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咖啡館裡的6種人設,金融男不算最能裝的

如何瞭解一座城市,走進咖啡館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北京,咖啡館可不只是用來喝咖啡的。在這個擁有超過6000家咖啡館的城市,花25塊錢買一杯冰美式,就可以獲得一張安靜的桌子和免費的WiFi,以及一張人類觀察入場券。
下午兩點的北京咖啡館,是一個多功能集散地,是證券交易所,是攝影棚,是自習室,是某些人的客廳,某些人的移動工位,是面試場所,是偷情聖地,還可能是百萬生意誕生的地方。
國貿、三里屯、前門、東四……因著區域位置的改變,咖啡館長出了不同的性格和流派,逛一遍咖啡館,基本就能摸清全北京的人群分類學,輕鬆獲得北京文化比較學十級。
不信,你看:
👀 咖啡館詳細列表請劃至文末檢視
要說北京探店打卡的鼻祖,那必須是前門大柵欄。
自從2011年,大柵欄更新計劃啟動,前門搞起了新意思。相比起那些已不再有吸引力的“老字號”們,人們開始湧入旁邊的楊梅竹斜街和八大胡同,走進那些生長在犄角旮旯的咖啡館、雜貨鋪和獨立書店,就連“探店”一詞都是從那一年開始流行起來的。
短短496米長的楊梅竹斜街,已經聚集了7家各具特色的咖啡小店,再加上臨近衚衕中源源不斷的新店,這片區域儼然成了拍照打卡的勝地。
再後來,“探店”搖身一變成了“city walk”,楊梅竹斜街也總是擠滿了人。但不管潮流怎麼變,在前門,來的人總是萬眾一心一個目的:出片、出片,必須得出片!
想要在網紅咖啡館拍出一張心儀照片,
具體流程可能是這樣的:
首先你得點一杯咖啡,拿上拍照的號碼牌。
⌛️
🌿
在選景期間,小小的日式庭院,很可能已經擠著三波人。
🪟
靠窗的樓梯,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為了拍一張“我只是隨意上個臺階”的照片,開始反覆蹬腿50組,今日份運動量✅
這場面也就註定了
前門的咖啡館安靜不了一點兒
👂
點選圖片收聽現場音量,
說這是演唱會現場我也信
人太多的地方註定與鬆弛感無緣:
因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爭分奪秒
☝🏻
“都別動,都別動!再一張,再一張!”
“我覺得你這個鏡頭再往前推0.1公分,就完美了。”
🤏🏼
🐈
好不容易走出咖啡館感受到一絲鬆弛,抬頭一看,“啊?怎麼還拍呢!”
說好了來前門躺平擺爛的呢?
🦦
全北京班味兒最濃的地方在哪?說國貿,沒人質疑吧。
這裡聚集著全北京最高大上的辦公大廈——華貿中心、國貿中心、嘉裡中心等8座甲級寫字樓。2023年上半年CBD的平均月租金高達344.8元/平米。每到夜晚降臨,燈火通明的壯觀夜景總能吸引堵在三環路上的乘客——這就是北京的打工人啊。
國貿CBD有自己的時區,正如《裝腔啟示錄》裡所說,國貿和中關村是有時差的。
因為在這裡工作的人,三分之一是金融精英,還有三分之一是律所大拿,剩下的則是各種公司裡的白領打工人。對他們來說,“always stand by”就是家常便飯,他們需要一個隨時隨地就能掏出電腦來辦公的空間。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中國大陸第一家星巴克和北京皮爺首店會選在這裡,因為國貿人講求效率,需要的是3分鐘就能拿到一杯咖啡,什麼精品、手衝、咖啡享受,時間就是金錢,根本沒空等。
在國貿,人均時間管理大師
買咖啡的時候必須乾點兒什麼
🎮
抓緊打兩盤遊戲。
⬅️
抓緊看一波交友軟體,
左滑~左滑~選女友可比看股票難多了。
