控溼的保鮮功能已經足夠了,再升級也只是引數的堆疊。
為“加工食品”而生的傳統冰箱,怎麼可能滿足最懂美食的中國消費者。對於食材橫跨六個氣候帶,烹飪方法多達幾十種、最講究新鮮口味的中國菜來說,這遠遠不夠。
中國飲食,博大精深,講究時令,吃魚要吃最鮮的魚,青菜要選最嫩的葉,所謂“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中國菜,需要一臺更保鮮的冰箱。
深耕中國廚房近30年的方太,從中國人的食材出發,探究保鮮技術的中國方案。
拿著舊地圖,永遠找不到新大陸,只有跳出思維定式,才能找到新的解法。
遠在智利的車釐子,漂洋過海二十多天運到中國,還可以保持相當的新鮮;遠洋科考隊連續數月不靠岸執行任務,為了保障船員的飲食和健康,船上的食材也要長效保鮮……
方太發現,工業上的遠途運輸,都用到了氮氣保鮮,因為氮氣是惰性氣體,可以顯著抑制果蔬呼吸,防止營養消耗。
結合以上觀察,方太聯合上海海洋大學,借鑑遠洋科考的儲鮮技術,共同原創研發了新一代家用氮氣保鮮技術,遠洋級科考艦隊的專用儲鮮技術首次實現了家用化。
把氮氣保鮮引入冰箱,方太的研發團隊下了苦功夫,他們對上百種常用食材進行對比試驗,找到了黃金氮氧比,即保鮮效果最好的氣體配比。

在方太研發的氮氣保鮮艙中,食材的“黃金營養期”得到延長,綠色嫩葉菜的汁液流失率遠低於普通冷藏,草莓3天水潤鮮美。
經常為家人烹飪美食的朋友肯定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想為晚餐準備一塊微微解凍的牛肉,因為這樣的肉質口感最佳,但冰箱給不了使用者想要的“鮮”。
與其他冰箱不同,在方太看來,保鮮才是美食上桌的起點,冰箱需要與烹飪全過程融合在一起。

針對傳統冰箱“管凍不管解”的問題,方太原創原鮮解凍科技,凍與解一體,才是中國使用者最想要的“新鮮”。

場景思維,是以使用者所處的具體情境為核心,透過理解場景中的需求,來設計產品、提供解決方案,跳出對功能和引數的堆疊,挖掘未被發現的問題,創造未被滿足的需求。
卷引數堆功能,其實是企業對創新的誤解,背後則是以訂單思維驅動研發的習慣性。是循著銷量做生意,而不是帶著思考解決問題。
方太在創業的第一天,就立志成為中國人自己的高階品牌。而只有紮根本土文化,以文化錨定場景,才能發現“真”痛點。
新鮮,只是方太以場景思維重做冰箱的起手式。
方太的研發人員走訪了數萬名使用者和資深設計師,深入觀察數百個生活場景,歸納總結出傳統冰箱佔地大、容積小、櫃門容易變形、明暗把手不美觀等設計痛點。
方太冰箱採用櫃門一體的安裝方式,按壓即開,放手即合,渾然一體的門板,給人平整如鏡的視覺美感。

傳統冰箱常因厚重機身無法完全嵌入櫥櫃,而方太透過行業超薄的575mm箱體設計,實現了冰箱與櫥櫃的“無縫融合”,徹底解決了“全嵌、容積、保溫”三個需求無法同時滿足的痛點。
憑藉卓越的設計與創新,方太全球新一代高階全嵌冰箱以0.7%的超低機率斬獲了2025iF設計金獎,也是唯一摘得該項殊榮的冰箱產品。

這款冰箱在視覺上所呈現的效果,是那種放到房間已經能彰顯品味,無需露出logo來強調價值的美感。
要把這份想象中的美感變成現實,除了頂尖的設計,還要有強大的技術執行力:
工業制氮機高約2米、重達半噸,方太經過4年攻堅,把這一裝置濃縮到高2.52cm,重2kg相當於平板電腦的大小,為保鮮留出了關鍵空間;

還有對散熱定式的突破,方太把傳統的兩側自然散熱變成底部風導散熱,消除左右預留散熱空間對廚房視覺的影響,實現真正的兩側隱隙。
時至今日,距離冰箱問世已過一百多年,行業內大品牌林立,對如何生產一臺具有價效比的冰箱駕輕就熟,但被訂單思維桎梏了創新動力,使用者往往只能買到一臺功能受限的產品。
7年籌備,5年研發,方太以文化求索和科技創新,回應了廣大使用者的樸素需求,給中國家庭打造了一款兼具精準保鮮與現代美感的新冰箱。
一個成熟的市場,需要跳出行業慣性,重新走進消費者的鯰魚,方太敢於成為冰箱行業的鯰魚,不做舊版本的更新者,而要做新版本的創造者。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葛雨辰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