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全球100億次下載後,《會說話的湯姆貓》可能已老去…

1 月 7 日,據阿里資產拍賣顯示,浙江金科湯姆貓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遭遇流拍。
估計大部分差友們對這訊息都無感,什麼金科湯姆貓,我還金湯肥牛呢,你哪位?
這麼說吧,在座的可能沒聽過這家公司,但你絕對知道它家的一款知名手遊——《 會說話的湯姆貓 》。
看看這位發腮的大餅臉狸花貓吧我親愛的老夥計,說不定你還能想起自己那臺安裝了《 會說話的湯姆貓 》的舊手機,壓了十多年箱底後現在丟到閒魚只能賣三塊兩毛七。
雖然我覺得在座的諸位都是網路衝浪達人,但說不定有 10 後也看差評,所以還是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遊戲的玩法。
它不像是現在的手遊,恨不得直接給你內建個虛幻 5 進去,想盡辦法拉高你的線上時長,複雜的設定和玩法讓你頭疼欲裂。
《 會說話的湯姆貓 》與其說是遊戲,我其實更想把它稱作手機桌寵。
它的核心功能,就是用略微尖銳的腔調重複你說的話。
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這一定理,在《 會說話的湯姆貓 》上得到了證實。
此外,你還能在 App 裡和湯姆進行簡單的互動。
點選螢幕上的幾個按鍵,湯姆貓會做出不同的動作。
比如說用爪子撓螢幕、吃鳥( 未遂 )、往你螢幕上丟派、放屁……純屬是壞貓哈基米。
你也可以點選它的身體進行互動,摸它它會打呼嚕,戳腦袋它會暈倒、戳腳它會大喊 “ 哎呦 ” 。
以現在的眼光看,《 會說話的湯姆貓 》似乎也就那樣,玩法不夠豐富,互動相當簡陋,建模十分粗糙……可它偏偏就火了。
它有多火呢?
用幾個具象的數字來形容:《 會說話的湯姆貓 》在上線一年半之後,它的下載次數突破了一億次,系列作品下載次數在全球 120 個國家達到了 3 億次。遊戲上線 10 年時,《 會說話的湯姆貓 》系列遊戲下載量突破了 100 億次。
你沒看錯,是 100 億次。
也就是說,全球男女老少平均下來每個人都下載過 1 次《會說話的湯姆貓 》系列遊戲,每個人還倒欠 0.25 次。
這麼牛逼的遊戲,開發成本是多少呢?
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資料指出遊戲整體的開發成本,但湯姆貓的模型價格還是公開的。
2009 年在斯洛維尼亞,湊了 25 萬美金的薩摩和依莎和幾個朋友辦了個叫 Outfit7 的公司,打算開發點軟體上線蘋果的 App Store ,幾個人試過 iOS 、安卓等平臺,做過各種軟體,結果都沒做起來。
有一天,薩摩想試試做手遊,正巧,他在一個叫做 TurboSquid 的 3D 模型網站上,看到了一個 2004 年的貓咪素材。
是的,這就是名震全球的湯姆貓,在當時,它的價格是 90 美元。
《 會說話的湯姆貓 》一經推出,遊戲一炮而紅,迅速登上 App Store 排行榜榜首。
本來賠穿底褲的 Outfit7 趁熱打鐵,開始推出系列遊戲。
2011 年上線《 會說話的本》、《 會說話的湯姆貓 2 》、《 會說話的皮埃爾》;2012 年上線《 湯姆貓的情書》、《 會說話的金傑》、《 會說話的安吉拉》;2013 年上線《 會說話的金傑 2 》、《 我的湯姆貓》……
Outfit7 基本上保持每年 3 部左右竄稀式的更新,時至今日,已經有超過 30 多部系列作品,會說話的湯姆貓和它的朋友們,整個就是一 “ 話癆宇宙 ” 。
站在馬後炮視角,我們並不難理解看啥啥不行的 “ 會說話的湯姆貓和它的朋友們 ” 為啥能火。
核心原因,就是差點創業未半中道崩殂的 Outfit7 ,像 “ 桃花源記 ” 裡的武陵人誤入桃花源一樣,誤打誤撞摸到了資訊時代的脈搏。
