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晚美國20年,中國迅速趕上!”

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一篇報道中詳細介紹了中國“腦機介面”技術的進展,稱中國的這項技術雖然起步晚於美國20年,但已經迅速趕了上來,甚至已經有能力與美國富商埃隆·馬斯克研發這一技術的企業,一較高下了。
“北腦一號”如硬幣一般大小 CNN
報道中,CNN先是講述了今年3月被中國媒體披露的一場引人關注的腦機介面技術臨床試驗。一位不幸上“漸凍症”,已經無法說話的67歲女子,透過中國自行研發的半侵入式腦機介面晶片‘北腦一號’,準確地表達出了她想要吃飯的意思。

CNN還介紹了這場臨床試驗的一些背景,比如試驗是由北京市政府和多所本地高校聯合組建的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CIBR)主推的,CIBR的所長——同時也是該機構孵化出的中國腦機介面技術企業NeuCyberNeuroTech的首席科學家羅敏敏,還在今年5月邀請CNN的記者參觀了他所負責的科研機構,並在其間談及了中國與美國在腦機介面技術上不同的路線:美國的技術對大腦更具入侵性,而中國的技術則是半入侵的。
美國喬治城大學神經科學教授馬克西米利安·裡森胡貝爾Maximilian Riesenhuber)也在接受CNN採訪時更具體談到了中國腦機介面的技術路線,稱美國的技術是把晶片安裝在硬腦膜內,因為美國的科研人員認為大腦的這個位置能更好地捕獲腦部的訊號,但這也意味著植入手術的風險性更高;而中國的晶片則是放在了硬膜外。
顯然,(中國企業)NeuCyber甚至可以隔著硬腦膜獲取資訊,進而解碼成具體的文字。這很有意思裡森胡貝爾對CNN表示。
CNN還在報道中提到,儘管中國的腦機介面技術是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啟動的,比上世紀70年代起步的美國晚了20年,但中國的進展“迅速”,中國政府也給予了有力的支援,包括在2016年時將這一技術列入了中國的“五年計劃”中。

一位曾在中國一家頂尖神經科學研究機構工作過的前科研助理人員還表示,中國雖然起步晚,但其腦機介面技術的發展速度“比其他國家都要快”
一直關注著中國腦機介面技術進展的裡森胡貝爾認為,中國的技術目前在精巧程度上已經與美國和英國等科技發達的國家相當了。
不僅可以追趕,還有競爭力,甚至還開始推動一些領域的進步,中國確實展現出了這樣的實力”,裡森胡貝爾說道。
不過,面對CNN把中國的“北腦一號”與美國富商埃隆·馬斯克在2018年成立的腦機介面科技公司Neuralink進行對比的做法,中國的科研人員卻保持了相當的謙遜和低調。

羅敏敏就對CNN表示,這種對比就好比是在拿蘋果和橘子進行對比,因為中美的技術不僅在晶片植入的位置有區別,兩者在捕捉的腦部訊號型別以及資料傳輸方式上,也是不同的。
羅敏敏認為,這兩種技術其實並不競爭或排斥的關係,到底哪種技術路線能給患者帶來真正的好處,還有待觀察。
來源:環球時報

媒體合作、品牌宣傳請聯絡牛哥(ID:ntanqin)

電商合作請聯絡四季(ID:wuniuwh)
特別歡迎大家積極投稿

您覺得好看,就點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