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要撞上055艦,剛闖完南海的法國4萬噸航母,立馬改了航道

據澳方訊息,環繞澳大利亞環行的055大驅開啟了返航行程,帶領艦隊向南海方向駛去,與此同時,剛剛從南海撤出的法國航母艦隊卻突然改變了航向,釋放出不一般的訊號。
此次法國海軍派遣“戴高樂號”航母,和菲律賓在南海演習示威,原計劃後續透過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卻不知為何突然臨時停靠新加坡港口,並計劃轉道馬六甲海峽。
【055大驅】
有專家分析稱法國海軍的突然改道,很可能是要主動避開中國海軍,暴露了法方“底氣不足”的事實
近年來,中國海軍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特別是055型驅逐艦的服役,讓外界對中國的海洋實力刮目相看,讓傳統海軍強國感到幾分壓力。
與之相對,法國的“戴高樂”號作為一艘“核動力”航母,在面對一個擁有尖端導彈系統且擅長遠端精確打擊的潛在對手時,顯然主動避讓,避免當眾丟人現眼。
再從戰略層面來看,考慮到南海地區日益緊張的局勢,以及這一地區日益增強的軍事存在,任何外國艦隊的操作都必須異常謹慎。
法國海軍雖然不遠萬里來此“力挺”菲律賓,卻也不希望給自己帶來太大的麻煩,這種矛盾的心態導致法國航母更加謹慎地評估風險與收益,顯得格外“憋屈”。
更何況,在美國有意施壓歐洲的當下,法國在處理涉華事務之前,必須比以前更加小心,綜合考慮經濟關係、外交往來等多維度的互動,為未來法中兩國關係留下一扇溝通的大門。
【法國航母】
當然,歸根結底,技術差距才是法國海軍對抗能力侷限的重要因素,儘管“戴高樂”號傲視歐洲海域,但與中國海軍的長足進步相比,許多精細作戰能力上仍需要追趕,特別是在遠端精確打擊的領域,中國的成就使得法國海軍顯得遜色。
事實上,法方深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各國海洋自由的權利,但這並不代表可以在他國宣示主權的水域內隨意行動。
【外艦擅闖南海需做好心理準備】
法國在南海的行為若被視作挑釁,可能會引發更多外交麻煩與風險,因此在權衡利弊之後,法國選擇避開不必要的法律爭議,減少可能的衝突,也不足為奇。
從更廣的視角來看,法國此次選擇繞行,可以給自己以及其他域外國家提供一些啟示,在亞太地區參與敏感事務時,需要充分評估自身的實力與介入後果,避免因誤判而陷入局面被動。
特別是在重大安全議題上,透過對話機制解決問題,而非單方面的軍事活動顯得更為有效,這不僅是在為地區穩定出力,也是為自身的全球外交佈局鋪設更為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