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C
今天的政府、大企業、公眾人物,都需要研究怎麼應對輿情風暴。輿情風暴無法準確預測會因為何事到來,但可以做準備,可以做預案。另外,今天的中國,其實也開始有類似西方“政治正確”的東西了。企業,公眾人物都需要了解,什麼是中國的“政治正確”。
1、
前一段時間引起軒然大波的阿里巴巴女員工被性侵一案,濟南警方8月14日公佈了調查結果。警方公佈的材料情節曲折離奇,仍有很多疑團沒有完全解開。阿里巴巴集團員工王某文和濟南華聯超市張某,因涉嫌強制猥褻罪,已被濟南市公安局槐蔭區分局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相信後續會有進一步調查,起訴和法院審判。
真相還待進一步調查,但有兩點還是可以確認的。第一,是王某文和張某都不是啥好人。王某文網購避孕套,張某帶著避孕套去酒店,去幹嘛的動機很明確,只是沒有得手。這兩人絕非好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也沒太多冤枉的。第二,報案的阿里巴巴女員工在網際網路上釋出的自述,有相當多的地方和事實有所出入。比如:第二天早上7點,是該受害人與張某聯絡,告知其房間號,並主動開門,其後發生了猥褻行為。受害人的內褲是張某帶走的,而房間內的避孕套也是張某帶來的。而受害人首次報警沒有提及張某,陳述材料也只說了王某文的事情。
現在回過頭去看阿里巴巴的HR和公司的處理方式,也不是那麼十惡不赦。在警方調查結論出來之前,確實情況撲朔迷離。即使今天有了調查結論,還是有很多未解開的疑點。老實說,在事情沒搞清楚之前,阿里巴巴的HR應該馬上讓王某文停職,等待調查結果,沒有調查結果就直接開除有點過嚴。當時,阿里巴巴HR也萬萬想不到這件事會惹起如此大的風波。
這件事就是真相如何,我們繼續等待起訴和判決吧。
但不管真相如何,阿里巴巴這次都是灰頭土臉了。公司形象,員工士氣都受到了巨大傷害,這些都已經無法挽回。
2、
美國最近的超級大瓜,就是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的性騷擾一案。
安德魯科莫是美國赫赫有名的政治家,1997年,40歲時,就在克林頓內閣擔任部長一職。2011年當選紐約州長後,連任兩次,至今已經擔任10年州長。在Covid-19疫情期間,科莫是美國最閃耀的政治明星之一,科莫的每日疫情簡報會成為美國人必看的電視節目,連特朗普在白宮的疫情簡報會也不得不避讓,多次推遲到紐約的簡報會結束後才開始。
2020年11月21日,由美國“國際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宣佈,他們將把2020年度的國際艾美獎頒發給美國紐約州的州長安德魯·科莫,為了表彰其在應對新冠疫情中展現的領導力和利用電視向人們傳遞信心。很多美國人都相信,科莫有可能成為民主黨未來的總統候選人。
科莫出身於紐約州最著名的政治世家之一。他的父親馬里奧·科莫(老科莫)曾連任三屆紐約州州長,任期長達12年,被稱為紐約的“科莫王朝”。老科莫雖然被廣泛認為是1988年和1992年兩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領跑者,但他不僅兩次拒絕尋求提名,還在1992年發表了提名另一位民主黨人參選的著名演說。被他提名的人,就是克林頓。
然而,安德魯科莫的政治生涯,因為性騷擾案,畫上了一個句號。8月10日,科莫宣佈辭職。
科莫性騷擾事件起始於2020年底,多名女性指控科莫性騷擾和性侵犯,從不當評論到強迫親吻和撫摸等等。科莫開始的態度非常強硬,一條條駁斥了指控,說“事實與描述的大不相同”,“從未不恰當地觸碰任何人或進行不恰當的性挑逗。”他還聲稱調查本身是由“政治和偏見”推動的。
在科莫的一份宣告中,他列出了美國其他政治家,比如布什,奧巴馬擁抱親吻女性的照片。他憤憤不平的說:“為什麼其他人做同樣的事情,就沒人說是性騷擾,而我做就是性騷擾。我是義大利裔,擁抱和親吻本來就是我們表達友好的方式。”
這個宣告,引發了輿論界更大的憤怒。一名女性作者這樣反駁科莫:“誰能認定一種行為是否屬於性騷擾?不是騷擾女性的科莫州長,而是被騷擾的女性有權認定。別的政治家也許也有類似的行為,但是否屬於性騷擾,只有被擁抱被親吻的女性有權判斷。如果被擁抱的女性認為是性騷擾,這就是性騷擾。即使女性當時認為不是性騷擾,如果多年以後,女性改變主意,認為這是性騷擾,那麼這同樣屬於性騷擾。”
隨後,紐約州總檢察長髮布報告,認為科莫對11名女性實施了性騷擾。隨後科莫一敗塗地,不得不引咎辭職。
一代政治強人,就此落幕。
3、
從這兩件事情,我們能總結出什麼,能吸取什麼經驗教訓?當然,少喝酒,和異性接觸要謹慎這些簡單的結論就不贅述了。
讓阿里灰頭土臉,讓科莫被迫辭職的是什麼?不是性騷擾或者猥褻這個事情本身,而是輿論風暴的力量。輿論風暴的特點是,一件看上去沒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卻能掀起一場滔天巨浪。
輿論風暴的力量非常恐怖。毀滅一家企業,一個政治家都不算什麼。十年前點燃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就是一名突尼西亞小販的自焚,而後引發的在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輿論風暴。
我有一個類比:輿論風暴如同地震。地震是可以做中期遠期預報的,某一個斷層帶,未來30年大機率會發生一起7級地震。這種預報是可以做到的。但地震是無法做到臨震預報。說後天早上7點有地震,這一點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是完全沒有能力做到。導致地震的驅動因素太過複雜,無法做出短期的準確預測。
輿論風暴也是這樣,我們能大致判斷什麼樣的領域,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措辭有引發輿論風暴的可能。但具體上,某個事件是否能引爆輿論,誰也無法預測。有時,很大的事情在輿論場可能悄無聲息,一件小事卻讓全國人民爭相吃瓜。
對於老百姓來說,輿論風暴也刮不到自己頭上,吃吃瓜就可以了。但對於公眾人物,對於大企業,風險就大得多。如何預防,如何應對輿論風暴,是需要自己研究考慮的?
