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六月時值畢業季,我身邊家長群裡卻討論著“被雞廢了的孩子們”。
有人哥大鮑登學院畢業,已經在家躺了兩年多;也有人到了申博士階段,不自己爭取獎學金專案,還要讓父母花錢找中介;更甭提前段時間偽造學分、論文抄襲的“4+4”事件主人公董小姐,讓很多中產家庭唏噓:富養和雞娃進名校的孩子們,終究還是廢了。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中學,有一群來自上海的十幾歲少年,他們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蛻變:也從被父母“推著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零,到“自卷”競賽、考AP,回家還主動攬起了家務,給爸爸媽媽帶小禮物。可以說不僅學習變優秀了,心智上也變得更成熟了。
就在兩週前,這群上海學生也在美國物理碗團隊賽中拿下了馬里蘭州第一,第五賽區(紐約+馬里蘭)第三的好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中除了一位是11年級學生外,另外5位都是9年級學生,更有學生在國內是父母眼中的“文科生”,從未打過競賽。
這場“中美教育試驗”發生在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的第一所出海學校——美國世外泉谷學校(下文簡稱美國世外)。

聽到“世外”兩個字上海家長是如雷貫耳,在剛剛結束的民辦搖號,從母體校徐匯世外到集團校青浦世外、寶山世外、金山世外,幾乎都是連續5年搖號。
而美國世外自2023年9月開學以來,短短近兩年已經多次卷贏當地老牌美初美高:
美國世外在名校雲集的美國東部,位處馬里蘭新溫莎地區,校園佔地近400畝,校舍有百年曆史,距離華盛頓特區1.5小時車程,距離紐約4小時車程。



-
為什麼曾經的理科“小白”可以逆襲頂流物理競賽大獎?
-
如何在9年級同時卷好大學預科課程(AP)和競賽,與此同時同學們還覺得“學得很輕鬆”?
-
理工科競賽男孩如何挑戰歷史和文學課程?
在和老師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在這所距離上海一萬多公里的美國世外學校卻感受到了最為純粹的世外精神。正如很多世外老師和學生分享的:“我們世外系風格一直就是悶頭做事悶頭學習,紮紮實實有了成績,就一炮打響了”,聽聽同學老師們怎麼說——

Jerry
8年級從體制內延安中學來到美國世外,不僅由“文科生”轉變成為“理科競賽生”,代表美國世外拿到物理碗紐約及馬里蘭區域第三,而且還從被父母推著走到養成學習自驅力。不光學業取得長進,還成為了學校的足球小將。

Richard
小初都在青浦世外,8年級來到美國世外。即使是一脈相承的“世外系”,Richard感覺課程和活動都更全面了:世外老師不僅把理科基因帶到了美國世外,傳統美高中的文學、美國曆史等文科類課程也更豐富。Richard在人文社科課也取得了很大進步,獲得了好成績。
本週六5月24日下午
美國世外將舉行2025學年秋季招生的
【最終場】校長見面會
👇詳情可以新增學校招生老師諮詢👇


上海體制內的“理科小白”,
2年後拿下美國物理碗區域第一,
怎麼做到的?
上海男孩Jerry是在初二下學期決定到美國讀書的。他說一開始就是父母聽了美國世外的招生講座,然後回家告訴自己有這麼一所世外在美國辦的中學,聽了還是蠻感興趣的。
小一些的時候,Jerry其實是很排斥出國留學的,“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在國外讀書會很孤單,另一方面也是很擔心陌生的環境會不適應。” 但因為是上海世外在美國的學校,有來自世外的班主任老師,聽到還有周末的出遊,Jerry還是準備鼓起勇氣試一試。
事實證明,來到美國世外給自己打開了一扇大門——
2年後的今天,Jerry自己坦白說“原先在國內卷中考的時候,總是需要父母在後面盯著才能認真學習,如今完全像是變了一個人,自己能夠主動學習,並且探索一些感興趣的學科方向。”
到底是什麼原因激發了自驅力?

