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裝週也遇到“中年危機”了?

這一季的倫敦時裝週,格外“稀疏”。
整體大環境的低迷,讓向來以新銳見長的倫敦秀場日程表縮短到只有四天半。從Richard Quinn到Simone Rocha,從Erdem到Huishan Zhang,以及一如既往壓軸的Burberry,老朋友們依舊佔據了本季的主要話題點。
從前,倫敦時裝週的設計是“小眾的”,而如今,倫敦時裝週的影響力似乎也要變得“小眾”了,無論是品牌陣容還是設計風向,所有跡象都在預示著年過四十的倫敦時裝週正在邁入“求穩”的新階段。
但也有好的一面,市場的遇冷得以讓設計師們必須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展開創作,在Burberry,Daniel Lee的步伐越發穩健周全;Simone Rocha不再一味沉溺於甜美浪漫;就連Richard Quinn也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商業化道路……以下的六個品牌,便是你關注本季倫敦時裝週的理由。
英倫線索🔍
倫敦時裝週的最後一天晚上,Burberry為這座城市帶來了久違的熱鬧時尚景觀。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外,等待秀場嘉賓亮相的粉絲們人滿為患,而當我們走進位於杜維恩畫廊內的古典秀場,瞬間有一種時空穿越的感覺。這種錯覺提醒著我們,Burberry有一股英倫韌性,任憑時代的語境如何變化,它都有潛力去自由轉化。
在Daniel Lee任職的第三個年頭,Burberry這種韌性被他延展出了新的可能。首先,格紋是重要的,但也可以是含蓄而不張揚的。造型中的格紋元素被進一步濃縮,成為核心搭配中的“金邊”。
比如針織套裝中間不經意露出的經典米色格紋,或是模特手中的格紋圖案雨傘,以及大衣中隱約顯露出的格紋內搭,皮質格紋拼接而成的手套,這些不斷變換著花樣縱橫交織的紋理,早已成為我們對品牌DNA的下意識感知,但Lee透過上述這些巧妙的形式喚醒了人們對Burberry核心標識的新鮮感。
鬆弛又矜貴👗
雖然場地設定在古典名作雲集的美術館中,但Lee對本季Burberry的風格定位是隨性而自在的,並沒有太多規則與傳統的束縛,大衣、西裝、晚禮服與日裝造型充分混搭,但看似簡潔鬆弛的設計中又蘊含了複雜的工藝流程:長毛絨打造的大廓形外套,紗線磨邊製成的流蘇質感裙邊,以及絲絨提花面料的運用,造型中佈滿的豐富細節,像是帶領人們解讀一張張意味深長的名畫,在感官上回味無窮。
或許是Daniel Lee有意借鑑了名畫中的色彩,整個系列的用色豐富且剋制,帶有一層復古的濾鏡,深邃的棕紅色、褐色、橄欖綠、檸檬黃,如同調色盤中精準混合的低飽和度色調,施加在麂皮絨面、皮革和針織面料上,折射出更加細膩柔和的過渡。
更值得反覆推敲的工藝細節出現在男士大衣和女士夾克上,如同印花般平整繁複的花朵圖案,實則是精細入微的刺繡,在奢華的用料之中流露出更多英倫田園鄉村風情。
即便是功能性的派克大衣,Lee也透過超大的剪裁的亮麵皮革改良出新意。總而言之,Burberry 2025秋冬所希望呈現的,是一種似曾相識,卻又超越日常的著裝張力,推動你嘗試更新自己的衣櫥。
超強卡司📷
這種設計中的張力,源自於Lee的靈感來源,電影Saltburn中的荒誕氛圍。“我很喜歡電影中的這些角色,他們住在那座古老且令人難以置信的豪宅中,穿著非常古怪的服裝瘋狂享樂。”如果說Lee在設計中把握住了造型的實穿度,那麼創意上“戲劇化”的成分,他則交給了秀場上多元化的模特卡司來實現。
從參演Saltburn的演員Richard E. Grant,到正在熱播的The White Lotus第三季中的Jason Isaacs,這些熒幕面孔帶著劇中的觀眾緣充實了Burberry本季的怪奇敘事,而與此同時,與Lee交好的英國超模軍團也悉數亮相,Kirsty Hume、Naomi Campbell、Edie Campbell、Erin O'Connor 和 Karen Elson,她們是Burberry多元的風格象徵,也是英倫文化的生動名片。
我是誰,我在哪❓
實際上,就在大秀舉辦的一週之前,Findikoglu也還沒有確定釋出會的具體選址。而最終收到邀請函的嘉賓們,也多少會對秀場位置感到困惑——一座19世紀晚期建立的工業倉庫,每當夜幕降臨,這裡便成為各種地下俱樂部和派對的理想場所。
或許對Findikoglu來說,這種離經叛道的場所和她的哥特式設計風格達成了某種默契。在昏暗的燈光下,神秘的女郎們接連登場,與其說是秀場,不如說是走進了一場奇幻的變裝舞會。