在《 會說話的湯姆貓 》橫空出世的 2010 年,智慧機還是個新鮮玩意,當時你有個諾基亞 N97 ,那你回頭率直接拉滿。
人們經常看到的還是電阻屏,你得用指甲去點螢幕,或者抽出手機自帶的觸控筆戳戳戳。
而《 會說話的湯姆貓 》,用最低的門檻,給大家展示了一下電容屏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手指在螢幕上的每次點選,湯姆貓都會做出互動動作,這種實體鍵盤難以帶來的正反饋,在那個時候就是科技的象徵。
同時遊戲也不只是侷限於觸覺,湯姆貓學你說話,也是一種新鮮的玩法,當時的遊戲廠商很少關注到麥克風這個元器件。
小發記憶裡,在《 會說話的湯姆貓 》之前知道利用麥克風的手機遊戲,應該是一款在非智慧機上就有的叫做《 吹裙子 》的遊戲。玩法顧名思義,你對著麥克風吹氣,螢幕上女郎的裙子就飄起來。
還有促成 Outfit7 商業神話的最關鍵一點,在我看來其實是《 會說話的湯姆貓 》系列從一開始就有的一個按鈕。
這個藏在左上角的 “ 攝像機 ” 按鈕並不明顯,你可能都沒注意到。
不過在整個App裡,也許它才是整個軟體裡最懂網際網路的地方。
它的功能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錄影。
點選 “ 攝像機 ” 按鈕,你可以錄製一條最長 30 秒的影片,影片可以透過郵件等方式分享給朋友,也可以上傳到平臺上。
為啥小發如此看重這個按鈕,就是因為它搞懂什麼決定了網際網路的流量——那就是傳播。
觸屏體驗、聲音互動,再加上錄製分享,這三套超前的組合拳下來,直接讓當時的網友上頭了。
玩到《 會說話的湯姆貓 》的那一刻,就和你在小學機房裡,第一次摸到雙飛燕滾球滑鼠,踏上資訊高速公路一樣極具衝擊力。
這意味著你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未來十幾年主導全球幾十億人生活工作學習的智慧機科技在向你招手,而當時的你還不知道它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我們只是覺得:真有趣啊。
不過就算是再慢熱的人,看到潑天的流量砸到 Outfit7 後,也應該能從空氣裡嗅到錢味。
向 Outfit7 伸出手的,就是開頭提到的那家浙江金科湯姆貓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成立於 2007 年,最開始它叫 “ 浙江時代金科過氧化物有限公司 ” ,和網際網路毫不沾邊。
上市前主要業務是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過碳酸鈉、過硼酸鈉、三嗪次胺基己酸和醋酸鈉等產品,它的客戶則是各大洗衣粉品牌。
2015 年,它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過碳酸鈉生產和出口企業,創始人的目標是 “ 全球最大的過氧化物及功能日化原料的製造商 ” 。
結果到了 2016 年,浙江金科收購了幾家遊戲公司,突然宣佈轉型搞手遊。
這個時候,遠在斯洛維尼亞的 Outfit7 老闆想要套現,和老婆出去搞基金會,於是聘請高盛集團幫他找機會。
隔了七千多公里的距離,雙方看對了眼。
Outfit7 老闆薩摩從來沒聽過浙江金科,但他在 10 億美元面前也暈頭轉向了,最後在合同上籤下了大名。
《 會說話的湯姆貓 》正式成為中國貓之後,浙江金科也改名成金科文化,它開始在國內大搞 IP 。
2017 年,《 會說話的湯姆貓 》參加了 ChinaJoy ,之後央視也播放過這一 IP 的動畫。
你會發現金科文化轉型手遊,買下 Outfit7 股份的選擇似乎很正確。