👉 首先是靈活的課程設定和自由選擇權——
Jerry說主要還是“心態上的轉變”,原來中考是一定要學固定學科,上海初中總共要學包括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14門學科;美國世外也有非常豐富的課程,但是學生可以依據畢業學分要求,自由選擇課程安排課表,比如他今年就選了數學、物理、電腦程式設計和世界歷史等課程,而且老師教的內容也非常有意思。
即使從小在青浦世外讀書的Richard,也認為美國世外要自由和靈活很多,而且因為國內的數理基礎比較紮實相對省出了不少時間,出於興趣,他在適應了全英文教學後便很快開始挑戰美國曆史課程。

■ Richard、Jerry和同學們一起獲獎
👉 其次是有時間挖掘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
學校的課後時間更多,不僅可以參加社團活動,還可以有更多時間在感興趣的專業方向上深入探索。
Jerry和Richard都參加了學校的足球和社群服務社團,Jerry還參加了辯論社。Jerry說自己原本小學就是練足球的,現在終於可以有時間重新踢球了。
據說美國世外下個學年會有一位專業的足球教練加入,他倆很期待未來能夠加入學校足球校隊,參加校級之間的比賽。



👉 還有來自學校紮實的教學經驗和支援——
在美國世外,老師關注並支援學生挑戰自我,在鼓勵學生“有機生長”的環境下,作為曾經的“文科生”(語文英語比較好,數學比較弱),從未打過任何競賽的Jerry,也想要試試學校的數學和物理競賽班。
“一開始肯定是比較有挑戰的,但是真正跟著老師學完之後,發現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難。”Jerry說,他在8年級參加了袋鼠數學和AMC的競賽,9年級就和隊員一起拿下了物理碗的馬里蘭州第一名。
說到這裡,如何將物理小白培養成競賽拿獎選手?美國世外物理組潘老師可太有經驗了,他也曾是徐匯世外的IBDP物理老師和競賽老師。
“首先,體制內初一都是沒有學過物理的(上海初二學物理,初三學化學),所以大家8、9年級來到美國世外,面對美高的理科課程,千萬不要因為過往經驗的“不足”給自己未來設限,覺得自己理科不行。因為學校會在新的環境下,給與新手足夠的支援,理科思維是可以培養的。”

■ 潘老師的課堂
具體來說,美國世外作為世外系中一所沒有“中考限制”的學校,老師們有充分的課綱和教學自主權,例如,潘老師在8年級物理課中就鋪墊了AP和競賽相關的知識點,確保新手學生初步瞭解相關知識框架,並培養思維模式。在有此物理思維基礎上,鼓勵對於物理學科興趣大的同學報名參加競賽。除了平日課和晚自習的練習之外,美國世外在週末會針對報名競賽的學生進行課程培訓。
對此,潘老師總結說,“一般能夠在競賽班堅持的同學,都逐漸覺得競賽沒有那麼難,從課堂教學到競賽教學,我們是可以幫助大家無縫銜接物理碗、BPhO的。”

對於課堂鋪墊如何潛移默化幫助學生打基礎和養成物理思維,潘老師和我們舉了一個課堂例子:
比如物理課的行星問題,一般課堂會先拆解成一個標準的圓形去解釋,畢竟不論圓形的向心力和圓周運動,已經有比較簡單固有的公式去理解。
但實際上的行星軌道是橢圓形的,美國世外的物理課堂就會展開來講解,因為這裡面還涉及到開普勒三大定律,這是AP物理和競賽會涉及到的內容,也會有數學橢圓形幾何計算的知識點,不僅能給孩子鋪墊未來的AP、競賽,還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可以說是知識點教學的“一魚三吃”。
世外系的教學經驗在美高的靈活應用,讓不論是從體制內轉軌的Jerry,還是一路從青浦世外讀上來的Richard很受用,在剛剛組隊拿到物理碗獎牌後,他倆又都在上週五參加了AP物理1的考試,9年級就把很多學校10年級的事情都搞定了——我在與這兩位同學和潘老師的溝通中,看到更有機的成長和更高效的學習,在美國世外都能獲得。


理工競賽並非牛娃專屬,
關鍵看這項特質
在很多國內家長看來,理工科競賽是牛娃專屬,數學物理這些學科是有天賦門檻的,如何判斷我們家孩子是否適合打理工競賽呢?我也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潘老師。
潘老師直言,美國世外確實有比較有天賦的學生。比如從金山世外轉到美國世外的王同學,他是學習自主性非常強的一位學生,也是本學年選了AP物理課的一員。“他一般下課就去做作業,做完作業有問題就直接找老師提問。包括AP大考前的複習,他也是非常積極,把所有發的複習資料都能第一時間做完並找老師探討。”
不僅是物理,王同學的化學也很強,總是追著化學老師Wilson博士問問題。Wilson博士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說是他目前遇到的最好的學生。”潘老師說這位美國教師是發自肺腑感到欣慰的。
對於這類有學術天賦的牛娃,美國世外的培養方式是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並且給到足夠的資源。“比如我們會額外給他發一些物理雜誌和前沿的期刊,他也會主動去看去研究,查詢文獻或者利用AI工具,有了思路後找到老師一起探討。”

