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晚熟的人》最精闢的6句話,真正的人間清醒

點選下方“有書”,關注【影片號】
屬直播好禮等你來拿

文 | 有書六月安夏 · 主播 | 安東尼

2012年,57歲的莫言登上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舞臺,捧起了諾貝爾文學獎獎盃。
鋪天蓋地的讚譽,瞬間將他推上神壇:誇他是“文學旗幟”,稱他為“傳奇作家”。
可漸漸地,印刻著“江郎才盡”,“諾獎魔咒”的利劍,也從四面八方直指而來。
因為,就在獲獎後的數年,莫言一直沒有新作問世。
哪怕嘲諷喧囂塵上,他也依舊罕言寡語。
直到又過了8年,小說集《晚熟的人》亮相。
莫言終於用作品回應:沉默的背後是蓄力,遲到的真相是晚熟。
他曾這樣詮釋“晚熟”:厚積薄發,大器晚成,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這6句晚熟中頓悟的箴言,藏著值得所有人深思的智慧。
  • 人的幸福還真不完全是因物質的積累和職位的升遷或名譽的疊加所決定的。
在這本小說中,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就是《火把與口哨》。
這個篇章裡的宋老師,是全村最有文化的人。
因為三觀接近,趣味相投,他和公社筆桿子楊結巴,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摯友。
兩人會在破舊的宿舍裡,用煤油爐子燒水沏茶,品嚐難得的六安瓜片。
楊結巴還會偶爾掏出一包名貴香菸,和好友分享這來之不易的好東西。
他們聊藝術,聊書籍,聊戲曲,聊電影。
興起之時,還會手舞足蹈唱兩句。
而一旦楊結巴開嗓,宋老師則會拉響京胡,行雲流水地配合起來。
雖然當時條件艱苦,可這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景象,讓莫言每次想起,都羨慕不已。
尼采曾說:
“對於平凡人來說,平凡就是幸福。”
人到中年,愈發覺得:比起功名利祿,繁華璀璨,樸實而平淡的幸福,最是彌足珍貴。
不必讓俗世的眼光,審視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真真切切地活一回。
生命中每一個微小而溫馨的幸福,都值得我們珍惜喝彩。
  • 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
成名後回鄉的莫言,被兒時夥伴誇讚:
“你也是晚熟品種中的傑出代表。”
11歲輟學,回家放牛放羊;21歲入伍,在部隊中艱難歷練;29歲北漂,徹底踏上文學道路。
此後雖然筆耕不輟,但多年過去,一直未有轟動性成果。
直到2012年獲得諾獎,他的名字才被所有人知曉。
鄉親們紛紛震驚:這個出身貧寒,看似木訥的小夥子,居然能有今天。
莫言則笑著感慨:“沒關係,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
《菜根譚》中說: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如同脫殼而出的蟬,隱忍過暗無天日的蟄伏,方可振翅蛻變,享受新生。
人也只有攢夠跬步千里的積累,才能擁有橫空出世的驚豔。
所以,不必執著於尋找結果,更無需著急證明自己。
拿沉默的時光去沉澱,用焦慮的精力來努力。
人生是一場持久戰。
誰笑到最後,誰才算笑得最好。
  • 真正可怕的壞人還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壞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壞反而認為自己很正確很好的人。
在《紅唇綠嘴》一篇中,作者描寫了一個叫覃桂英的老鄉。
這人伶牙俐齒,反應機敏,幾句就要到了莫言微信。
可在她離開後,身邊人紛紛出言提醒:千萬小心她。
原來,覃桂英看似體面,實則是不折不扣的賴皮。
她曾有過提幹機會,但因為逼死過老師,最終沒能如願。
於是,她開始四處作惡,興風作浪。
她攜全家胡作非為,把別人逼得束手無策;她驕傲“得網路者得天下”,併為散播謠言而沾沾自喜。
表哥的兒子好心去勸阻她。
不曾想,卻因此被纏上,工作受阻不說,甚至被逼到想要遠走他鄉。
想起知乎上的一則提問:“你被現實教會過什麼道理?”
高贊回答:
“遇到垃圾人和垃圾事,趕緊遠離。”
生活中總有這麼一群人,心理扭曲,滿身戾氣,對世間一切懷有憎恨。
如果與之沾染糾纏,註定會被拖進泥潭,愈陷愈深。
倒不如選擇繞道,做好自己,反而能無牽無礙,及時止損。
別太執著於和自己較勁
有時候,放下即是新生
今天,有書君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

