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紐約新城”!新增14000住宅,LIC要起飛!

最近紐約市政府又放了個大招:Long Island City(LIC 長島市)計劃新增1.4萬套住房!大張旗鼓再開發,目標是把LIC打造成新生代住宅區
如果你站在曼哈頓中城的河邊往東看,那片高樓林立的天際線就是Long Island City。
過去十年,這裡就是“紐約房產開發熱”的代名詞。從一堆倉庫、停車場和小工廠,搖身一變成了一片片現代化公寓樓、高階寫字樓。根據市政府規劃局的資料,僅2023年LIC就新增了1,859套新住宅,排名全市第一。還有4,600套正在建設中。
紐約人愛叫它“玻璃盒子森林”。但市府說: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再蓋1.4萬套!
LIC不是已經蓋滿樓了嗎?再加1.4萬戶能往哪兒塞?
按照市政府公佈的計劃,準備動土的區域是LIC從Queensboro大橋往南的大片土地,東到23街,西到東河,南到47街,差不多橫跨54個街區。別小看這些街區,現在有很多地段依然是工業區、倉儲區,或者空著的停車場。
尤其是靠近NYCHA政府樓Queensbridge的地帶,還有原本打算給亞馬遜蓋總部的濱水區,這次統統會納入“可蓋住宅”的範圍。
市府這次打的旗號,是讓LIC不再只是一片玻璃豪宅,而是有“多元收入階層的社群”。
根據規定,凡是因為重新規劃(rezoning)新建的樓盤,至少要拿出25%的房子做可負擔平價住房,也就是給收入低於中位數的居民居住。
不過,這些可負擔房可能還是負擔不起…
目前LIC的兩居室中位月租金是$6,000+,銷售價是$140萬+,哪怕月租降價到$2,500-3,500,對很多人來說也還是吃力。
一位非營利組織代表就說:“我們不是反對蓋房,但你不能光給富人蓋,窮人連影子都摸不到。”
對一些在LIC打拼多年的小店鋪老闆來說,這波改造給他們帶來的更多是擔心。
比如干餐飲、建築、維修等行業的中小企業,擔心自己的倉庫、車間會被收購改成住宅樓,到時候“租金飛起,我們怎麼辦?”
一家鐵藝廠的員工就表示:“我也支援建房,但別在我廠子頭上建行不?你想在我對面建,沒問題。”
一家建築公司的員工也無奈地說他們可能得搬家,因為自己的辦公樓,也在未來的開發範圍內。
而對於那些住在LIC幾十年的老居民來說,感受到的則是另一種焦慮。
“我們這已經蓋滿了樓,再蓋要蓋哪兒?”一位94年就搬來這兒的居民說。她家隔壁剛封頂一棟8層新樓,聽說還要蓋更多,實在不知道這一小片地還能塞多少。更別提配套的學校、地鐵、人行道和排水系統是不是能跟得上。
一位來自巴魯克學院的大一學生說得很直接:“紙上看著很美好,大家都需要房子。但真蓋起來,社群受不受得了,是另一個問題。
大家為什麼這麼警惕?因為紐約不是沒“被改造過”。
比如布朗克斯的Jerome Avenue,過去滿街都是修車鋪、小飯店,一場rezoning改造下來,全變成玻璃大樓,老店主被迫關門大吉。
紐約的住房危機早就不是新聞了。根據估算,紐約市大約短缺50萬套住房。每年新增人口和家庭遠遠超過可負擔住房的增長速度。
市長Eric Adams目前已經把LIC列為第五個“住宅再開發優先區”,之前的幾個包括布朗克斯東區、布魯克林的大西洋大道、皇后區的Jamaica以及曼哈頓中城。預計將迎來一場炒作、蓋樓、賣樓,然後又一輪租金飛漲
在紐約這種寸土寸金的城市,每一次“開發”背後,都伴隨著一場“誰能留下、誰會離開”的隱形洗牌。希望未來的LIC,不只是高樓林立的投資地標,也依然能有普通人住得起的一席之地。
你怎麼看這波LIC要新增1.4萬套房的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