■ 去年夏天,G10的一名學生在哈佛夏校學習天體物理
和前面兩位同學一樣,王同學也在這學期考了AP物理1,與此同時他也跟老師們溝通了自己近期的目標是企穩學術成績,並沒有參加物理碗競賽。
在潘老師看來,國際競賽真的不需要太強的數理天賦或者所謂的理工大佬,更重要的還是學生對於物理學科的學習熱情,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升學科和競賽的知識儲備。
從青浦世外來到美國世外的Richard也表示,絕大部分競賽並不看“天份”,而是首先看學科基礎知識是是否紮實,其次是對於你要準備的競賽方向有沒有興趣。當然如果想要競賽取得好成績,還是需要日復一日的練習和努力的。


■ 美國世外學子在MATHCOUNTS競賽中獲得團體第一!個人第一!
而且相比於國內,美國物理碗競賽更不只看“是否學霸”。因為美國打物理碗是團賽,並不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出類拔萃,而是更講求團隊組員之間的配合共同拿下高分。
另外,從題目的難度來看,美國物理碗的難題也是比國內要小一些的。考慮到國內一些洩題作弊等信譽問題,美國本土競賽也更受到美國大學認可。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多家長認為競賽沒有拿獎就是無用的。對此潘老師表示,從學生學科成長角度,在準備競賽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拓寬了他們在某個學科上的眼界,甚至是相關學科的知識點,比如物理碗也會有化學物理相關的題目,部分學生會對化學產生興趣,或者往交叉學科發展,更是知識的遷移和拓展。

■ 美國世外的老師在數學競賽現場佈置戰術
Richard表示拿到獎牌固然開心,但是準備競賽的過程也是提升自我的過程,不僅是學習到了很多進階物理知識,而且在準備團隊競賽的過程中鍛鍊了團隊協作能力。
他說得很實在:“畢竟團體賽光靠一個人強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幫助團隊中較弱的同學一起提升,不然最終團隊分數會差很多。”
回到普娃能不能打競賽的問題,潘老師也給家長打了一支強心劑:
“不論是物理還是數學化學,我們常說的理科思維,至少在基礎教育階段是完全可以通過後天慢慢訓練出出來的,關鍵在於方式方法,而且文科生也可以挑戰理科競賽,尤其世外體系培養出的孩子很多都是文理都強。文理兼備的特質也是美國大學頭部越發看重的。”



帶學生“手搓”實驗裝置,
美國大學更喜歡有創造力的學生
說到理工科學生的培養,潘老師的話就停不下來。他說其實這兩年帶著美國世外的學生們參加競賽,發現美國當地的理工牛娃和理工強校也很多,美國當地白人參加物理碗這樣的競賽也是一年比一年火爆。
整體來說,過去我們國內學生“更擅長考試但不擅長做實驗”,因此到了大學尤其是海外大學確實會出現不適應或者成績明顯下滑的現象。
而潘老師在徐匯世外帶出的學生們,如今許多都已讀博走上真正的科研之路了。他有一個教育妙招,那就是帶著學生們一起“手搓”實驗裝置。



■ 室外感測器實驗
雖然美國世外校園裡有非常專業的實驗室和實驗裝置,潘老師卻希望學生能夠自己動手製作實驗需要的感測器,或者透過程式設計來自定義處理一些實驗資料。
“雖然我們自己手搓的感測器和其他同學直接用學校裝置做出來的實驗結果是一樣的,甚至前者的誤差會更大一點,但在自創實驗裝置的過程中,其實是可以全面展現一個學生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這其實也是世界頂尖大學很看重的素養。”潘老師補充說。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世外高中部的化學老師,她是一位博士,曾在美國高校任教。在美國世外,她同樣非常嚴格地按照大學的標準來管理實驗室和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包括嚴格註冊化學裝置、必須經過授權才能進入實驗室,嚴格佩戴防護裝置等等,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提早適應美國大學實驗室的要求。


