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該動畫已遮蔽全體兒童

R18版的《小馬寶莉》看過沒?Sir最近就看了一個。

怎麼說呢。
就像在屎尿屁黃賭毒的世界裡創造出一種很新的友情與純愛,處處都透露著“詭異”。
舉例來說。
它的日常畫風是這樣的:
但它的核心,卻是這樣:
會不會,稍稍有些離譜?
嗯,沒錯,這就是集犯罪、恐怖、暴力、情色,以及純潔於一身的新晉“頂流”——
地獄客棧 第一季
Hazbin Hotel Season 1
劇集講的是一個發生在地獄裡的故事。
豆瓣8.6
該劇曾在2019年播出過試播集試水,反響強烈。
再加上導演薇薇恩·梅德拉諾,也是豆瓣均分9.3的《極惡老大》的編導,這樣的質量很快引起了A24的興趣。
他們主動投資,並讓該劇成為A24的第一部動畫劇集。
Sir一口氣看完全部8集(每集20來分鐘)。
只能感嘆一句:
又度過了“荒淫”而美好的一天……(bushi
01
不知道算不算諷刺,《地獄客棧》設定的背景是下地獄的人越來越多,已經造成了“人口過剩”。
但上天堂的卻很少。
於是為了“平衡”,天堂的軍團每年會來地獄搞一次大滅絕,減少些地獄人數。
地獄的人會在意嗎?
在意。
但也是習以為常。
大滅絕剛結束,你就能看到一個色情明星迫不及待地“招待”了一位計程車司機,並靠著“辛苦”掙來的錢去買了一包毒品。
嗯,這的確很難評。
而其他人呢?
該奪地盤的奪地盤。
該娛樂的娛樂。
總之就是接著奏樂接著舞,接著在18層的地獄裡繼續墮落。
可是有一個人卻不一樣。
她叫晨星。
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地獄公主,路西法的女兒。
未曾踏入人間的她,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她希望透過一種溫和的方式來讓地獄的罪人們得到救贖,升入天堂。
於是,她創辦了:
地獄客棧。
簡單來說。
她就是要在這個世界最骯髒的角落裡,尋找愛。
的確有幾分小馬寶莉的神采

為了達成這個“宏偉目標”,她招攬了一支小分隊,裡面五花八門,各種惡貫滿盈的人都有。
比如管家叫廣播惡魔。
無人知曉他的來歷,自帶魔鬼電音的他,透過廣播將自己大殺四方的恐怖訊息傳播到地獄各處。
他喜歡看到別人失敗。
迷途的羔羊,你好啊
你喜歡鮮血、暴力和墮落的性愛嗎
你當然喜歡了
所以你才下了地獄
第一位住客叫安吉爾。
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色情明星,專拍同性色情電影,喜歡挑逗別人,說些黃段子。
相當“熱情”。
– 爹地,我······呃
你們真的指望我背下來整個劇本
– 即興表演吧
你真覺得有人是為了來看對白的嗎
其他的人還包括一個瘋狂的好戰份子,一個瘋癲的強迫症患者,和一個嗜酒如命的賭徒。
總之他們的日常就是。
殺殺人、喝喝酒、做做愛、吸吸毒,“小(da)打(da)小(sha)鬧(sha)”。
所以在這樣的組合裡。
真的會有人改過自新,達到上天堂的標準嗎?
難。
更嚴重的是有一天,晨星公主代表她爹和天堂的代表見面,晨星抱著自己美好的願望而來,誰知道天堂的代表亞當是個十足的混蛋,兩人話不投機,吵了起來。
亞當直接宣佈將大滅絕提前半年。
私下裡。
更是決心將這個地區的居民全部滅絕。
怎麼辦?
這也是這短短6集《地獄客棧》所要探討的事。
雖然。
這樣的探討,建立在了黃暴的基礎上。
02
在《地獄客棧》的批評裡,有一種觀點深入人心,那就是它實際上是披著黃暴的皮,操著迪士尼的心。
於是看慣了大尺度的觀眾會覺得稍顯低幼
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
表面上看,它的確很迪士尼。
比如畫風。
其實嚴格來說,它走的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暗黑系,人身的比例使得它略顯可愛,也是因此,在本劇裡嗑CP的盆友為數不少。
或者尺度。
雖然本片的設定尺度驚人,但除了暴力鏡頭,大多數時候還是隻把尺度顯示在臺詞上,那些聳動或裸露的鏡頭也基本不存在。
甚至歌曲。
眾所周知迪士尼喜歡用音樂來表達態度,展現真善美,本劇也是如此,可以說是每一集都會出現至少一首的歌曲,來展現人物心態。
這樣“和諧”的處理方式或許與導演本身的審美有關,查閱資料後我們知道,本劇的創作者薇薇恩也深受迪士尼的影響。
她坦言是小時候看了《小鹿斑比》對動畫產生了興趣,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學習動畫,成為一名獨立的動畫創作者。
△ 2023年薇薇恩參加紐約動漫展(NYCC) 
迪士尼閤家歡的故事模式帶給她很大的影響。
因此她希望對每一個遭遇波折的生命給予希望和關懷。
但。
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傻白甜,就是迪士尼。
舉例來說。
同樣是歌曲,但《地獄客棧》第四集中的一首《毒藥》,卻讓Sir感受到角色心中的失落、無奈,與痛苦。
這首歌的情境是安吉爾正在拍GV。
一天工作18個小時。
這時地獄公主走進片場,想跟老闆爭取,多給安吉爾一點休息時間。
可公主不知道。
安吉爾已經和老闆簽了靈魂契約,他的現狀,任何人都改變不了。
歌裡這麼唱著:
我變得如此擅長違揹我的真心
我的聲音如此擅長講述你想聽到的
與真實的我脫節
這是一種對自我沉溺的厭棄。
因為我清楚你是毒藥
你贈予我的是毒藥
沉溺於這種感覺
我情不自禁地嚥下
這又是一種身不由己的自毀心態。
到了最後。
那句漸漸消失的“我渴望擁有為之而活的理由”,又何嘗不是一個人最深的絕望呢?
所以你看。
明明聽起來是一首輕快的歌,卻從這樣的歌曲裡我們能聽到一個墮落的色情演員背後的無助與掙扎,這又豈是一句“迪士尼真善美”可以概括的?

