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劃下1600公里禁區,美上將攤牌:若開戰,美軍只有一個結局

近日,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再度“警告”,稱解放軍在臺海的部署已今非昔比,不僅兵力在3年之間翻了42倍,還為美軍構建了足足1600公里的“死亡閉環”。
帕帕羅所謂的“死亡閉環”,指的是隨著解放軍實力不斷增強,已經對美軍在亞太的部署構成嚴峻的挑戰,就連美航母艦隊的生存率都不足一半,若中美真的開戰,美軍必敗無疑的下場可想而知。
美軍司令之所以如此“坦誠”,首先是因為解放軍近年來的實力進步有目共睹,尤其是兩棲突擊、防空反導、電子對抗,多兵種、多維度的建制,已經讓我方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作戰體系。
而這種實力的增強,自然帶來了戰略上的威懾力提升,在一個覆蓋1600公里乃至更遠的美軍“禁區”之內,任何敵對力量的動作都在解放軍的可控範圍之內。
這種新的防禦思路可以說是對傳統軍事戰略的顛覆,使得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行動變得舉步維艱。
面對這樣的局勢,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威脅能力也顯著下降,過去以技術優勢著稱的美軍,如今發現自己開始與解放軍的技術差距不斷縮小。
尤其是在防空反導方面,解放軍的系統能夠有效攔截美軍的巡航導彈,削弱其進攻效率,在加上各種新興武器的發展,這些變化已經讓美軍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戰術環境。
再者,解放軍在電磁頻譜的掌控上取得的優勢,也是美軍不容忽視的一點,在資訊化戰爭的背景下,電子對抗成為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解放軍不僅能在複雜電磁環境下保持通訊和指揮控制,還能夠削弱美軍的傳統資訊優勢,同時各軍種之間的多維度協同作戰能力,也讓解放軍能夠更加靈活應對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挑戰。
當然,美軍司令的表態往往有著複雜的目的,比如需要強化盟友支援,以應對自身在西太平洋麵臨的安全壓力,比如向美政府“哭窮”,索要更多經費。
不難推斷出,接下來美國可能會進一步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等亞太盟國的勾連,開展更多的聯合軍演與情報共享。
而在軍事部署方面,美軍可能會重新評估當前的前沿部署策略,甚至可能會加速提升關島以外的新興軍事基地,以應對解放軍越發強勁的區域拒止/反介入能力。
總而言之,美軍司令的表態實際上反映了當前臺海局勢下,解放軍在軍事和戰略層面的顯著提升,以及美軍霸權動搖的事實。
這種現實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在該地區的軍事部署和外交策略,尋找更為有效的應對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