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加速商業落地,如何重塑千行百業?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月月
· · ·
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當AI發展已經進入到落地應用的階段,到底有啥用?
最近,網際網路大廠百度智慧雲就傳出了一則新訊息——崑崙芯伺服器中標招商銀行AI晶片資源專案。
百度智慧雲的崑崙芯,能為企業提供穩定、高效的計算支援。招商銀行則是國內領先的商業銀行,這次合作意味著雙方要強強聯手,用最新科技來升級金融服務。
說白了,一個提供技術,一個用技術來升級金融服務,在大家還沒關注到的角落,AI正在潤物細無聲般的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這也讓八妹想起了一句話,在人工智慧進入商業化深水區的當下,
“未來AI的競爭不是比誰模型大,而是比誰能把技術塞進企業工作流。” 
1.
AI創新浪潮中的“超級引擎”/
科技江湖的浪頭總是一浪比一浪高的,如今,AI正從“未來概念”加速變為商業落地的核心驅動力。
就拿近期舉辦的DeepSeek大模型應用生態大會來說,會上,透過千帆大模型平臺、千帆AI加速器等核心產品,百度智慧雲展現了超強實力,被稱為AI創新浪潮中的“超級引擎”。
先來聊聊千帆大模型,它是百度智慧雲又一“王炸”級別的AI基礎設施,透過整合國內外幾百個大模型,可供給數萬家企業精調自己的專屬AI,成為中小企業智慧化升級的“加速器”。
具體來看,它可以為職場辦公、醫療健康、影視創作等多元場景注入AI動能。企業不僅能零門檻接入海量資料與開發工具,更能快速構建專屬AI智慧體,實現效率與創造力的雙提升。
不難看出,隨著大模型技術邁向成熟,AI正從“工具”向“基礎設施”進化。
此外,針對初創企業技術落地難、資源對接少的痛點,百度智慧雲還推出了千帆AI加速器,提供從技術扶持到商業閉環的全週期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智慧雲在商業化落地方面的表現,也可以從百度的2024全年財報中得以一窺。
資料顯示,作為百度AI技術落地和推廣的重要平臺,百度智慧雲收入317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AI相關的收入增長近3倍。百度AI來自B端的“非廣告收入”,正在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也難怪有人說,“在目前政企市場的AI競賽裡,百度智慧雲早已不聲不響地築起了護城河。”。
2.
AI加速商業落地/
過去幾年,AI一直是最火熱的風口。
但站在2025年的節點回頭看,前幾年更像是AI發展的“蓄力期”,2025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落地元年”,因為大家對AI的觸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科研成果,更是提升生產效率的關鍵。
就拿震驚全球的DeepSeek來說,以557萬美元成本實現媲美GPT-4的效能,並透過“開源革命”重構技術生態,讓中小企業也能將大模型部署在本地伺服器。
還有一夜爆火的Manus智慧體,在GAIA基準測試中達到86.5%的任務完成率,這意味著AI開始突破“紙上談兵”的桎梏,真正成為跨行業生產力組件。
但如果說AI的商業化已經完全落地,還為時尚早。市場普遍認為,人工智慧尚處於商業爆發前期。
據Statista資料分析,未來5年,人工智慧對全球GDP具有重大影響,按“中等情況”分析,2025年AI直接帶動全球2.92%的GDP,約3.2萬億美元,到2030年則直接帶動9.54%的GDP,約12.4萬億美元,即5年AI產值增長近4倍(3.87倍)。

在此背景下,隨著技術迭代加速、應用場景深化,人工智慧的發展又有哪些新趨勢?
一個最顯著的趨勢是,AI智慧體(Agent)爆發,並向超級智慧體進化。
智慧體的核心能力在於“感知-決策-執行”閉環,其應用場景從虛擬助手拓展到物理世界的複雜任務,例如工業機器人、醫療手術輔助、家庭服務等。
微軟預測,2025年是“Agent元年”,AI Agent將重塑人機關係,成為長期陪伴使用者、自主解決問題的“超級助理”。          
此外,多模態大模型能力也在持續升級中,推動AI從“感知”向“行動”躍遷。
除了AI智慧體和多模態大模型,市場上關於人工智慧的發展還有很多推測和解析。不久前,李彥宏也提出過一個“兩步走”的論點:
首先將透過技術創新,不斷降低大模型和人工智慧的成本;其次將大力推動人工智慧的規模化應用。    
當技術創新與應用實踐的飛輪持續轉動,AI產業,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狂奔。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極揚文化,是一家新媒體、新消費為主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程式碼:873375),旗下金八媒體矩陣包括金融八卦女、新10億商業參考等,超過1100萬用戶選擇關注我們的新媒體。
商務合作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hezuo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