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與配圖來源 | 雛菊的天空
「閱讀自然」成為倦怠都市人找回舒適與鬆弛狀態的熱詞。而當下都市人對自然出口的嚮往,可以來自城市公園以及裝進綠野的商業空間,也可以來自日日親密接觸的護膚品。
近段時間,精油護膚品牌「雛菊的天空」(以下簡稱「雛菊」)上線芳香植物紀錄片《氣味遊耕》,透過人與自然的全新視角,探索芳香植物與人類間,真實且奇妙的進化故事,並在娓娓道來的敘述中,藉由芳香植物與在地人文,為都市人「按摩」心靈。

目前,《氣味遊耕》已上線騰訊影片紀錄片頻道,第一季涵蓋《大馬士革玫瑰》、《印度白檀》以及《洋甘菊》三個篇章。不似噱頭式的獵奇,《氣味遊耕》紀錄片是雛菊在尋香途中對芳香植物與土地、人類及自然間深厚聯絡的記錄與思考。
具體來說,《大馬士革玫瑰》篇講述了馥郁的大馬士革玫瑰如何影響整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故事——
在不同的文化體系裡,玫瑰是愛情與浪漫的象徵,而在保加利亞古國繁衍生息、擁有獨特芳香與功效的大馬士革玫瑰,長久以來都在精油與美妝領域佔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未曾想,除了融入日常為女性帶去護膚體驗,大馬士革玫瑰在《氣味遊耕》鏡頭下,能聊的還有很多——
當地花農為了供女兒上大學,約摸著凌晨4點多就得起床去採摘玫瑰;日常散居在保加利亞各地過著「流浪」生活的吉普賽人,每年的5月中旬便會追隨著盛開的大馬士革玫瑰,聚集到玫瑰花田;為了慶祝玫瑰豐收,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從世界各地湧向保加利亞,以最放鬆的姿態,盡情地歡歌起舞……

◎ 圖源:雛菊
飽含細節與溫度的鏡頭依次展開,給大馬士革玫瑰的故事留足了想象空間,一朵小小的玫瑰,原來還可以是家庭的支撐,城市的支柱,以及民族與國家的精神與文化圖騰。

◎ 圖源:雛菊
《印度白檀》篇則呈現了因過度採伐瀕臨滅絕的白檀,在大洋彼岸如何重獲新生的傳奇——
故事從印度白檀林的管理人員特洛伊·索耶的敘述入手,從東方古國到歐洲大陸,從制香、護膚到木雕,圍繞著白檀展開的歷史背景和應用細節,拼湊出了它橫跨洲際與時間,圍繞生存而展開的艱險故事。這樣的呈現,隔著螢幕留給人們的,是重新理解世界的新視野,它關乎印度白檀,也關乎遠方的人、土地與自然。
「美麗的背後,看到一些自然與人文的感動」,這是網友在看完《氣味遊耕》後留言的感慨。雖然短影片營銷佔據著大部分品牌的主流視野,但雛菊似乎更有耐心,以紀錄片的形式進行自然產地記錄與品牌溯源敘事。
這並非是心血來潮的品牌動作。早在《氣味遊耕》之前,雛菊就上線過兩期《迴歸「土裡土氣」的人》,透過紀實的風格,呈現關於植物、土地與人的故事。
這與品牌對使用者的洞察有關。在選擇過剩的時代,消費者不再願意僅為產品的使用價值買單,他們更注重品牌能提供怎樣的情緒價值以及經得起推敲的精神沉澱。
從這個維度延伸,與其說《氣味遊耕》是紀錄片營銷,不如說是雛菊品牌故事與情緒價值的索引。
從諾西貝的依蘭、科西嘉島的蠟菊、庫努努拉的白檀,到卡贊勒克的玫瑰,維吉尼亞的雪松,長白山的人參,為探尋精油的神奇奧秘,十來年間,雛菊跟隨芳香植物的印記遊歷全球,也堅持用精油治癒肌膚;品牌嘗試用氣味丈量世界,也不斷探索芳香植物的進化智慧,並將最真實的芳香植物及原產地故事,分享給更多與雛菊同樣熱愛自然、氣味相投的朋友。
不似直播間上來就叫你買買買的吆喝,也不似高門檻的成分與配方宣傳,雛菊貼著品牌理念走的故事內容,將品牌與芳香植物、在地人文深度繫結,並在放鬆的氛圍裡娓娓道來,滿足使用者探索欲的同時,讓品牌理念被深入認知、認可。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雛菊的天空」這個名字或許還稍顯陌生。根據公開資料,雛菊創立於2012年,品牌專注於探索全球自然素材,尋找植物精萃能量,透過科學芳療重新設計傳統護膚品,給消費者帶來護膚以及情緒功效。
成立至今,品牌沒有出圈的廣告營銷或明星代言動作,但得益於十來年的深耕,品牌在芳療護膚領域具備一定的影響力。