又或者乾脆雙手交叉,兩眼放空,想象自己在夏威夷海灘度假。
🏖️
在國貿咖啡館,
不工作可是一件可恥的事,
加班才是最大榮光。
歡迎來到M Stand全新業務板塊——
共享辦公空間(bushi)。
🤐
人手一部筆記型電腦是標配。
👩🏻‍💻👨🏻‍💻
🖥️
iPad可以播下飯劇,也可以用來放PPT。
👀
強者從不抱怨環境,麵包誘惑和喧鬧人聲也無法阻擋我緊盯報表。(主要是deadline快到了)
不過,在主流沒有關注的角落裡,
也總有疲憊悄悄蔓延……
😪
太累了,睡會吧。
午睡搭子+1
這一刻,就這一刻,
擰緊的螺絲稍稍鬆動。
😪😪
在時髦度上一直跟國貿較勁的三里屯,是北京潮流的門面。
2008年,三里屯village(現在更名為三里屯太古里)開業。一幢總面積超過13w平方米的開放式購物中心建了起來,這裡一共有約300家商鋪,包括中國的第一家APPLE STORE。
又過了10年,三里屯被評為“全球最酷的50城市街區”之一。這裡真的很神奇,拎著LV logo紙袋在門口拍照的潮人,和只想在魚眼咖啡買20塊錢一杯佈列夫拿鐵的上班族,在巨大的優衣庫門店前擦身而過,他們像同一杯容器裡的水和油,共存但並不相溶。
也就是在那一段時間,出入三里屯變成了一件很有壓力的事兒。“老法師”們的長槍短炮會對準每一位走過的俊男靚女,快門聲成了檢驗今日穿搭是否亮眼的標準。
現在,三里屯的商業正處在一種青黃不接的時期,酒吧街、那裡花園、瑜舍酒店被清退,北區也基本被巨大的圍擋所掩蓋。
可就是在這樣一個時刻,被逼著“走出來”的咖啡們卻讓三里屯迴歸了不少生活氣息——在南區和北區的東面排著一溜兒品牌的咖啡車和外擺——%Arabica、Grid Coffee、而意、星巴克……
萬萬沒想到,這裡成了北京最具鬆弛感的地方。
人們在這兒
坐出了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逛累了隨便一翹二郎腿,不點咖啡也沒關係。
🦵🏻
🛋️
只要夠鬆弛,假草坪也能坐出家裡客廳地毯的feel。
🦶🏻
雷朋墨鏡、
G-SHOCK手錶,
VANS板鞋,
但摳腳。
🛌
坐著也累?乾脆隨地大小躺。
三里屯的咖啡館現在已經放鬆到
爺爺奶奶們也愛來這裡約會
《爺爺奶奶的約會》
👵🏻 “讓我看看你拍得怎麼樣?”
👴🏻 緊張,假裝看遠方……
_
😎
《爺爺奶奶的約會2》
“聽說這兒的髒髒包最近可火了。”
再或者
潮人們在工作日推著毛孩子來這裡買咖啡
這可比推著真孩子cool多了
都是坐推車的,誰還不是個寶寶了。
🐩
🐱
透明“旅行倉”,貓貓也要出門。
不過,隨處可見的大牌logo
還是會提醒著你
這裡可是三里屯
在三里屯
咖啡只是最入門級消費
普通人把咖啡當目的,有錢人把咖啡當點綴
各取所需罷了
人們常說“朝陽無存款,海淀無時尚。”海淀之於北京就像德國之於歐洲。
但要是說起“有文化”,擁有26所211、8所985,以及清華、北大、中科院的海淀可要挺起腰桿來了。據北京市人民政府統計,“去年一共有600多位兩院院士工作、生活在海淀,佔全國人數的35%”。也就是說,從五道口拼車去中關村,拼友很有可能是附近的大學教授甚至專業教材的編寫者。
海淀還雲集著搞網際網路的“碼農”,尤其是知春路一帶。字節跳動剛搬到這裡時,張一鳴曾鼓勵同事們在朋友圈曬公司的新位置,“這是北三環,不像那些在上地、通州等城鄉結合部的公司”;還有雷軍,就是在知春路的某個咖啡館裡,孕育了小米。
走進海淀區的咖啡館彷彿來到了自習室,相比起其他地方,這裡更大、更安靜,幾乎每個人都帶著一副降噪耳機,擺明了“誰也別想打擾我”。如果你想在咖啡館放鬆一下,那千萬不要來海淀,隔壁桌的對話會讓你立馬焦慮起來:
“怎麼樣,拿到offer之後學習起來還有勁頭嗎?”