這季的舞會主題是“混沌中的維納斯”,模特陣容甚至包括了久未露面的Lara Stone。“這是關於透過毀滅尋找美的故事。這有點像是我的生活寫照——也是關於每個人的生活。”Findikoglu解釋道。幾乎每一件單品都可以獨立成為一件戲服,連模特也自發地戲癮上身了,她們身著各式結構複雜、裝飾奇異的連衣裙、外套,肆意扭動著身軀,從嘉賓們的身旁走過。
儘管規模不大,但Findikoglu在製作上所耗費的功力著實令人讚歎,比如緊貼身線打造的裸色皮革連衣裙上,裝飾紅色蝕刻花紋,幾乎像是模特自帶的刺青一般逼真;安全別針化身銀色流蘇從抹胸裙上傾瀉而下;看似凌亂的雪紡沿著身體順勢流淌,維納斯的浪漫與夢幻感呼之欲出。
Corset ❗️Corset ❗️Corset ❗️
Findikoglu最擅長的莫過於緊身胸衣的再造,各種工藝的變體、裝飾的混搭,佔據了整場秀的三分之二。從開場Stone身著的黑色緊身皮革胸衣,到之後陸續登場的薄紗透視胸衣,以及在飛行夾克下襬拼接的胸衣魚骨,無不令人眼花繚亂。
一方面,這是Findikoglu鍾愛的哥特式美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她對於結構和材料的熟稔把控,可以不差分毫地雕塑出女性的線條,在她看來,緊身胸衣並非等同於舊時代的束縛,反而是現代女性彰顯自我意識的鎧甲。
武裝到毛孔🔧
有人說,Findikoglu有成為下一個Galliano的潛力。雖然將來的一切充滿了未知,但我們也能夠理解這種觀點背後的某種合理性,不只是因為時裝的創意飽滿豐沛,更是因為Findikoglu自身有一套完整的美學邏輯,從時裝武裝到毛孔。
在生活中,她本人就是執著的哥特風踐行者和女性權利的捍衛者。而到了秀場上,她的“鋒利”也延續到了服裝之外的妝發細節中,比如誇張的眉型,細看是對稱的手槍造型紋身,雙唇也佈滿了荊棘,而與之相呼應的,是髮辮盤繞出的玫瑰花造型和覆蓋在頭髮上的銀色金屬絲。在倫敦時裝週進入“低電量模式”的時期,她的存在,幾乎是一針強心劑,讓我們堅信當下的倫敦市場中,還是有不妥協的創意存在著。
她筆下的她🖍️
Erdem Moralioglu是深情的。本季女裝系列是他送給過世母親Marlene的一份禮物。
2007年,剛剛在時裝業站穩腳跟的Moralioglu不得不接受母親去世的噩耗。她不僅是Moralioglu堅持設計的動力,也是品牌最為重要的靈感繆斯。十年前,他邀請女藝術家Kaye Donachie為母親創作了一套肖像,“我和Kaye談起她,描述她,給了她很多年輕時和年老時的照片。Kaye聽到我的描述,看了所有照片,幾乎把所有事情都放在一邊,畫出了她想象中的Marlene肖像。”而如今,這套肖像也成為了他新季設計的靈感來源。
以淡藍色和淺紫色為主色調的肖像幻變成了Erdem風格中標誌性的連衣裙,或是以高科技印花呈現在歐根紗上,或是用超過50種顏色的透明硬紗拼貼在抹胸禮服上,讓Kaye作品中的細膩筆觸以更為立體的方式呈現,這既是對母親的深刻懷念,也是Erdem突破自我美學表達的成功實踐。
而說到繪畫,在具體的肖像畫之外,Moralioglu也試圖還原繪畫中的生動筆觸,像是以同色系流蘇裝飾的一字肩禮服、廓形大衣,在行走中搖曳的串珠彷彿被賦予了藝術創作的靈性。
同樣地,裙裝上斑駁的油畫肌理和用毛線勾勒的速寫塗鴉效果,都展現了Moralioglu對繪畫藝術的熱愛,同時也延展了Erdem浪漫風格的內涵。
時間可以停在50年代嗎⏳
事實上,無論當下的潮流趨勢如何變化,Moralioglu都沒有放棄過對50年代的偏愛。那是一個高階定製全面復甦,重新定義優雅的年代。
或許在目前看來,這種懷舊的風格更適合於留存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品牌20年來的發展歷程又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Moralioglu堅持自我的正確性。而更微妙的是,放眼本季倫敦時裝週,那些多年來屹立不倒的時裝品牌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延續著這種古典的美感。
Valley of the Dolls與 Edie Sedgwick🎭
繼上一季從王家衛的經典短片《手》中汲取靈感之後,設計師張卉山本季將視角轉向了1967年上映的電影Valley of the Dolls。這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三位演藝界女性浮沉的故事。片中女主演們的造型成為他本季重塑時裝優雅的藍本,與此同時,另一位活躍在60年代的時尚偶像Edie Sedgwick,也啟發他在設計中加入更多波普風情。
