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我是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文章已授權
AI,不是我們的敵人。
時代的鉅變像潮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02

昨天看到一條新聞:
AI公務員上崗了。
當許多人還覺得,
公務員是最後的穩定,
永遠不會失業時,
深圳福田區推出了首批70名
基於DeepSeek開發的AI數智員工。
這些AI公務員,
可以直接替代公務員服務。
比如以前要去視窗,
現在不用再排隊
直接AI指引辦完。
比如以前公務員寫材料,
只能靠辦公室科員
現在AI可以在幾秒內生成文書,
自動分析篩選招商引資的資料,
各種民情週報日報也能一鍵生成。
AI公務員可以適應240個場景,
而且它有比人更厲害的競爭力:
效率奇高、不會出錯。
5天的工作量5分鐘就能搞定,
審批時間直接縮短90%,
公文格式修正的準確率也超95%。
最重要的是:
它不領工資、不交社保、不會摸魚
以前我們對於AI還沒什麼實感,
可當它真的出現在我們身邊,
才真正深刻體會到:
AI智慧時代真的來了。
03

不僅是AI公務員,
AI主持人也出現了。
以前的主持人一直被要求
具備極高的播音準確率
和出色的臨場應變能力。
然而,人畢竟不是機器,
難免會犯錯、失誤。
但AI數字人具有天然優勢,
能夠真正做到零失誤。
杭州就出現了AI主持人。
春節那幾天,
新聞都是AI主持人播報的,
很多人一時間還識別不出來。
照此趨勢下去,
新聞讀稿以及播音相關的工作,
很可能會被AI主持人所取代。
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
能找到的工作就少之更少了。
AI不僅可以替代主持人,
你還記得前段時間,
劉強東直播帶貨嗎?

當天他直播一個小時,
觀眾達到了2000萬,
訂單總量突破10萬單。
可其實這根本不是他本人,
而是基於劉強東製作的AI數字人。
相貌聲音口型都對上了,
也就是說,
現在如果我們想要直播,
或者想拍短影片,
不僅可以不出鏡,
還可以用AI寫稿,
AI直播帶貨等等。
他們沒有鏡頭恐懼症,
表現的可能比真人還好,
照樣可以賣出去產品,
還能24小時不停歇的工作,
想想以後,
都是AI數字人在主持在帶貨,
那個畫面真的是很難想象。
04
AI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間,
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喜歡看網文嗎?
你有沒有想過,
你花錢追的小說,
可能是作者用AI寫的。
前幾天晉江就有作者被扒出了,
收費章節靠著AI寫的,
要不是忘了刪指令,
根本沒有人會發現。

AI對教育行業的衝擊很大。
就像我自己的孩子,
做數學作業需要整理錯題集,
之前都是靠著手抄。
但現在AI簡單掃描一下,
就直接把錯題收錄了,
還會給你分門別類分析。
除此之外,
AI還會幫你分析試卷。
根據你的錯題,
判斷出你哪個知識點薄弱,
給你專門出相關知識點的題,
攻克薄弱項,
只要你用好AI,
數學成績提高真的非常快。
而英語上的變化更明顯,
以前想要鍛鍊孩子口語,
還得專門找外教,
可現在AI可以跟你直接對話。
而且AI都是透過大資料分析,
能實現一對一精準教學,
直接讓很多的教輔機構下課了。
以後AI的普及率和智慧化提高,
將會有大批的教培從業者失業。

AI對交通行業的影響也很大。
前段時間爆火的蘿蔔快跑,
揭露了無人駕駛是主要趨勢:
未來所有車都變成小型的高鐵,
人人都是乘客,
沒有插隊,沒有酒駕,沒有拒載,
車和車之間都是相互聯通的,
你走哪條馬路,
用什麼速度行駛,
都在出發的時候被設定好,
機器會開得比人更好,
會有更少的交通事故,
更少的堵車,
甚至在將來連紅綠燈都不需要。

最值得期待的,
是AI在生物醫藥行業的徹底革命。
過去胰腺癌被稱為癌症之王,
傳統的診斷,
醫生無法在早期發現。
但上海一位醫生就用AI,
訓練出了一個大模型,
僅僅使用胸部平掃CT
就實現早期胰腺癌的診斷。
還有前幾天,
華為的病理檢測AI釋出,
過去一張組織切片,
診斷需要五到十分鐘,
現在用AI幾秒鐘就能完成。
北京兒童醫院出現了AI醫生,
外科的手術機器人,
精準度甚至高到
可以在直徑小於一毫米的血管
或是神經上動手術……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薩比斯
曾作出過預測:
因為 AI 的迅猛進展,
十年內所有的疾病都有可能被治癒。
如果回到十年前告訴你
一個AI能做這麼多事,
我想沒人會相信。
但現在,
AI的發展已經讓人不敢想象,
科幻電影裡的一幕幕,
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05
新事物的出現,
總是伴隨著爭議,
當AI逐漸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
卻是害怕和抵制。
點開相關新聞的評論區,
各行各業都感覺到了強烈的危機感,
大家都很擔心,
自己會不會成為被替代的那個?
確實,AI的到來,
一定會讓一群人被迫成為“炮灰”。
畢竟有血有肉的人類,
無法像AI那樣,
做到24小時不停歇工作,
也難保證工作中一點錯誤都不犯。
與先進且功能強大的AI相比,
人類的競爭力正在逐漸減弱。
但仔細想想,
我們又真的能阻擋科技的進步嗎?
其實不止中國,
各個國家都在搶佔人工智慧的先機,
Chatgpt、Sora、OpenAI……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
我們都不可能阻擋,
如果你一定要選擇抵抗,
那麼這個車輪,
只會從你的身上滾過去。
想當初:
ETC剛出來的時候,
收費員以被搶工作為由極力反對,
但如今ETC已成為主流,
高速收費員越來越少。
電車剛出的時候,
老車主都嗤之以鼻,
可如今電車走入千家萬戶,
智慧駕駛、無人駕駛越來越成熟,
反而是油車品牌掉隊了。
世界經濟論壇裡提到:
機器人革命會在全球
導致9700萬個工作崗位消失,
但也會有同樣多的工作崗位出現。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
都會帶來雙重效應——
一方面
淘汰那些未能適應變化的人,
一方面
給擁抱變化的人帶來機遇。
拾遺君鼓勵大家做的,
就是比其他人更快地,
去擁抱科技和變化。
06