“那也得學啊,還沒拿到我最想要的那個。”
要麼就是:
“這個是我們即將推出的大資料模型,我先來給您介紹一下……”
好好好,你們都是學霸、卷王行了吧。
從環境來說
海淀咖啡館從不管什麼小而美
更大、更高、更敞亮,簡直為學習、工作而建
🚫
所有人都安靜坐好,在海淀區的咖啡館裡擺拍是可恥的事。
在這裡,上學的和上班的誰也不用羨慕誰
大家都是在咖啡館裡埋頭苦幹的大忙人
👦🏻👧🏻
每天一起在咖啡館複習,我們是不是就能考上一所學校。
📏
海淀人工作也要把後背挺得筆直。
🏢
誰能分清這究竟是辦公室
還是咖啡館?
都說海淀有自己的“老錢風”
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
人們在這兒只背兩種包
第一種是雙肩背
能裝得下電腦、ipad、課本、筆袋、水壺……
🎒
白色套裙,但混搭灰色雙肩揹包。
畢竟美麗是給別人看的
但負重可是自己的
👦🏻
另一種包是網際網路大會的無紡布袋子,作用相當於週末都不捨得脫的人大附中校服。
實體紙、筆已經淘汰?
在這裡可是標配
✍🏻
“稍等,你說的這兩點我得記一下。”
在海淀咖啡館,講究一個踏實靜心
非必要絕不起身
就連咖啡裡的冰塊都比別的地方凍得瓷實
🧊
別問,兩坨老冰沒化完,今天的學習/工作時長就還不夠。
提到北京的咖啡館,很難不提到東四。
我粗略地數了一下,在東四南、北、西三條大街以及附近的44條衚衕中,一共散落著50多家咖啡館。甚至有人說這裡更像上海,還有人把這兒比作東京江戶區的清澄白河。
所以,雖然同是旅遊景點,同是衚衕片區,但與前門不同的是,東四好像給人感覺沒那麼“北京”了。
這裡隨處可見外國人的身影,他們喜歡聚集在有戶外臨街座位的咖啡館,用蹩腳的中文和你講他們眼中的東四:“here,衚衕;旁邊,高樓!it's amazing!”
是了,東四再往東剛好就是朝內和國貿商圈。可能是東四新舊交替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吸引來的人群太過複雜,總之身處東四的咖啡館,總覺得身邊的人都是遊戲裡的NPC,他們在賣力扮演著某種角色,你明明看破了,但卻不想說破。
在東四,只要睜大眼睛、豎起耳朵
總能捕捉到那些“言外之意”
🩴
趿拉著拖鞋的大哥,左右腳還不同顏色,主打一個家就在隔壁隨便一蹬就出門的迷糊感。
📖
一位進入夢鄉的男子,面前正擺著一本英文原版《The Kite Runner(追風箏的人)》。
一場億萬級生意:“淘寶直播負責人我朋友,企業家直播考慮不?”
👬
🎸
而在槐花紛飛的衚衕邊,掃視路人的彈吉他大哥此刻心想“看我不迷死你們”。
東四咖啡館,店均落地窗和外擺
窗子是這條街上最有趣的畫框
在咖啡館一邊吃著甜品一邊工作已經很幸福了?窗外晃著蒲扇的白背心大爺讓你瞬間破防!
🥲
🤸🏻
不管你來自哪個國家,全世界男人給女朋友拍照都一樣——劈叉也得拍好!
📉
36度的體感卻不想吹空調,因為心和螢幕上的曲線一樣跌停,涼涼的。
發呆,
對著藍色窗戶發呆,
對著有美女走過的藍色窗戶發呆……
💙
📱
咖啡、衚衕、街景、露天位…….
哪有手機好玩啊,誰也別想阻止我們玩手機!
