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的“寶石之城”:這裡的男女老幼,全員佩戴寶石

(撰文:主頁妞-楊詩源;舊文,原發於2023年)
  1  
斯里蘭卡的崇山峻嶺之中有一片區域叫做拉特納普拉。僧伽羅語中“拉特”是指寶石,“普拉”是城市,這裡的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寶石之城,也是整個亞洲最大的寶石礦區。更難能可貴的是,這裡的寶石礦層較淺,蘊藏量豐富。人們用十分原始的手段就能開採出珍貴的寶石。

▲ 斯里蘭卡拉特納普拉 圖源網路

我們緩緩駛至拉特納普拉的寶石集市的入口處——這裡其實是幾條相鄰街區,寶石貿易商切割和上下游的一些要素都集中在這個區域。
這是幾條短短的步行街,車輛不能開進來,因為開市的時候,街上擠滿了手握寶石的人,魚龍混雜。男人們站著擠在一起,手裡拿著計算器,紙包和現鈔交談或低語。如果你無意間闖入這個區域,你可能以為他們聚集在一起,是在商量什麼大事。
街上走動、目標主要瞄準遊客的,也不乏行業邊緣商販,他們手裡攥著一些河裡粗篩的石頭或者便宜的半寶石。
這時他們發現了我。

▲ 圖:突然之間人人向我伸出手來

先是一位中年男子走了上來,張開他的手掌,裡面躺在兩顆小小的石頭看上去是託帕石(一種斯里蘭卡常見的半寶石,礦物學中也稱黃玉黃晶)。
“多少錢?” 我隨口問問
“十萬盧比(約兩千人民幣)。
“噗……多少來著?” 
我懷疑自己聽錯了,這可實在太敢要了。因為這顆小小的半寶石,正常來說價值也就幾十塊人民幣。
我的斯籍助手推著我前往另外一條街區。一群人突然衝了上來,把我圍得水洩不通。人人都把手掌攤開,一張白紙包著四五六顆五彩斑斕的石頭。一些人不由分說地乾脆把石頭直接放在我的手裡。

▲ 圖:用手掌兜售的寶石

外國人女性看似遊客,這幾條加上去,對於寶石商販約等於刀俎和魚肉的關係。這些手掌裡有打磨好的寶石和半寶石,也有粗糙渾濁的原石,甚至還有一塊被河流沖刷圓潤的綠玻璃,以及塑膠珠子。我拎出那塊綠色的玻璃,撇了撇嘴,周圍的人都笑了。
在這裡,懂行才能買到超值的寶貝。像我這種一知半解的,看看就好。
近年來,斯里蘭卡出產的上等寶石價格在飛速上漲,以至於質量較低的非洲或中國藍寶石進入蘭卡市場銷售。一些實力強的斯里蘭卡寶石商人,也在馬達加斯加投資礦藏。

▲ 圖:拉特納普拉人人都佩寶石

至於資深寶石買手:他們敏銳的目光凝視寶石,沉吟片刻,就得出一個心中的估值;緊接著賣家先出價,買家還價。
還價是個技術活,還價太高或太低,就暴露了自己的不專業,讓賣家分分鐘掂量出水平和報價思路。

▲ 圖:拉特納普拉附近的寶石礦井

  2  
我們有別的安排。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大致知道整個流程,摸一摸行業要素。
在斯籍助手的協助下,我花了幾十塊錢,買了一大包粗糙的石榴石和其他混雜原石並讓切割師傅挑出兩粒相對清澈的進行打磨,以記錄整個過程。
天資不夠的愚石,在切割師傅的妙手下,也能修煉出有中人之姿。
這豈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得知我們的來意之後,他們爽快地答應了。
注意:在斯寶石城Rathnapura及交易中心Beruwela,寶石真假和價格虛實參差不齊。可能有人覺得買原石回國內切割更便宜,但其實寶石真假、出成率等比成品更不好掌握。
因此,寶石經銷商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寶石知識,普通愛好者請勿輕易嘗試購買 (來源 | GUILD寶石實驗室)
切割的師傅叫做吾普爾,意思是“花兒”,於是我戲稱他為花一樣的男子。
吾普爾工作起來全神貫注。周遭環境,經濟危機,宇宙和洪荒,麵包和牛奶……此刻都在他面前消失了,在打磨的白噪音裡,他頓悟在自己的永恆世界
我們談天說地,他也並不在意,或者他根本沒有聽到。
他的眼睛和心,只聚焦於手中的微觀礦物世界。

