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GSB)成立的第100週年,學院官網已展開了為10月10日百年校慶準備的倒計時。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GSB一直被認為是商科教育的燈塔?一個對北美瞭解商學院有所瞭解的人,一定會給出無數的理由:
-
全球最低的錄取率(長年保持在4%出頭、不到5%)
-
全球最高的GMAT錄取平均分(老版737分、Focus版685上下)
-
標誌性課程Interpersonal Dynamics(也叫Touchy Feely)
-
最深刻最坦誠最難寫的essay: 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and Why
-
坐落於矽谷創投和科技圈,超強的創業氛圍
……
不管是否因為這些光環,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以下簡稱GSB)每年都會“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對於“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申請、不留遺憾”的申請人來說,申請的意義正如GSB招生官自己在公開的招生活動中所說的一樣:不管你會不會被錄取、這個過程(原文用的是“Journey”)比結果更重要;“什麼對你最重要”這個問題的探究和結論,不論你是否被GSB錄取,都會成為你未來職業發展的指北針。
對於“想知道自己在GSB申請上的競爭力”的申請人,是不是滿足了高G高成就好背景、想創業同時也掏心掏肺寫了What Matters Most就能增加錄取機率呢?基於過去25年輔匯出2位數的GSB錄取人的BeBeyond經驗來看,可能事情不是這樣的。
那什麼樣的人有潛力能夠被GSB錄取?

一方面,因為巨大的申請人基數導致的申請人“硬體背景”的水漲船高,無疑意味著從不同的維度來看,申請人都需要是“極其優秀的”。但是另外一個點往往被申請人忽視。它其實在過去GSB的招生活動中經常被提及,前招生主管Kirsten Moss也公開提到過“我們在找什麼樣的人”,原話是這麼說的:
“如果世界上有比你們自己更大的事情值得去追逐 (if there’s any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that’s worth pursuing),即便你們不知道這件事情是什麼,但是已經做出了努力去尋找這件事情,那麼斯坦福可能非常適合你”。
這不就是在肯尼迪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一下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的翻版嘛?不管時代怎麼變化,各個領域最頂尖的人才、仍然是有一些共性的,只不過這些共性的表現形式,在隨著時代發生變化。

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成功不僅取決於財務上的成就,還取決於超越財務層面的對社會的積極貢獻;而GSB在錄取過程中的“整體評估” (Holistic Review Process)——不僅關注結果、還關注過程;不僅關注人的成就、也關注人的品質——在這一點上引起了深刻的共鳴。
誠然,"any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that's worth pursuing" 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答案,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為什麼是它、什麼影響和塑造了你去一直追尋它、你在過去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為此積累了怎樣的能力/見識/資源、你覺得GSB為什麼是最能幫助你實現它的地方……
這個問題,其實挺戳中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因為我們極其擅長在“既定的目標和道路上做到最好”,但是很少真正有人去探索甚至判斷“作為一個社會、一個商業組織、一個個體我們究竟應該追求什麼”。

GSB之所以是商科教育的燈塔,在我看來正是因為它毫不避諱地提出這個“最重要的問題”,並在申請、錄取、課程設計等各個環節去踐行它。也正因為這樣,GSB培養了許多商業社會的“先驅者”:
《基業長青》作者吉姆·柯林斯,小額貸款平臺Kiva聯合創始人傑西卡·傑克利,eBay CEO 梅格·惠特曼,通用汽車女性CEO 瑪麗·博拉,嘉信理財創始人查爾斯·施瓦布,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
在斯坦福大學即將迎來100週年之際,我們邀請了一位GSB在讀校友。她是一位比大多數人都要提前至少5年看到風口、並且堅信這就是未來應該成為的樣子的人。不僅如此,她願意並且敢於在自己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投入其中,甚至一度為此放棄了MIT MBA offer。
談婧|Maggie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學士,前瑞銀投資銀行副董事、連續創業者、天使投資人,前Uber優步中國戰略運營聯席主席、移動智慧出行的先行者,AI+數字資產公司rct.AI (YC’19)的CSO,目前斯坦福大學GSB MSx在讀。
實際上她經歷的遠遠不止這些:從頂級投行,到共享經濟的先行者和暢銷書《重新定義分享》的作者,到區塊鏈、AI、女性主義等各種風口——她還主演了一部金雞獎提名的電影。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她也經歷了很多失敗,被騙,迷茫……
本週六,我們想和Maggie探討以下的話題:
-
矽谷正在發生什麼?有什麼是和你想象的非常一致或非常不同的?
-
一直遊走在各個前沿行業,為什麼再次決定重回校園?
-
入學到現在,斯坦福對你最大的啟發或改變是什麼?
-
沒有技術背景、如何能夠一直參與到時代最前沿的領域(共享出行、AI、數字資產等等)
-
幾次走到絕境、看似毫無選擇、但都走出了一條並不存在的路。如何看到更多的選擇、並且更會選擇?
-
看過了世界更多的光譜、面對了更多“沒有答案的問題”,未來可能在什麼方向裡?……
如果你仍然有超越自己的追求、想要為商業和社會做出些什麼、也勇於在“沒有答案的問題”上成為先行者並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那麼非常推薦你來本週六BeBeyond和Maggie的對談。
我們也許不能立刻獲得答案,但是可以從同類人身上,看看大家都在幹什麼、有哪些正在發生的事情不在我們的視野中、有什麼不一樣的視角會給我們帶來收穫和啟發。
時間地點
2025年3月29日週六10:00 – 11:30 am(北京時間)
線上(將在報名後分享連結)
如何報名
請透過瀏覽器開啟以下連結,提交表格報名
http://bebeyondmba.mikecrm.com/0E47kAu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