不過,咖啡館太多也不全是好事
有時容易讓人看花眼
🔍
遠看:對面的原木風小店看著真不錯。
近看:抱歉,打擾了。
所謂青年路,正是十里堡與太平莊之間,那條南北走向的大道,北起東壩路,南至朝陽路。
早在2007年,青年路所輻射的朝青板塊就被定義為“白領人士置業的理想區域”,從2004年至2007年,這個區域的平均房價翻了三番。現如今,青年路地鐵周圍的青年工社等幾個小區的房租,也已經卷到兩室一廳月均7000了。
因為有朝陽大悅城和地鐵6號線,這裡被稱為北漂人士的第二老家。在早高峰6號線上被擠成“沙丁魚罐頭”,是每一個青年路社畜難以逃過的命運。
在這裡,生活方式主打一個“漂著”和“奮鬥”,青年路坐擁20餘家中高檔社群,催生出小有規模的社群咖啡業態,僅是華紡易城一個小區的底商,就駐紮著不下五家咖啡館,其中就包括傳說中的“青年路三傑”:inner cafe、Cafe Clark和貓頭鷹公社。
在這些社群咖啡館裡,你能見證北漂人的人生百態,至於問起生活與工作哪個更重要,他們也許只會回答:沒啥可說的,全在這杯咖啡裡了。
同樣是打工人
但青年路卻比國貿多了幾分北漂的奮鬥氣息
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掏出筆記本,咖啡哪有工作重要啊
“給你10分鐘時間,說服我。”
⌚️
帶電腦的很多,但隨身攜帶電腦支架的才是真“牛馬”。
💦
👚
穿得就要舒服隨意,這裡不興白襯衫黑西裝那一套。
而頂著雞窩頭的流浪風大哥,可能是身價過億的大房東。
💰
在青年路,咖啡館的名字也很質樸
“小劉”
普通得像隔壁那個從沒說過話的同事
㊗️
小劉:
送上青年路地區最好的祝福——
書架上擺著《中國權臣》、《資治要鑑》、《遊蕩者的權利》,青年路打工人真的很想往上爬。
💪🏻
☕️
咖啡師也不興花臂紋身那一套,把咖啡做好比什麼都強。
🦥
唯一漂泊但鬆弛的是玩遊戲機的外國小哥,還是吃完飯不著急回公司上班的那種。
青年路還是“日咖夜酒”的重災區
白天靠咖啡續命,晚上只能借酒消愁了
🍺
11款咖啡豆背後藏著22款精釀鮮啤。比起咖啡,這裡更需要酒精。
再往裡走還有調酒吧檯,喝咖啡時說不出的話,放在酒裡就順理成章了。
在北京,沒有上海那麼多“血液裡流著咖啡”的人,坐在咖啡館裡的人,多數不講究咖啡好不好,而是更像用一杯咖啡的錢買了一張坐票,然後去處理人生的紛紛擾擾。
北京有6000多家咖啡館,平均25塊一杯的美式,不知收留了多少學生黨和打工人。它們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卻因人而有了各自的特點和氣質。
故宮長城中國尊,能代表北京,但不能代表北京的生活,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北京,還得從人出發,從一家小小的咖啡館開始。
以下是文中涉及的咖啡館,歡迎你去體驗生活:
(向下划動檢視更多)
cafe notion
地址:大柵欄街道南火扇衚衕2號
VOYAGE COFFEE
地址:楊梅竹斜街22號
Oval coffee
地址:楊梅竹斜街131號
M Stand
地址: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商城北區地下1層3B1-6號
Grid Coffee 起源店
地址:工人體育場北路三里屯太古里南區1層MooseKnuckles對面
Peet's Coffee 皮爺咖啡
地址: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商城南區地下一層SB133號
OUR Bakery
地址:三里屯路太古里北區N8樓一層
% Arabica 阿拉比卡咖啡
地址:三里屯路11號院N2樓東側Car5號咖啡驛站
Ralph’s Coffee
地址:三里屯路19號三里屯太古里南區一樓S6-10a
CENCHICAFE 汵奇咖啡
地址:知春路63號衛星製造廠科技園內1-17汵奇咖啡
dotcom space 古點空間
地址:花園路街道知春路7號致真大廈D座1層109
隆福1402
地址:隆福寺街23號
挖味兒 WAVI coffee friends
地址:東四南大街15-17號雪蓮亮點文創園105號
山海四合 by Jetlag Books
地址:東四北大街303-2
self coffee
地址:東四北大街125號
且慢 CAFE
地址:東四北大街117號
METAL HANDS 鐡手珈琲製造局
地址:青年路朝陽大悅城一層西側外圍底商
小劉
地址:平房地區青年路29號院1號樓底商115號
策劃:楊柳、J、Lexie
編輯:楊柳
設計:曲枚
拍攝:J、Lexie
版式:J
36氪旗下生活方式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