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判斷朋友的標準是:不看政治觀點,而是看他是不是不服輸,看他有沒有身為中國人的自尊和自信。
1
國產單機遊戲《黑神話·悟空》上線大火,銷量超過1000萬套。這件事是中國單機遊戲行業的里程碑。作為一個單機遊戲愛好者,國產單機遊戲能做到今天這個水平,是幾年前完全不可想象的。雖然單機遊戲愛好者,常常鄙視氪金網遊,但也不得不說,沒有氪金網遊培育中國的遊戲市場和遊戲人才,也不可能有今天《黑神話悟空》的出現。不過,我魂類ARPG玩的很少,主要玩SLG,P社的產品玩的最多。不知道什麼時候國產遊戲能做出來P社這個水平的單機SLG。
火爆的東西,自然有人會黑,會挑毛病。黑神話美術總監、遊戲科學聯合創始人楊奇過往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引發了爭議與爭論。據烏有之鄉網站統計,那些言論包括,對著教員畫像豎中指,畫妖怪版的平型關大捷,調侃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在工位旁放置日本刀擺件還發微博等等。文章中楊奇的微博截圖的大多是十年前,最早一張是13年年中,最後一張是14年2月20日。
這些截圖真偽未知。截圖裡的觀點,我毫無疑問是反對的。但是,就算楊奇十年前真的發微博說了上述內容,那又怎麼樣呢?因為這些言論,就能證明遊戲科學這家公司有問題,《黑神話悟空》這個產品有問題嗎?
遊戲科學2014年6月成立的。楊奇的微博言論發表還在遊戲科學成立之前,那時,遊戲科學的創始人馮驥和楊奇還在騰訊,在鬥戰神專案組。那時的言論,也沒法歸結到遊戲科學和《黑神話悟空》身上吧。
2
為什麼楊奇在2013年-14年,在微博上發表偏激的不當言論?看遊戲科學核心團隊的歷史經歷,也許能找到一些原因。
早在2021年,騰訊投資遊戲科學時,有一些相關的新聞報道。

這篇報道中有以下內容:
馮驥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裡的時候,他還是騰訊遊戲鬥戰神的主策劃。
經歷過的老玩家永遠都不會忘記這款遊戲。99.7%的啟用率,90%的使用者滿意度。遊戲劇情的黑暗深刻,自研引擎帶來的真實打擊感,還有數千萬打造的CG。然而就是這樣一款近乎完美的作品,卻因為無須玩家氪金而收入平平。
於是騰訊開始不顧主策馮驥的反對,開始加入大量氪金道具,整個遊戲也開始變得逼肝逼氪。一代神作鬥戰神自此跌落神壇,成為一款“垃圾遊戲”。
憤怒的玩家們將所有罪責怪到了主策馮驥頭上。
2014年春節前,20多個玩家堵在騰訊大樓門口找馮驥要說法。甚至還有人找到了馮驥住的小區圍追堵截。迫不得已之下,馮驥暫時離開了騰訊,躲到深圳某個工廠避難。工廠裡沒水,於是馮驥只能用毛巾擦著回南天的牆壁,收集一點水來。然而就算如此,他最終還是被玩家發現了,幾個粉絲在馮驥吃飯的時候打了他一頓,還把泡麵扣在馮驥頭上,揚長而去。

(2014年)四月份,馮驥回到騰訊大樓,策反了一批鬥戰神的製作組成員,帶著6個兄弟離開騰訊,創立了如今的遊戲科學。
鬥戰神2012年3月限號首測,2014年6月公測。公測前,馮驥就離開了騰訊。當時,《鬥戰神》是騰訊投資最大的一款遊戲,寄予厚望。然而,最開始的《鬥戰神》很好玩,但不賺錢。據老玩家在貼吧上回憶,最開始玩這款遊戲時,“想花錢都花不出去”。完全不需要氪金來變強,每個“豹子頭零充”都可以不花錢就打通關。騰訊是一家上市公司,無法接受投資巨大但不賺錢的結果,於是,商業壓力之下,《鬥戰神》這款遊戲最終還是走上了氪金的道路。這也是馮驥被憤怒的玩家毆打的原因。
2013-14年初,那時還在騰訊做《鬥戰神》的遊科團隊,毫無疑問處於非常不順的境地。原先的專案組的理念被公司否決,氪金玩法讓玩家非常不爽和憤怒,甚至線下毆打了馮驥。毫無疑問,這個團隊本來想做一款偉大的,有情懷的遊戲,像美國和日本頂級遊戲公司那樣的3A遊戲。他們的理想,多年的努力,被現實無情的打擊,失敗了。公司不理解,玩家也不理解。
那時,這個團隊的成員,很可能會這樣想:如果他們的東家是一家日本或者美國的公司,他們面對的使用者,是日本和美國的願意為質量買單的遊戲使用者,《鬥戰神》是不是會有不同的命運?他們的理想能不能實現?這個團隊的成員,有牢騷,有憤懣,很正常。如果是我,也許也會這樣想。
這個團隊為了理想,從騰訊出走,選擇了創業。馮驥和楊奇都是出走團隊中的一員。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順和不爽。不順的時候,發發牢騷很正常,把不順推卸給外因,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人碰到不順時,理想不能實現時,選擇奮發圖強,選擇自我奮鬥。另一些人,則是自暴自棄,不停的發牢騷,把責任都推給外部,卻不願意自己付出任何努力。
《鬥戰神》失敗後,遊戲科學的創始團隊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自我奮鬥。在騰訊這樣的頂級公司無法實現理想,就決定自己創業,選擇一條艱辛困難的道路。2014年到2024年,整整十年,經歷各種磨難,終於修成正果,熬出了偉大的產品,熬到了中國玩家願意為高質量單機遊戲買單。
即使十年前,楊奇說了一些不當言論,但包括楊奇在內的團隊,並沒有停留在牢騷抱怨恨國上,沒有把失敗的原因推卸給國家,推卸給體制,推卸給中國人素質低。沒有躺平,而是靠自己努力奮鬥,證明自己,這就足夠了。
3
我現實生活和微信朋友圈中的熟人,因為成長背景、個人認知的不同,政治觀點差異極大。比如對黨和教員,有些人真的是恨得牙癢癢的。這個也不奇怪。認識一個人,天天罵罵咧咧。他解放前家世豪富,一個莊子方圓百里都是他家的土地,家丁護院丫鬟小廝上百人。這樣的家庭,解放後啥情況大家也都知道,吃盡了各種苦頭。這樣成長背景的人,怎麼可能對黨和教員有好感呢?
