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蘭麥
來源:蘭麥的隨想呢喃
文章已獲授權
這件事看到今天,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疑惑,董小姐到底看上肖某什麼了?
董小姐,知網論文說下就下,執業證的內容說改就改,論文說搬運就搬運,規培說一年就一年,院士人情說消耗就消耗。
別人想都想不到的路子,董小姐毫不在意就走完了,家世不可謂不一等。
相比之下,肖某並無什麼特殊。有人說,董小姐看中了肖某的學術能力,請問能考上北大醫學部長學制的,哪個沒有這等能力?要說看中肖某能替董小姐上臺做手術,那就更容易了,醫院牛馬任董小姐調遣好吧。
完全不成立的理由。
直到肖某在4月30日,頂著風口浪尖,接受九派新聞採訪,堅稱:董醫生的在校成績非常優秀,有據可查。
我這才有點看懂了,肖某完全符合董小姐的情感需求,這個已婚海王想必對女性有一種瞭然於心的嫻熟。這種嫻熟,在這個新聞當中表現為:哪怕全世界與你為敵,我也要站在你那一邊。
這不得把董小姐哄死?董小姐現在已經是千夫所指。
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八卦爆出來時,有個群聊資訊是這麼說的:(他)把規培的董醫生手術衣服解開帶著她出去了。

品出來了嗎,吵架耍威風的時候,肖某也不忘照顧董小姐,是親自給她解的手術服,可謂體貼至極。
我為什麼說董小姐需要這個。你看她從小到大,都是家裡人一手安排好的,想必家中有個很強勢的長輩,她不需要思考任何方向和問題,只管按照安排走就行了。
這會壓制她的自我人格成長,讓她一直有一種“我是寶寶,我需要別人照顧”的錯覺。
她自己發社媒的內容印證了這一點。文字用得就很幼態,自稱為Bella,而不是“我”,行文裡營造著一種,Bella被大家寵、被大家照顧、好幸福的錯覺。最後一行,還在強調,長大了很多。

在短劇裡,這種敘事型別,叫團寵。以前臺劇《公主小妹》更直白地點明瞭團寵的核心要素。
公主小妹,是要被圍繞著寵的。所以董小姐很在意,竟然有人不寵我!在面對護士指出她的不當操作時,她很破防,以至於覺得別人白了她一眼。(護士:大家都在忙,真沒空看她。)
對此,肖某立馬站出來耍威風,對著護士大吼大叫,並且要求更換護士,不然不做手術。
就這種在我們看來,算是很弱智的行為,反而契合了董小姐的情感需求,她就是需要有人如此霸道張揚、不顧一切地護著。
這估計同時還復刻了她的家庭氛圍,不是霸道總裁愛上我,是霸道爹爹護著我。
你不信?短劇裡一模一樣,可給公主小妹爽死。

想通這點後,我又回顧了一下這八卦,你猜怎麼著,董小姐這個寶寶,連幹架都要肖某出頭。
在接胸引瓶事件當中,護士提出“三遍接不接胸引瓶”,她不搭理護士,我推測她可能是不會接。
不會就不會唄,你要不承認不會,要不說讓護士接,反正你大事都是讓別人乾的。但是她連這點應對能力都沒有,她沒回應護士的話。按照聊天記錄,我認為護士的風格是比較直接和剛正的,董小姐估計有點害怕她。
寶寶害怕,就愛找爹。肖某此時又貢獻了一次高光,他從董小姐口中得知胸引瓶沒接的時候,直接懟護士:“要不我把胸引瓶摘下來,你重新再接一遍?”

你們看,胸引瓶根本沒有接上,肖某已經自己演到“再接一遍”了。所以護士稱他發瘋、匪夷所思。但是這個劇情可把寶寶董爽到了。
還有規培輪轉事件,董小姐撬動人脈已經到達目的,重點來了,肖某和董小姐要求骨科教秘(麻醫生)在群裡道歉。(最後一句)

記住這個前提。接著,眾所周知,麻醫生沒有給他們道歉(憑啥啊!),並且理由正當地闡述了一番,錯不在麻,麻不道歉。
再接著,肖某重磅發表了《愛妾說》,裡面廢話一堆,重點只有一句:“(建議)他們(規培醫生)向董大夫學習,更好理解規培住院醫生應該具備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向董學習使命感和責任心。
哪個觀眾看見這個劇情不覺得荒謬?但是肖某演得很動情。
文章寫到這裡,你們明白了嗎?肖某的囂張跋扈,是非不分,把謊言、狂言說成理所當然、義正言辭,堪稱爹中爹、登中極品。
這就正中董寶寶的情感所需,肖某在她眼中逐漸升級成為強大而溫柔(又是脫手術服,又是摁頭教秘在100多人大群道歉等)的爹,他每次癲狂的行為都是在保護她,徹底滿足她對安全感的渴望。
所以兩人從2024年6月開始不倫關係,9月董小姐就懷上,可謂感情急速升溫哈。
至於原配老婆、孩子、未離婚等普通人眼中的大雷,根本不是問題。前面出國升學拿博士,別人眼中的獨木橋,她躺著過的,這種小事在她眼裡算是事嗎?壓根沒放在眼裡。
肖某如果只有行為爹,還不能滿足董寶寶,妙就妙在,肖某在醫院內擁有一定(但不多)的話語權(懟護士、要求換巡迴)。在相對封閉的醫療系統內,這種對權力資源的排程感,加深了這份親密關係的結構性,這不就像蜘蛛網一樣粘牢了董小姐?
我敢說,這整套操作下來(估計還沒完),董小姐對肖某愛得那叫一個天昏地暗、非君不可了。
他們倆,一個狂爹,一個嗲寶,簡直天生一對。希望不管結果如何,你們趕緊鎖死,別流通到市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