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貿易戰中“戰略性撤退”,與英國達成協議令市場振奮
在高舉145%懲罰性關稅一個多月後,特朗普政府終於鬆口。美英週四宣佈達成貿易協議,成為這輪貿易緊張局勢中的第一個“降溫訊號”。市場立即作出積極回應,股市上漲,貿易戰引發的大蕭條式恐慌暫時緩解。
這份協議儘管細節尚未完全敲定,但已明確體現出特朗普從其“關稅極限施壓”政策上的明顯後退。4月2日啟動的所謂“關稅解放日”原本宣稱絕無例外,但很快引發全球市場震盪。迫於壓力,白宮隨後宣佈對除中國外國家開放90天談判期,以避免全面貿易衝突。英國成為首個完成談判的國家,標誌著這輪“關稅退火”開始進入實質階段。
英美協議本身既合理也現實:兩國服務貿易佔比較高,經濟結構互補;談判基礎始於特朗普首任期,有一定延續性。此外,美國對英國還保持貿易順差,而英國新首相基爾·斯塔默也急需在經濟疲軟背景下交出一份成績單。
協議內容顯示,雖然英國仍需接受特朗普設定的10%統一進口關稅,但被豁免了更高的特殊關稅。原本對英鋼鐵徵收25%、汽車27.5%的高額稅率被取消,汽車出口前10萬輛僅徵10%——這一數量剛好覆蓋英國年出口總額。美國也將全面取消對英國金屬的關稅。
作為交換,英國將降低對美國乙醇的進口壁壘,並計劃採購約10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同時放開牛肉貿易准入。雖然美方關心的“氯洗雞肉”和其他食品安全標準未被納入協議,數字服務與科技企業稅務問題也仍懸而未解,但整體氣氛已轉向合作。
對市場而言,協議細節遠不如其象徵意義重要。這意味著特朗普可能正在尋找“有臺階下”的方式,試圖化解由高關稅帶來的經濟與政治雙重壓力。英國正是提供這一臺階的國家。其他國家或許也能從中學到應對特朗普式談判的策略。
白宮內部將此次調整包裝為“計劃之中”並不令人意外。但真實原因顯而易見:市場劇烈波動,美元走弱,美債收益率飆升,企業怨聲載道。若共和黨將撤退包裝為“戰術勝利”,只要能止損,也未嘗不可。
然而這絕不是結束。90天談判期仍在倒計時,美國與更多國家的談判尚未完成,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新一輪關稅衝擊。目前最棘手的還是中美。當前中美貿易幾近凍結,缺乏有效溝通機制,風險積聚。
雖然蘋果等科技巨頭已獲部分豁免,但整體關稅依舊壓在消費品與中小企業頭上。有傳言稱,白宮正考慮將對華關稅從145%下調至50%,如果屬實,將是市場另一個利好訊號。
就目前來看,特朗普仍需花費巨大努力,才能修補此前政策造成的結構性破壞。關稅的長期副作用——如邊境稅負上升、物價剛性上漲——恐怕已經難以逆轉。但英國協議至少提供了一個樣本:貿易戰不是非贏即輸,有時,體面地談一個“能下臺的協議”,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