今天我也就再嘮兩句。
4、
今天我們聊西方聊美國,經常提到一個詞“政治正確”。關於西方的“政治正確”,有很多文字可以讀,我就不贅述了。簡單說,就是有些話有些詞是犯忌諱的,一旦說了,就會有一幫人把你噴的不能自理。
NBA球員約基奇,隨口說了一句“no homo",因為歧視同性戀被罰了2.5萬美元。2005年,哈佛校長薩默斯在一次會議上說:大學中缺少女性科學家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於兩性之先天差異。他的講話頓時掀起軒然大波,雖然薩默斯為此發表了公開信表示道歉,但基本沒啥效果。他最後只好辭去校長一職。
這種例子在西方,特別是美國比比皆是。每個公眾人物身上都揹著政治正確的壓力,也只有特朗普這樣只關心自己基本盤的大嘴巴政客,可以不考慮政治正確的影響。其他公眾人物,無論是大學校長,演藝明星,資深政客,大企業CEO,說話都小心得很。
聽說美國的明星,都要定期接受公司關於“政治正確”的培訓,免得大嘴巴找麻煩。
今天的中國,其實也開始有類似西方“政治正確”的東西了,公眾人物,也必須開始有這種“政治正確”的意識,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做為公眾人物,享受公眾帶給你的名譽和財富時,享受萬人關注萬丈榮光時,也必須有身處風口浪尖的意識,需要謹言慎行。否則,把你推上神壇的,也可能會把你打入地獄。

在“政治正確”面前,講理是沒用的,雙標是天經地義的。上圖這個諷刺漫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大企業和公眾人物,預防輿論風暴的第一點,就是要總結制定一套中國式的“政治正確”指引,瞭解主流的輿論思潮,瞭解哪些話會犯忌諱。同時瞭解什麼樣的事件,會觸犯“政治正確”,有引發輿論風暴的潛在可能。
在西方在美國,有很多人討厭動不動就“政治正確”。今天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場的“政治正確”有的是正當合理的,但有時是過分的,也有點讓人討厭。
然而,這種事情,也只能適應,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特朗普那樣無所顧忌。
至少那些演藝明星們,就應該好好學學中國式的“政治正確”,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免得一天到晚這個爆完那個爆。
對於其他公眾人物正常表達自己的觀點,就算這種觀點與主流不一致,真沒必要什麼都要搞“政治正確”。
4、
如果輿論風暴已經發生,應對策略應該是什麼?
這個和地震救援也有點像,第一要訣就是要“快”,要及時反應。地震救援有個黃金二十四小時,應對輿論風暴,也有個黃金“二十四”,甚至“十二”小時。
要在輿論風暴剛剛掀起時,馬上做出應對。在事件擴大前,就及時回應,及時降溫。無論大企業還是政府,都應該制定一套預案,防止輿情事件發生後,因為層層審批,猶豫不定,耽誤了應對輿情的黃金時間。等審批完了,討論清楚,事情已經不可收拾。
輿情事件,事實往往在第一時間搞不清楚。事實不清時怎麼辦?
一定要記住,吃瓜群眾所關心的,不是事實,而是態度。一定不能等事實澄清,一定要第一時間表態。
那應該表什麼樣的態度?事實都不知道怎麼表態?第一態度要誠懇,第二,態度上永遠站在弱勢一方,受害者一邊。
不管受害者說的是不是符合事實,(大機率不符合)事實澄清之前,態度上,也一定要站在弱勢的,受害者一邊。因為輿論,永遠同情弱勢群體,同情受害者。在群情激奮時,說事實,給自己辯解,拉別人做墊背的,都沒用。就是堅定地給予弱勢群體最大的同情,表達站在弱勢一方的態度。
對於需要做實質性動作的,比如阿里這次事件。實質性動作必須要做,但最好是一個可補救可逆的動作。阿里事件,在女受害人報警,警方已經有傳喚行動時,就應該第一時間讓王某文停職。停職不是開除,如果確實無辜,事後還有補救空間。航天投資張陶事件也應該第一時間停職。
今天這個時代,和十年前已經不一樣了。十年前,一些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今天就可能引起軒然大波。企業、公眾人物、政府,都需要關注網路輿情,制定應對預案。
畢竟,誰也不知道,下一場輿論風暴會在哪裡發生。

關鍵詞
性騷擾
女員工
美國
女性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