“第一所有班主任的美國中學”
美國世外開學兩年後怎麼樣了?
在美國世外的兩年時光,Richard和Jerry已經收穫了一堆競賽獎項,但是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收穫並非大獎傍身。
Richard表示自己的英語能力真的變強了,他在美國世外浸潤環境下,一個月就已經適應了全英文教學,現在不僅可以高效完成老師佈置的大量閱讀作業,在和老師同學交流中也越來越自信。

更大的成長是自主性和獨立性的提升。兩個上海男孩一致認同,原先需要父母“推著學習”,現在不僅能夠按時完成自己的課程和作業,而且還有自己的學術規劃,比如Richard準備今年暑假開始學SAT,明年參加夏校;Jerry目前在自學計算機程式設計課程,明年準備挑戰AP計算機。
在美國世外當了兩年的班主任,潘老師對這些十四、五歲的青少年的成長是最為感同身受的。
他表示“美高有班主任這件事,美國世外還是第一家”,而且因為是24小時×7天都和學生在一起,不論是學生拖欠作業,還是寢室衛生習慣,乃至青春期的焦慮和情緒,潘老師都要溝通解決,有時候還要承擔起學生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樑工作。



他笑著說“我們真的是班主任加‘保姆’的職責”,不過在他看來,這個“保姆”是多重含義的,除了生活和學業上的關注,在校內更代替了國內家長關注孩子們的身心成長。
比如有學生剛來的時候比較高冷,或是比較關注自我的感受,時間長了之後也會理解老師和同學都是非常友善的,這些學生也會漸漸開啟心房,開始和師長聊未來的規劃,學會了共情其他同學的感受,包容不同的生活起居習慣等等。
而作為班主任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每次寒暑假帶著孩子們回國,家長們時隔半年重新見到自己的孩子感慨萬千的時候,有的感慨孩子個子竄高了變帥了,有的覺得孩子的氣質變化了,大家回家後都學著自己洗衣做飯,安排每天的日程。談到這些,潘老師也像個“老”父親一樣感到欣慰。
說到開頭“被雞廢的孩子們”,其實說到底就是在國內“卷生卷死”的環境下,尤其是一線城市家庭過度追求學業目標,甚至很多家長把孩子的學業規劃搞得比五百強公司還要精密,反而讓孩子與社會脫軌,缺乏了心智成熟的機會。
反而可能換一個相對自由、鬆弛有度的環境,孩子有更多的時間來試錯,他們反而真正長大成人了。“我們首先不需要讓家長來擔心,並且孩子們能夠很好適應當下社會環境,不論是中國美國的社會基本要求,然後我們再去定義優秀。”潘老師對於孩子成長的定義很質樸,但也非常關鍵。



■ 美國世外的住宿環境
今年是美國世外開學整整2週年,9月也即將迎來第三屆學生和第一屆申請季的畢業班學生,但對於這支低調踏實的世外團隊來說,美國世外的成長也才剛剛開始——
根據美方校長Boarman博士的介紹,新學年學校將增設AI相關課程,例如AI & Data Science(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Arduino & AI Applications(Arduino與人工智慧應用)等課程,學生也會有更多的課程選擇,當然競賽類別也會逐步遞增。
社團方面和俱樂部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專業足球教練,還會有更多馬術、高爾夫和田徑類的專案。學生們各種有意思的社團專案學校也是全力支援,比如亞洲文化社、烹飪社、書法社、辯論社、健身社等等,與此同時,學校也會組織和社群公益專案的合作,帶著學生們做義工志願者。

除了當地美國學生和中國學生,美國世外也迎來了更多來自全世界的學生,西班牙、德國、法國、巴西、日本、新加坡等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也都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活動,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氛圍裡,來自中國的孩子們也真正具備了“中國心、世界眼、現代腦”,而這,正是這群世外人奮勇出海,紮紮實實做教育的意義所在。
本週六5月24日下午
美國世外將舉行2025學年秋季招生的
【最終場】校長見面會
👇 詳情可以新增學校招生老師諮詢👇

招生年級:6-10年級
班型:每個班不超過20人
課程體系:初中6-8年級為融合IB課程,9-12年級美高+AP/IB可選
學費標準:學費$5萬、寄宿費$1萬、餐飲$5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