想要不被淘汰,
先要避免成為以下幾類人。
第一:
只會做機械工作的工具人
有一個詞叫:黑燈工廠。
什麼意思?
就是幾千平的車間工廠,
連燈都不用開,
以前需要上千名工人兩班倒工作,
現在只需要配備一兩個技術員,
機器可以24小時不停生產,
大量的流水線工人被淘汰,
但是機器人技術員越來越稀缺,
是掌握了最新技術的工人,
得以留存了下來。
你還記得唐山那位收費站大姐嗎?
在被淘汰的那一刻,
她高喊著:
“我36歲了,
把青春都給了收費站,
現在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
可她的哭喊並沒有沒換來同情,
反而是一句冰冷的活該。
未來最先被替代的,
定是沒有技術含金量的機械化工作。
人一旦變成了機器上
一顆非常機械化的螺絲釘,
當整個機器失去價值的時候,
就會瞬間失去價值。
所以人啊,
一定要保持自己價值的稀缺性,
越稀缺,才越不可替代。
07

第二:
固步自封的守舊人
前段時間有條新聞:
身價千萬上億的義烏的老闆娘,
每天堅持早起,
在開門前去學英語,
晚上關門後還去上夜課,
只為多學一點做生意的知識。
她們讓我想起許多實體店老闆,
他們看著空蕩蕩的人流,
躺在沙發上感慨:實體已死,
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有時候一個人賺不到錢,
只怪大環境、新趨勢,
卻忽略了,
是自己跟不上環境的變化。
義烏襪子店老闆傅江燕,
學歷不高卻自學英語,
憑藉一段英文產品介紹,
第二天就賣空了12000雙聖誕襪。
50多歲的駱洪英,
靠著學英語,去國外開直播,
一天就賣出1000多單。
賣雨傘的張吉英,
透過AI技術,
將中文的產品介紹,
轉化成36種外語版本,
吸引來了五六十名外商。
新技術的浪潮不可阻擋,
唯有跟上節奏才有機會。
如果一味地固步自封,
拒絕學習和適應新技術,
一定會在時代的浪潮中被淘汰。
08

第三:
躺平擺爛的消極人
還記得當年甲骨文公司裁員,
那些工程師拿著橫幅哭喊:
我們要工作,
孩子要上學!
可當其他網際網路公司
給他們機會面試時,
很多人連第一輪都沒過。
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曾是名校精英,
但這些年在公司裡躺平擺爛,
不僅沒有進步,
反而連最基本的技術能力都丟失了。
他們以為自己工作很穩定,
但當競爭時才發現已經晚了。
有多少人現在,
正過著溫水煮青蛙的日子?
正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
當時代的大幕落下,
他們想跑都跑不掉。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
就是它會一直在變化。
09

寫這篇文章
不是為了要引發焦慮,
更多是想要引起大家的警醒。
如何正確看待AI?
首先要確定一點:
AI不是我們的敵人。
未來AI更多還是在為人服務,
幫助人解決一些繁瑣雜亂的工作,
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讓人可以用更多時間精力,
去幹更高階的事情,
追求更有價值的目標。
正如OpenAI首席科學家所說:
AI是認知的顯微鏡,
它放大的不是機器的智慧,
而是人類理解世界的深度。
我們要善用這個工具
解決人類難以解決的難題,
讓我們的生活過的更好。
AI的出現,
不是為了淘汰所有人。
前幾天的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大會,
讓我感觸最深的,
是走在科技前沿的企業家的年齡。
最大的任正非已經81歲了,
而六、七十歲的企業家比比皆是。
但就是這樣一群人,
依然緊跟時代轉換方向,
學習著最前沿的技術,
讓公司走上科技創新的道路。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阿里,
年薪40萬招聘資深產品體驗師。
83歲的奶奶能組織線下活動,
62歲的大爺拿出自己做的PPT……
所以你看,
什麼年齡算晚呢?
沒有人會因為年齡被淘汰,
反而是固步自封的心態會被淘汰。
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科技,
我更希望大家腳步緊跟,
去擁抱這個時代的變化。
《愛麗絲夢遊仙境》裡,
紅皇后說過一句話:
想要停在原地,
你必須奮力疾跑;
想要突破當下困境,
那得去用倍速前行。
路雖遠行則將至,
事雖難做則必成。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你都不晚,這裡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