從Valley of the Dolls中引申而來的羽毛帽飾,亮片連衣裙和規整的套裝、大衣貫穿整場大秀,而其中Edie Sedgwick式的色彩成為可口的調味劑,鮮豔的紫紅色、開心果色、銀色、鐵鏽色、粉紅色和沙色相互交織。而富有光澤的公爵緞面、華麗的金屬提花面料、米卡多絲綢上則點綴有Huishan Zhang簽名式的水鑽元素,即便靈感和取材不斷變化,但張卉山對優雅品位的把控始終如一。
60 年代狂想中的優雅🎀
在官方的秀場筆記中,品牌特別提到了這次的舉辦地,擁有悠久歷史的The Dorchester酒店,秀場被矮沙發和絲絨凳環繞,彷彿還原了舊時的高階時裝沙龍,流露出Huishan Zhang對高階定製黃金時代的眷戀和致意。
但這種致意並非是懷舊式的,張卉山加入的60年代要素讓整個系列打破了歲月的濾鏡,穿著在提花禮服外的PVC外套,碩大的珍珠耳環,銀色高跟鞋和白色漆皮長靴,混合了前衛與優雅,讓老照片中的高貴魅力走向現實,遍及現代人們的衣櫥。
雪落下的聲音❄️
在本季紐約時裝週結束時,時裝評論人Cathy Horyn曾抱怨紐約的設計師們不解風情:在曼哈頓的高層建築中簡單佈置的秀場無法媲美設計師們出色的創意,讓釋出會的效果大打折扣。或許是倫敦的設計師們聽到了她的建議,尤其是Richard Quinn,不僅在皇家園藝廳搭建起了一座喬治亞風格的仙境,更讓秀場上空飄起了雪。
隨著大秀的進行,人造的降雪將本季時裝的氛圍感拉滿,雪花與遍佈裙裝之上的亮片刺繡相得益彰,模特們似乎化身50年代的宴會名伶,在約定的地點等待接駁,呼應著大秀“Echoes of Grandeur”的主題。“也許是一場婚前晚宴或婚禮後的慶祝活動——賓客們正在離開。天上正在下雪,月亮已經升起來了。”Quinn描述道。
美如高定✂️
這或許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Richard Quinn,猶記得他在倫敦時裝週初露鋒芒的時刻,令人應接不暇的印花圖案拼接是他的拿手好戲,但自從2023春夏系列以來(當時他為紀念伊莉莎白二世推出了22 套黑色禮服),他便一頭扎進了高定禮服風格的創意漩渦,並且憑藉廓形和工藝建立自己的聲望。
而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正是市場所翹首以待的。如今光顧Richard Quinn半定製和婚紗門店的顧客絡繹不絕,他還為此配備了可以提供國際化服務的團隊,並對接了印度的團隊為其完成禮服的刺繡工作。雖然他的設計越發貼合戰後巴黎高定世界的審美,但他堅持表示,倫敦才是自己賴以生存和創作的根基,這裡也孕育著他更大的野心:“我出生在倫敦,以倫敦為中心。我在這裡要做一些真正特別的事情,向世界推廣,使Richard Quinn成為一家全球性企業。”
龜兔賽跑🐢🐰
看到本季Simone Rocha的第一眼,你可能下意識地感到困惑:她的少女心去哪裡了?而追本溯源,Rocha當下並不想完全讓粉色花朵和蝴蝶結分散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只有穩紮穩打才能贏得勝利。”
這句話是Rocha在求學期間對校長Ruddock殷切叮囑的回應。“當時她給我講龜兔賽跑的故事,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你只能在烏龜和兔子的角色中二選其一。”而彼時的Rocha已經暗下決心,“我準備好當那隻慢悠悠的烏龜了。”
創立品牌15年來,Simone Rocha憑藉著紮實的作品一步步立足於時尚圈,她並不擅長標榜口號的理念,而是選擇用作品說話。即便是本季看似低調務實的設計,也不乏趣味的閃光點,比如模特手持的兔子皮草配飾和小烏龜造型配飾。同理,遍佈髮卡到腰帶的腳踏車鎖具也象徵著她在回顧自己的大學時代;而定義著當年潮流風向的時尚偶像Bel Powley和 Alexa Chung也作為模特登上秀場,Rocha帶我們回到了她初心萌發的時刻,沒有比這再浪漫的敘事了。
穿回(人造)皮草吧👏
當然,Rocha也懂得與時俱進的重要性。當年追隨她的珍珠項鍊與薄紗娃娃裙的女孩們已經長大,她們或許會對皮草感興趣。藉由龜兔賽跑的主題,Rocha將人造皮草的想法帶到了造型之中,更為奇妙的是,皮草的質感不僅沒有顯得老氣沉悶,反而輕盈且隨意。
秘訣在於Rocha的搭配和剪裁方式。人造皮草製成的抹胸和超短裙可以作為初試者的造型點綴,而即便是皮草的超級玩家,也會對那些裁剪成條的皮草大衣和裙裝產生興趣。事實證明,沒有絕對過時的元素和創意,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它合理的開啟方式。
編輯:Lexi Chen
撰文:善來
後臺攝影:Acielle/ Style Du Monde
設計:小乙、曉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