而這樣的歌曲在劇集中比比皆是。

比如地獄領主唱出自己要冒極大的風險殺死天使的原因,音調的旋律起伏也表現出她被逼無奈才這樣做。
但那生物進攻之時,我必須行動
跨過那條底線,保護她們的安全

比如那隻貓貓對安吉爾唱的那首《你是個垃圾,寶貝》,用輕快的語調說對方是個廢物,實際上,卻是與不成功的自己的和解。

但有時卸下心防
反而會讓你重回正軌
我們都過著一樣的苦逼日子
這些,恐怕就是為什麼故事會設定在地獄的原因。
當形式與內容有了反差。
人們便會去想,這些所謂十惡不赦的罪人們,難道就一定是無法饒恕的嗎?
03
說白了,《地獄客棧》想探討的不是尺度的邊界,也不是賣萌的極端,而是黑與白,是與非,究竟有沒有一個標準。
這樣的探討並不罕見。
即使在影史中,這也是一個長久不衰的話題,很多人也是由此斷定,它很平庸。
甚至於。
因為角色的設定(地獄),不少人一開始便質疑晨星公主的做法:
對一個十惡不赦的人,為什麼還要拯救?
有道理嗎?
站在現實的維度,這樣的質疑的確有道理,畢竟劇集裡不斷地重複著一個概念,那就是墮入地獄的人生前便沒有抓住改過自信的機會,相當於他們被判了無期徒刑。
對於被判了無期徒刑的人。
我們當然不能容忍他稍加改變,便可以上天堂。
但。
Sir卻覺得,相對於“惡人贖罪”,《地獄客棧》想說的卻是另一個層面的事——
善惡規則。
什麼樣的人才叫善?什麼樣的人才叫惡?什麼樣的人能上天堂?什麼樣的人該下地獄?
這樣的規則,到底是誰制定的?
劇中有一場戲其實已經很明確地表達了這個疑問。
那是晨星去往天堂談判。
當她表達出這個質疑時,亞當以世俗標準說了他的理解:“無私行事,別偷東西,對抗權威”。
可是。
當以這樣的標準來評判時,你會發現,地獄裡的很多人也具有這樣的品質。
所以說。
上天堂和下地獄,其實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一切只存在於決定者的腦子裡。
就像亞當。
在我們的眼裡他就是個壞人,甚至威脅公主的女友在聽證會上幫助他,否則他將會毀掉她的愛情。
簡單,你再次為我效力
在聽證會上幫我徹底搞黃這個
幼稚得沒邊的花架子狗屁
但他卻是個天使。
或者安吉爾。
在我們眼裡他是個十足的好人,無論是對待朋友還是對待惡行都沒得說,滿足了一切的所謂美德要求。
看啊!他做了你清單上所有的事
他展現了自己的無私
他制止了妮芙蒂的偷竊行為
面對那個蛾子男的時候,他堅持了自己的立場
但他卻下了地獄。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沒有任何標準,完全看決定者的一念之差。
換到現實環境裡,這樣的模糊標準何嘗不是比比皆是呢?我們有著一時的道德標準,往往會用當下的觀念來打倒某一個人,使其不得翻身,可時移世易,許多年後再回頭來看,這樣的標準,又真的能站得住腳嗎?
甚至退一步來看。
即便只是在探討善惡的“固化”這件常見的問題,又真的沒意義了嗎?
就像主創薇薇恩·梅德拉諾在採訪中說的:
“世界並不是黑白分明的。我喜歡去探索灰色領域,複雜性,貼近生活或者會產生錯誤的事物。”
道理很簡單。
那些罪人們受人蠱惑也好,受心中惡魔驅使也罷。
犯下罪過,承受惡果。
但也不代表人生變得毫無希望,不會自我改變得到救贖。
我們始終要向前看。
而不是把目光一直停留在過去。
當然。
你可以說這樣的想法並不新鮮,也不深刻。
但不能說沒必要。
畢竟,迎合當下的作品,我們已經看得夠多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ra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