超脫自身的階級立場是非常難的。即使是深刻認識到革命和土改必要性的金庸,在鄧公面前,也只是說了一句“人入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
中國14億人,什麼立場的人都有,有些人會公開表達,有些人不會。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去統一所有人的思想。對這些人,願意說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我周圍的人,牢騷滿腹的,咬牙切齒的,太多了,要把這些人都揪出來,那就得再搞一次“文革”。
如果是黨員,有黨紀約束,並沒有完全的言論自由,發表不當言論,按照黨的紀律處分條例第六章處理就行了。如果不是黨員,遵守法律就行了。邊界在哪裡,看看網路安全法,英烈保護法。大家有法律框架下的言論自由。
當然,人民群眾對公開發表“不當言論”的人,也有批評的自由。之前莫言事件,我反對毛星火起訴莫言,反對因為莫言的言論,就封殺莫言的小說作品。但我也反對維護莫言的人上綱上線,給批評莫言的人扣上“人渣”的帽子。網際網路輿論場,罵來罵去太正常不過了。
如果你覺得楊奇的言論不可接受,可以上網發帖要求他道歉,可以因為這個拒絕購買《黑神話悟空》這款遊戲,但到處舉報,希望政府封殺這款遊戲,就過份了。
這次事件最有意思的一點是,當時莫言事件中,那些義憤填膺,跳出來維護莫言,給莫言批評者扣各種帽子的人,這次卻悄無聲息。並沒有跳出來捍衛楊奇的言論自由。
莫言的作品,雖然得了諾貝爾獎,但本質上還是迎合了西方對中國的偏見和想象。我並不會為此感到什麼驕傲。而《黑神話悟空》,證明了中國遊戲人有能力做出一流的作品,而中國的消費者,也願意為一流的遊戲買單。他們這次默不作聲,也許就是因為《黑神話悟空》是真真正正的里程碑作品,真正的給中國的文化產業爭了一口氣呀。
之前聊過,我周圍的朋友圈,牢騷滿腹的人很多,咬牙切齒的人也有。我不認為這些觀點會導致“友盡”。我判斷人的標準是:不看政治觀點,而是看他是否站著,是否有身為中國人的自尊和自信?是否認為中國人和西方人一樣都是人,都是平等的?是否不服輸,認為中國人有能力做到西方人能做到的事情?
《黑神話悟空》的團隊,不管政治觀點如何,他們選擇了創業,選擇了努力,堅持了很多年。他們有情懷,想做點事情,不服輸,他們認為中國人也能做出一流3A遊戲。我相信包括楊奇在內的這個團隊的成員,就算有不同的政治觀點,還是有身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的。他們不服輸,有身為中國人的自尊和自信。如果他們像有些人一樣,認為中國人有劣根,天生不行,中國公司和中國人永遠做不出好產品,他們也不會選擇出來創業,不會選擇做《黑神話悟空》這樣的產品。
那些捍衛莫言的人,這次沒有跳出來捍衛楊奇,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政治觀點這方面,對黨員應該有更高的政治要求,要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普通的人民群眾,遵守法律,對中國人這個身份有認同,希望中國更好,這就夠了。普通人和政治無關。絕大多數中國人,絕大多數網民,都是希望中國更好的。當然,怎麼變得更好,方向上有分歧。
中國網路輿論場上,也確實存在一些人,中國出點好事就鬱悶,出點壞事就開心,這部分人確實讓人厭惡。但是,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對目前政策不滿,希望政策調整。他們覺得多出點壞事,這樣政策就會在壓力之下調整。他們並不是真的仇恨中國和中國人,也不認為中國人天生低人一等。這部分人,我不喜歡不贊同,但不至於“友盡”。
真正希望中國變得更壞的,是非常少的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