▲ 圖:吾普爾全神貫注地打磨石頭

那個不如他四分之一指甲蓋大的石頭裡,記錄著地殼變遷,自有奼紫嫣紅。
一花一世界,一石一菩提。
吾普爾一個工作日打磨10-12顆石頭,一顆石頭只賺取區區數十元而已。單日超過這個數量,他會拒絕——“因為這樣我做不好”。因此,源源不斷進入他簡陋工坊裡的男人,問了幾句只好轉身離開。
這個行業有很高的利潤,而為之投入的部分人群,卻拿著微薄的收入。
幸好:他並不在意,且全神貫注,充滿喜悅。他是一位有福之人。
切割打磨還是體面工作。拉特納普拉兩岸的樹林或田地裡總可以看到圍繞礦井搭起來的簡陋工棚,採礦工人甚至需要手持蠟燭進行作業,用這種原始的方法確定空氣中氧氣是否足夠。河流的岸邊是靠鶴嘴鋤和鏟子進行人工挖掘的工人,篩淘工人則用河水進行淘洗,水裡常有水蛭,潮溼陰暗的工作環境甚是艱苦。

▲ 圖:人們在河床和溪流中“淘寶”

  3  
作為寶石之國,珠寶開採和貿易業解決了小島上許多人的就業問題。蘭卡的珠寶貿易商也非常多。在拉特納普特多轉轉不難發現,買賣寶石的很大比例是蓄著鬍子,穿著長袍的穆斯林。
斯里蘭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當年很多往返於此地經商的阿拉伯人留了下來。這些阿拉伯人有的留在島上時代繁衍,成為了現在斯里蘭卡的穆斯林——“摩爾人”(The Moors),如今是斯里蘭卡的第三大民族。
▲ 圖:斯里蘭卡的穆斯林人
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的興起,則把錫蘭寶石引向了世界。航海時代,到訪這座島嶼的水手們帶回到西方的錫蘭首飾讓歐洲人驚歎不已;4-5世紀,中東人、波斯人在印度洋上的絲綢之路航行,將神秘的錫蘭寶石帶到東方交易,這引來了更多的阿拉伯人為寶石前來錫蘭探險。
家族式經營是穆斯林珠寶商們的一大優勢。很多做得好的家族都是分工明確,各管一塊。
在寶石產地,你遇到天然寶石/半寶石的機率非常大,它們像是大白菜一般便宜,不過本身也就是大白菜而已若一個外行想拿到一手好貨,幾乎是不可能的,它們在產出之際,早就優先供應給大貿易商。

▲ 圖:用粗糙石頭打磨好的石榴石

選購精品並不容易,不少寶石獵手都要在這裡蹲點十天半個月,才能找到理想的石頭。
這時候,吾普爾的工作完成了。原先粗糙的石頭,變成了我們熟悉的寶石。他拿起那顆小小的石頭開始最後的步驟:清洗,然後遞給我。寶石鑑定師馬辛達糾正了我拿放大鏡檢視寶石的姿勢,並仔細地傳授觀察的秘訣:多看。
“看十五分鐘,休息一下,接著繼續,探索寶石的內部世界。”
還是要注意用眼,他又加上一句:“這活兒挺費眼,也考驗對色彩的感知度。”
  4  
在寶石產地斯里蘭卡,佩戴寶石不是稀奇的事。在這個國家,不論貧富都會戴珠寶,區別是平民戴半寶石,上層社會則有更多紅藍寶石珍品。
這事雖說關財富,但我也認為:佩戴寶石更是為了守護能量。適合自己的,才能相得益彰。
如果你的寶石能量磁場和你本身不符或者比你還高,不見得是好事,變成了寶石戴你,不是你戴寶石。

▲ 圖:遊客在寶石城觀看寶石打磨

小時候讀過一個《願望戒指》的故事。天使賜給了勤勞樸實的人家一枚願望戒指,它可以實現一個心願。
可是不久之後,戒指就被狡猾的鄰居掉包了。
鄰居用戒指換了很多錢,驕奢淫逸很快讓他命赴黃泉。
勤勞人家小心翼翼地把假戒指收藏起來,每當遇到人生的難關,這枚戒指都是信念支撐。兒女們也曾建議用戒指的魔力解決問題,但家長說:留著它做更重要的事,這個困難我們一定能挺過去。
後來,勤勞人家實現了真正的財富,這枚從未兌現願望的假戒指,作為傳家之寶給了後代。

