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架飛機背後,是空客與天津攜手共進的雙贏局面
文 | 趙雅晴 王靜儀
編輯 | 王靜儀
7月8日,在空中客車天津總裝線的機坪上,一架印著機身純白,點綴著紅黃相間飄帶的A320被交付給成都航空,這架嶄新的飛機是第700架在天津總裝線完成的“天津造”飛機。
位於天津空港經濟區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旁的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是繼法國圖盧茲和德國漢堡後的第三條空客單通道飛機總裝線,也是空客公司在歐洲外建立的首條A320飛機的總裝線。
市場、技術和政治的契合促成了這一中歐合作的典範,天津總裝線也不負眾望,高產成為其代名詞。
自2008年9月投入運營,2009年6月交付首架飛機以來,15年間,幾乎平均每週出產一架飛機,是我國境內產能最高的客機總裝線,其產品佔據了當前中國民航機隊的近1/6。現階段,每個月大約有6架飛機從空客天津工廠下線。
“十幾年前,空客做出具有膽略的戰略決策,把歐洲以外第一條民用飛機生產線放在天津,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目前,正在中國機隊運營的有2300多架空客飛機,約三分之一齣自天津。”空中客車全球執行副總裁、空客中國執行長徐崗表示。
高產就是天津空客總裝線的全部嗎?走入這座工廠,高產只是冰山一角。

王靜儀/攝

高質高產的飛機這樣造
在進入天津總裝線前,飛機機身和大部件要先從歐洲飄洋過海,經海路運抵天津工廠。
整個廠區佔地面積約59萬平方米,從功能上分為大部件庫、總裝車間、噴漆車間、交付中心、停機坪和辦公樓。
最為核心的就是總裝車間,可以說所有功能區都是圍繞它設立的。
總裝車間被劃分為四個區域,共有四個裝配站位,分別是42、41、40、35站位,每個站位各司其職,正摩拳擦掌,靜候機身到來。
組裝首先從41和42站位開始,在這裡飛機的前後機身段會完成對接。“此站位除了拼接前後機身段外,也同時負責廚房廁所的裝入。”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道。
隨後對接好的機身被送入40站位,進行機翼與機身對接的工作。機翼與機身對接完成後,飛機便來到35號站位,工作人員開始安裝主體架構、飛機尾翼及部份輔助動力裝置,以及包括安裝客艙、駕駛座的部件等在內的其它裝置。
“客艙內的裝配工作,是從頭到尾持續進行的,包括客艙路線、蓋板、駕駛座的部件等。”工作人員表示。

王靜儀/攝
在實地參觀中,我們發現工廠的自動化程度看起來並不高,沒有機械手等大型裝置,工作多由工人完成。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天津工廠的總裝廠定位,主要工作是將大部件、機內座椅和裝置等安裝起來,一是操作空間多在機艙內,餘地不大;二是航空公司客戶對定製化的需求高,對座椅、客艙舒適的要求都不一定,因此主要由人工完成。
現階段,每月大約有6架飛機從空客天津工廠下線。為了適應生產需求,有的工位已經實現了3班倒,全天24小時生產。
我們瞭解到,空客內部有一個專門負責流程最佳化、效率提升的部門。比如在標準的42和41站位之前,新增了一個新的45站位,主要負責大部件到來後的準備工作,包括處理上游供應商遺留的工作,進一步提升效率。
但和大多數工廠不一樣,效率的提升不是最緊要的工作,對於飛機來說,安全才是最緊要的。每一顆螺釘的鬆緊、位置,都需要仔細衡量。因此,在飛機完成組裝後還需要進行多項嚴格測試,才能最終交付給客戶。
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組裝完成後,在工廠站位還會進行起落架的收放測試、液壓測試、油箱的滲漏測試,之後還有試飛測試等。”
如今,空客天津總裝線是我國境內產能最高的客機總裝線,“天津產”A320的質量,在空中客車全球各地產品中居於一流。
自2009年天津總裝線向川航交付首架A320飛機以來,天津總裝線的生產速度就在不斷擴大,2012年,天津總裝線交付了在這誕生的第100架A320系列飛機。從這之後,總裝線每兩年左右就又能迎來100架的生產量,其中還包括疫情期間的2020-2022年。
截至今年5月底,空客已在天津交付中心向客戶交付763架飛機,包括724架A320系列飛機、16架A330系列飛機和23架A350飛機。這其中包括35架交付國外航空公司的A320系列飛機。

飛機之外,我們收穫了什麼?
天津總裝線投入生產的15年,也正是中國經濟以及中國民航飛速發展的15年。
根據交通部資料,天津總裝線投運的2009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總量僅為2.3億人次,2023年達到6.2億人次(疫情前的2019年曾達到6.6億人次),提升了170%;相應地,中國民航機隊規模也從2009年底的1417架增加到2023年底的4270架,增長了201%。
中國民航業龐大的市場與空客的本地化戰略不謀而合。
空客中國CEO徐崗回憶,“2005年空客首次提出在天津建立歐洲之外的首條總裝線時,當時空客在市場份額略低於20%,但我們在找到當地解決方案後,短短十年間,空客的市場份額已經爬升到了50%。”
我國高水平、全供應鏈覆蓋的工業體系也是促成空客落地天津的催化劑。目前,天津生產的A320包括機翼在內的大量部元件已經實現國產。
而合作穩定持續也離不開中歐間良好的合作關係。
中歐之間在全球化、多邊主義等重大議題上存在大量共同利益,2023年12月,在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週年之際,習總書記評價“雙方合作遠大於競爭,共識遠大於分歧”。

王靜儀/攝
空客與我國的合作還在不斷加深。
空客在天津投資建設的A320系列飛機第二條總裝線已在去年破土動工,預計2026年初投入運營。
屆時,空客在全球範圍內會有共計10條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其中2條都落地中國天津。
今年不僅是第700架“天津造”A320飛機交付,更是首架“天津產”A320系列飛機交付15週年。
空客營運長顧鐵海在去年訪華時透露,在2020年,空客與中國的工業合作價值達到10億美元左右。“中國供應鏈情況我們非常滿意,空客在中國也和各種各樣不同的供應商進行合作,進一步支援空客未來的增產計劃。中國在基建,交通網路,生產能力和投資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空客會計劃在中國進一步擴充套件供應鏈。”
目前,空客在華業務範圍,已經覆蓋飛機從設計到製造、到交付、到使用支援、再到退役處理的全生命週期。
在於空客的合作中,中國從中學習到批次製造產品的能力、先進的設計知識以及培養大批航空人才,積累了大量適航審定和商業管理的經驗。
700架飛機背後,是空客與天津攜手共進的雙贏局面,也讓我們更加期待下一個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