從遊戲產業的角度來看,手遊確實是當時的熱門產業, IP 也是一個熱門詞彙。
金科文化在當時也出了鑰匙扣、毛絨公仔、跑酷杯、手提袋、滑鼠墊等周邊,順著潮流賺錢。
從大環境的角度來看,金科文化似乎預言了未來的人口問題。
當時的媒體( 八成是通稿 )認為,金科文化拿下《 會說話的湯姆貓 》,是覺得二胎政策會為公司賺到更多的錢。
它投資早教,賣玩具、服裝學習用品,計劃和購物中心連鎖開發湯姆貓 IP ,打通線上線下。
到了 AI 時代,這公司也沒閒著, 2024 年 12 月,金科文化釋出旗下首款 AI 兒童情感陪伴機器人。
根據官方披露的資訊來看,這機器人終於不再是單純的復讀。
人類可以透過觸控感應和語音喚醒 AI 湯姆貓,和它進行語音互動。據稱它還可以根據語氣判斷人類的情緒,並以此來調整說的話和腔調。
不過以前其實有類似的產品,這類主打陪伴的賽博寵物也不是啥新鮮玩意了。
那麼問題來了,湯姆貓是憑什麼說服家長買單的呢?是最低 1499 的到手價嗎?
說實話,它的定位太尷尬了,買不起的家庭不會考慮 AI 機器人,買得起的家庭有更好的選擇。
在我看來,論 AI 技術,它趕不上那些網際網路廠商。
而且兒童向的《 會說話的湯姆貓 》 IP 作為上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顯然沒有適配下一代的童年。《 憤怒的小鳥 》、《 水果忍者 》、《 神廟逃亡 》等作品紛紛倒下,湯姆貓自然也不例外。
論小孩的熟悉程度,它可能都沒有喜羊羊與灰太狼官方出的那款 AI 娃娃有吸引力。
而且券後價格不到 400 元,你說這怎麼打?
在這個市場,卷不過的結局慘烈太多了。
畢竟在座的各位也知道,大家在生娃這件事上相當叛逆。新生兒的數量就這麼多,想賺這份錢不容易。
曾經網際網路的弄潮兒《 會說話的湯姆貓 》,現在已經沒那麼懂網際網路了。它賴以成名的分享功能,現在已經成了爛大街的 App 必備功能,而湯姆貓似乎沒有找到新的出路。
我們必須承認當年《 會說話的湯姆貓 》很強,也必須承認現在的《 會說話的湯姆貓 》很弱,就像刺蝟樂隊在歌裡寫的那樣: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和遊戲廠商們百花齊放的手遊相比,《 會說話的湯姆貓 》系列太老舊了,它的核心玩法沒有太大的變動,以至於成了舊時代的殘黨。
它沒能在風口上為自己塑造金身,成為吃豆人、俄羅斯方塊這種永不過時的神作,這也就意味著,它即便再經典,也是可替代的。
此後,世界上依舊出名的湯姆貓,可能只剩下《 貓和老鼠 》中的湯姆了。
據營銷分析平臺 AppsFlyer 統計,作為湯姆貓系列主要收入來源的廣告業務,在 2022-2023 年廣告收入分別同比增長 -16.76% 、 -15.98% 。
安迪 · 沃霍爾認為 “ 每個人都可能在 15 分鐘內出名 ” 、 “ 每個人都能出名 15 分鐘 ” 。
我偶爾會懷念湯姆貓,可屬於它的 15 分鐘已經過去了。
但 Outfit7 確實還沒死,活著就有無限可能,希望它還會等來下一個 15 分鐘。
撰文:張大東
編輯:莽山烙鐵頭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outfit7公開資料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20207005835/zh/
Why Did a Chinese Peroxide Company Pay $1 Billion for a Talking Cat?–bloomberg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差評X.PIN(ID:chaping321),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