▲ 圖:寶石市場交易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它告訴我:假作真時真亦假,打鐵首先得自身硬。
突如其來的好運氣並不見得是好事,而是要讓自己的積累足夠深厚,才配得上你遇到的時機。
  5  
斯里蘭卡盛產寶石,寶石的價格體系非標準化,很多人期待一夜暴富。就像緬甸的“賭石”故事,拉特納普拉城內也流傳著各種撿漏暴富,或因看走眼導致不幸的故事。
晚宴上,一位大學校長講述起他的退休計劃,準備在自家土地上挖掘寶藏。
▲斯里蘭卡的最佳伴手禮
“他的地裡真的有寶石嗎?” 我好奇地詢問我的鄰座,也是這所學校的一位教授。
“他找到過一些半寶石。” 他說。
在5.5-9.5億年前,由於大規模的地殼運動,岡瓦納超大陸的莫三比克地質帶形成,覆蓋斯里蘭卡、大部分的馬達加斯加和印度南部。
這也是馬達加斯加和斯里蘭卡能夠產出相似寶石的原因。
▲ 圖:斯里蘭卡拉特納普勒地區
斯里蘭卡與克什米爾、緬甸並稱“三大藍寶石產地”。相比於克什米爾的近乎絕產和緬甸的低程度開採,斯里蘭卡藍寶石的開採程度高,且產量較高,品質相當,顏色可達“矢車菊藍”。
斯里蘭卡是“菩薩凝視的島嶼”,以這個到處是寶石的地質條件,挖掘寶藏的退休消遣計劃應該是可能的。
也希望上天庇護寶石島嶼斯里蘭卡的人們吧。
每天更新,打通斯里蘭卡的更多可能
【往期內容推薦】
【故事】丨斯里蘭卡的“梵蒂岡”:我和一位本地朋友,在這座佛教城市旅行2019:人生很難,還好你也在這裡 | 我在斯里蘭卡第十年丨 我,在斯里蘭卡寺廟禪修院,住了三天丨 最近在國內,我的一些感想。手術之後,我的一次短途旅行。我,在無政府狀態期,抵達動盪的孟加拉國。
【旅行】丨深度 | 斯里蘭卡國寶佛牙舍利,罕見對外展出:相傳得此聖物者,得天下丨 錫蘭島藏著3家羅萊夏朵:英式茶園、野奢帳篷、懸崖海濱,簽證簡單隨時去隱居!丨 咦?一週時間,如何玩轉斯里蘭卡?美宿 | 住進大師之家:富二代、終身未婚、辭職走歐美,這位混血錫蘭人是“斯里蘭卡之光”
【專訪】丨獨家 | 斯里蘭卡大學校長的“中國旅行記”深度故事 | 一位斯里蘭卡“直播網紅”在中國的跨境電商之路大選專題 | 獨家訪談:斯里蘭卡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樣看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歡迎從以下渠道,關注本地資訊
– 鳳凰衛視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斯里蘭卡小妞 –
華文媒體,可靠商旅生活服務平臺
– Ceylonese 錫蘭華音 –
講述中國群體故事的英語刊物
https://www.ceylonese.co
《橋時代—中國新聞週刊南亞版》
Link Times 
影響南亞有影響力的人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選文末右下角的“好看”哦。如需定製旅行服務,請給我們留言或者發訊息。
歡 迎 探 討 合 作
聯絡微信:srilanka-nanggii1
 斯里蘭卡小妞:資深島民,寫蘭卡最多的中國人。長居科倫坡的中國記者,斯里蘭卡國營報紙《星期日觀察》專欄作者。曾獨家專訪斯里蘭卡時任總統、總理,並多次採訪斯里蘭卡外交、國防等部門高官以及知名商界人士和藝術家。出版《中國國家地理·斯里蘭卡旅行指南》、《印度,不可思議》、《勇者征途:攀登七大高峰》等7本著作和譯作。作為旅行愛好者,特別是徒步旅行愛好者,足跡遍佈4大洲30多個國家。多次受邀赴北京全程報道全國“兩會”,曾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招待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