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寫過一篇黃連素(Berberine)的文章。這個從植物中提取的黃色生物鹼,因其在社交媒體上的火爆而成為保健品市場的新寵。但是,在這個看似光鮮的市場中,真的每一款產品都值得信賴嗎?別急,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
黃連素,學名鹽酸小檗鹼,聽上去是從黃連中提取的生物鹼,但是實際上很多植物中都有這個活性天然物質,比如黃柏,俄勒岡葡萄根,金印草(美洲黃連),等等。
在中國,很多中藥中都有黃連;在美洲,原住民部落中同樣有著悠久的藥用歷史。在當今的美國,黃連素屬於膳食補充劑,也就是常說的保健品,在很多線上和線下的商店都有銷售。
最近,黃連素在社交媒體上的熱度更是直線上升,成為了眾多健康達人的新寵。
NOW
Foods 是美國一家保健品公司,自己的產品中也有黃連素。2023年12月,公佈了市場上可以買到的黃連素產品的測試結果,發現各種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Foods 是美國一家保健品公司,自己的產品中也有黃連素。2023年12月,公佈了市場上可以買到的黃連素產品的測試結果,發現各種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NOW
Foods 總共收集了33種黃連素保健品,這些產品大多來自亞馬遜和沃爾瑪這樣的線上平臺。每種產品收集了兩份樣品,一份樣品由NOW
Foods 自己檢測,另外一個樣品送第三方檢測公司Alkemist 進行檢測。兩份樣品的檢測結果基本一致。
Foods 總共收集了33種黃連素保健品,這些產品大多來自亞馬遜和沃爾瑪這樣的線上平臺。每種產品收集了兩份樣品,一份樣品由NOW
Foods 自己檢測,另外一個樣品送第三方檢測公司Alkemist 進行檢測。兩份樣品的檢測結果基本一致。
測試結果顯示,大部分產品中黃連素的實際含量都低於產品標籤上所宣稱的含量。

測試結果重點:
-
超過一半的品牌含量不足:在測試的33個品牌中,有18個品牌的含量低於標籤宣稱的40%,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品牌都存在嚴重的缺斤少兩問題。
-
7個品牌含量極低:在這些品牌中,有7個品牌的黃連素含量僅為標量的1%或更少,這表明這些產品幾乎沒有任何黃連素。
-
只有少數品牌含量較高:有 6 種產品所檢測出的黃連素含量表現不錯,均達到了標量的 87% 及以上。具體來看,NOW Foods 自己的產品中黃連素高達標量的 104%,Doctor Recomm 品牌產品含量為標註量的 97%,Sunergetic 品牌產品也達到了標註量的 95%。
黃連素補充劑通常以鹽酸鹽(HCl)的形式存在,這種形式的黃連素通常也帶有二個水分子。這意味著,如果標籤上宣稱含有500毫克黃連素,產品中實際上需要有550-575毫克的黃連素鹽酸鹽(二水化合物),才能保證產品中黃連素的含量。
由於標籤上的表述不明確,“黃連素”可以指黃連素生物鹼,也可以指黃連素鹽酸鹽,這就導致了檢測到的實際含量和標籤含量的差異。
但是,如果產品中黃連素的實際含量低於85%,那就屬於缺斤短兩了;如果真的是幾乎檢測不到黃連素,那就屬於商業欺詐了。
美國的保健品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FDA不管嗎?
美國的FDA肯定是要管的,但並不是像大家預期的那種管法。
美國的保健品是備案制,只要備案後就可以銷售,不需要FDA像對待藥品那樣先批准。但是,如果在銷售之後,消費者出現了不良事件,FDA收到投訴或在市場抽檢中發現問題後,會進行調查。
如果確認產品中根本檢測不到聲稱的活性物質含量,FDA可能會採取多種措施,如向企業發出警告信,要求企業立即停止銷售該產品,直到問題得到解決,並責令企業召回不合格產品。如果企業多次違規或情節嚴重,FDA
可能會採取更嚴厲的處罰措施,包括罰款等。
很顯然,在選擇黃連素產品時,消費者不能只看標籤上的含量。黃連素的檢測結果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即便是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的產品,也不是所有的都能達到它們所標註的劑量。
在使用產品前,消費者一般不太可能將產品送第三方進行檢測,因此選擇知名品牌相對來說可以減少風險。如果只是靠價格來挑選產品,不可能避免會落入廠家靠缺斤少兩來降低成本所挖下的坑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需要關注新聞,關注是否有FDA的通告,廠家是否有召回產品的通知。
在使用產品之前,絕大多數消費者都不可能將產品送交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以確認含量。故而,選擇信譽卓著的知名品牌成為了降低潛在風險的一種有效途徑。如果單純依賴價格作為選購產品的唯一標尺,極易使消費者不慎落入廠家透過削減分量以降低成本的陷阱之中。最重要的是,消費者應保持對相關新聞資訊的敏銳關注,特別是留意FDA釋出的通告以及廠家釋出的任何產品召回資訊。
以上就是關於美國保健品市場上黃連素產品質量的深度解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對黃連素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健康知識,記得關注我們哦!我們下期再見!
🍀🌿💪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Now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