  • 有些事是忘不了的,而忘不了的事之所以忘不了是因為它有被記住的價值。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就是這個意思吧。
人這一生會經歷很多事,那些值得我們記住的事總會教會我們成長。
莫言當兵前,帶母親去看病時,恰巧遇到了陪床的覃桂英。
不同於自己的寒酸,那時的覃桂英已是工作隊副組長。
而更讓他感到羞辱的,是兩位病患的區別待遇:
打針時,護士對母親橫眉怒視,卻對他們極盡小心諂媚;
吃飯時,母親只有窩頭和豆角,對方則享用著滿桌佳餚,主食也是熱氣騰騰的白饅頭。
後來,母親終於痊癒,莫言也靠著勤學苦練,被破格提拔成軍官。
別人誇他上進,只有他知道:每每想要放棄時,他就會想起當年的冷眼,以及那頓令他自慚形穢的飯。
不閱世情,終難悟道。
人這一生,總得碰幾回釘子,來戳破可笑的無知和幻想。
歷遍了人情冷暖,榮辱得失,才會洞悉現實,迎來覺醒。
嘗夠了意外磋磨,苦難鞭笞,方能汲取力量,蛻變成熟。

  • 世界上的事兒就是這樣,無論多麼高的山,也有鳥飛過去;無論多麼密的網,也有魚鑽過去。
莫言曾在一封公開信中,講述過自己爺爺的故事:
小時候,他跟著爺爺去荒草甸子裡割草。
不幸在歸程時,遇到了呼嘯而來的旋風。
年幼的他大驚失色,問那是什麼。
爺爺卻淡淡地回答:“風,使勁拉車吧,孩子。”
風越來越大,為了保住車子,爺爺緊攥車把,雙腿顫抖,佝僂著身軀,在大風中艱難佇立。
哪怕衣服被風撕破,他也紋絲不動,如雕塑般,穩住了那架車子。
後來,風終於停了,爺爺慢慢直起腰,手指因蜷曲過久,都已伸不開了。
但即便如此狼狽,他依然成了莫言心中的英雄,因為風來時,爺爺沒有退縮。
林海音曾說:
“人生就像爬山一樣,看起來要走許多崎嶇的路,但最終會到達山頂。”
眼下的你,也許正在低迷的人生中苦苦掙扎。
但請相信:天空再暗,總會有放晴的時候;日子再難,總會有變好的一天。
別退縮,彆氣餒,再扛一扛。
真正的強者,無一不是歷經浩劫,衝破黯淡,才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很多東西不是能不能要
而是看能不能讓自己與眾不同
今天,有書君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

  • 人只有知道自己無知之後,才能從骨子裡謙和起來,不再恃才傲物,不再咄咄逼人。
前陣子,《十三邀》裡一段許知遠對羅翔的採訪,火遍朋友圈。
影片中的羅翔,舉止優雅,談吐從容。
尤其在被許知遠問“你怎麼看待,自己在網路上走紅這件事”時,他更是謙卑地回答:
“我認為這只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而不是自己的個人能力使然。”
網友們歎服,這才是強者的姿態。
殊不知,早些年間,由於北大畢業,又頗有才華,羅翔也不知收斂。
他在節目中回憶:
“自詡讀了一些書,誰我都瞧不上,懶得搭理人。”
直到有一次,他機緣巧合,從車禍中保住一命,才忽然明白:命運面前,自己其實怯懦而又普通。
也是從那以後,他收起傲氣,變得低調內斂,最終一步步走到今天。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達克效應,它是說:
一個頭腦豐盈,認知開闊的人,往往更謙虛。
反而是那些無知之輩,身上總有著盲目自信。
人生就是這樣:越成長,越清醒,越謙卑。
當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便會對世界多一分敬畏。
有人這樣評價《晚熟的人》:
“它是莫言的《朝花夕拾》,卻也是人生的百態圖卷。”
雖說筆觸簡樸平實,但書中的字字句句,都鐫刻了對現實深重的思忖與感慨。
人生一夢,白雲蒼狗。
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的迷途中,跌跌撞撞往前走。
如同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們,在嘗夠悲歡離合,看盡酸甜苦辣後,終於找到各自的宿命。
三毛曾說:
“個人的遭遇,命運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
這一切的代價都當是日後活下去的力量。”
的確,晚熟的人,似乎總是更難過,更坎坷。
但只要時機到來,破繭蛻變,餘生終將漸入佳境。
點亮【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