◎ 圖源:雛菊
這與品牌謹慎的發展策略有關。品牌初始階段,團隊的重心放在產品的研發和打磨,產品走精簡路線並注重功效與體驗;營銷成本比重低,除了後期透過小紅書等KOL的渠道做內容投放,並且配合素人體驗推廣之外,品牌主要還是透過口碑來沉澱使用者以及提高復購。
對比營銷帶來的短期關注,雛菊更注重對垂直使用者群體的深度服務與深度溝通,所以從成立到現在,品牌一如既往地潛下心來探索植物能量,不疾不徐地鋪陳品牌內容體系。
像2022年,雛菊推出品牌雜誌《自然 當然》,用記錄的方式,從那些渴望迴歸根本、迴歸自然的實踐者身上,尋找對自然、藝術、生活的啟發。
截至目前,雜誌共推出8期,體量不小,裡面有擅長透過異想和插畫,留住當下瞬間的插畫師;有沉醉於離群索居,遊走於人間邊緣來觀察人間的藝術家;還有哪怕同樣囿於人類沒有翅膀,但也能貼地飛行的滑板玩家……在這塊雛菊與使用者的內容自留地,使用者能在速食時代同頻感受實體文字的重量,也能在潤物無聲中感知品牌的底蘊。

◎ 圖源:雛菊
近兩年大熱的播客,雛菊也有涉獵。2023年,雛菊上線品牌獨立播客《你好,氣味相投的朋友》,主要想在聲音的世界裡,和不同職業的朋友聊聊生活。在到處都是文化衝突的時代,這種「氣味相投」的對話,能撫平各自心緒,拉近彼此距離。

◎ 圖源:雛菊
即使是在看似「平平無奇」的日常,雛菊也會像朋友那樣做薦書,邀請大家跟隨字裡行間的描述,親近自然、擁抱自然,享受靈感新生;它還願意花時間做生活的創作者,邀請使用者或分享漫長雨季的碎片和心情,或共賞窗邊的夏天,認真地發覺生活中每一個讓人愉悅的靈感瞬間,深入探索生活產生的共振漣漪。

◎ 圖源:雛菊
這是品牌在內容表達層面的浪漫,以及品牌渴望溝通的真誠。
此外,雛菊的內容媒介不限於社交網路,而是藉由藝術展的方式深入線下。
譬如,2022年9月,雛菊聯手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在公共空間開闢出品牌的首次自有策展「綠,綠靈感展」。在城市一角,品牌試圖藉由「綠,綠」氣味,以及植物藝術圖鑑與採集自自然的聲音,組成一場關於感官體驗的靈感夢境,展現雛菊眼中自然的情緒、生命與能量,同時也試圖用這種綠意撲面的清新感,放大所有關於自然的細微感知。

◎ 圖源:雛菊
真誠的連線永遠打動人心。從短期來看,做紀錄片、出雜誌、辦展覽、薦書或者記錄生活,這些品牌的「不務正業」,也許並不能給雛菊帶來直接的商業轉化,但不同的內容媒介就像是品牌與使用者之間溝通的「暗號」,將它們編織起來所勾勒出的品牌精神圖景,滋養著雛菊與使用者。
而把時間拉長來看,品牌透過穩定且優質的內容輸出強化使用者信任,不僅能讓品牌的根扎得足夠深厚,還能讓品牌的路走得更遠。

◎ 圖源:雛菊
品牌創始人在接受公開採訪時,曾這樣形容品牌的初心——
「我們就想做這樣一個品牌,讓一個長期離開自然環境的都市人,能夠聞到、摸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但,如果這只是停留在一句話,而沒有別的東西,那它就沒有生命力。好在,雛菊對自己要做的事有歸屬與認同感,也對這個目標的具體呈現有完整且清晰的鋪陳。
一步一個腳印,這似乎才是雛菊堅信的長期主義。落到產品層面,雛菊能透過科學芳療升級傳統護膚品,利用天然植物精油的芳香氣味和植物本身的治癒能力,持續為都市人護理肌膚與療愈身心;落到品牌層面,紀錄片、雜誌,藝術展等一系列線上線下的正向交流徐徐展開,讓人們在日常中沉靜下來,尋回「旅行者的好奇」,看向自然、看向生活、也看向自己。


* 瞭解更多精彩案例,點選下方關注首席品牌官公眾號。
「首席品牌官」自媒體系“CMO 價值營銷自媒體聯盟”發起機構、“公關傳播行業最具影響力原創自媒體”。投稿、內容合作,請聯絡「品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