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眾號裡的《紐約客》
戳藍字一鍵關注渡十娘
轉發也是一種肯定
文字|胡安
編輯|渡十娘

2025年4月14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擲出一份重磅宣告,宣佈拒絕川普政府強加的招生、招聘和學術改革要求,成了第一所公開叫板聯邦指令的美國大學。這一表態標誌著哈佛與聯邦政府的升級——兩週前,三家聯邦機構已啟動對哈佛約90億美元聯邦資金的審查程式。

“接管大學運營”:聯邦政府的爭議性要求
上週五,川普政府向哈佛提交了一份遠超此前預期的改革清單,要求校方實施一系列“史無前例”的措施,實質上將哈佛的運營控制權移交聯邦政府。這些變化將違反許多大學校園所珍視的原則。這些要求五花八門,包括要求取消DEI專案、禁止戴口罩,並承諾與國土安全部“全面合作”。具體包括:
1. 取消DEI專案:立即終止所有與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相關的活動。
2. 學術審查:對所有現任及未來教師進行抄襲檢查。
3. 披露一切招聘與招生資料:
-
向聯邦政府共享全部招聘資料,並接受持續審計至2028年;
-
按種族、國籍、成績等分類提交所有招生資料(含被拒申請人資訊);
-
篩除“支援恐怖主義和反猶主義”的國際學生,並強制向國土安全部上報所有留學生的違規行為。
4. 課程與人事改革:
-
整頓被指“反猶記錄惡劣”的院系(如神學院、醫學院等),接受外部審計;
-
解散親巴勒斯坦學生團體,引入外部機構確保“觀點多樣性”(川普政府沒有給“觀點多樣性”下定義,但它通常指的是尋求包括保守觀點在內的一系列政治觀點);
-
開除在哈佛商學院2023年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中參與爭執的學生。
5. 削弱教職工權力,任命“服從聯邦要求”的管理層。
6. 持續監督:自2025年6月起,每季度提交合規進展報告。
加伯譴責了這些要求,稱它們偽裝成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的模樣,實則是一種政治策略。他指出,“它清楚地表明,它的意圖不是與我們合作,以合作和建設性的方式解決反猶太主義問題,雖然政府提出的一些要求旨在打擊反猶主義,但大多數要求代表了政府對哈佛智識研究的直接監管。”
加伯表示:“任何政府——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不應規定私立大學可以教什麼,可以錄取和聘用誰,以及可以從事哪些研究和探究領域。”
90億美元的豪賭
週一,哈佛的三名代表律師致信聯邦機構,明確拒絕政府條款:“哈佛絕不允許被聯邦接管。”此舉與哥倫比亞大學形成鮮明對比——哥大在聯邦削減4億美元資助後迅速妥協,但至今未恢復撥款。
在聯邦資金被削減或受到挑戰的六所常春藤盟校中,哈佛大學是唯一一所公開拒絕川普政府要求的大學,而且哈佛的回應實際上是稱川普政府的要求是非法的,這標誌著這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學校的語氣發生了重大轉變。最近幾周,哈佛一度因屈服於川普政府的壓力而受到批評。
就在加伯的郵件發出幾分鐘後,哈佛就發起了一場全面的媒體閃電戰:一個專門的網頁概述了潛在的資金削減的影響,在X上釋出了一系列帖子,在Instagram上釋出了一條訊息。
加伯的舉動很快得到了學生、教師和哈佛大學一些最著名附屬機構的認可。
前哈佛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對加伯的決定表示讚賞。“很高興看到加伯校長領導哈佛抵制聯邦政府違法和不合理的要求,我希望所有高校都能加入此列,”他在X上寫道。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全國主席、羅格斯大學教授託德·沃爾夫森在 X 上的一篇簡短文章中對這一決定表示讚賞。
“大學站起來了!!!”沃爾夫森寫道。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及其哈佛分會一直公開請願,要求哈佛大學拒絕川普總統的要求,並抵制他對高等教育的壓制。
政府學教授瑞安·D·伊諾斯(Ryan D. Enos)是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哈佛分會的成員,也是敦促哈佛抵制川普的最著名聲音之一。他表示,加伯的信展示了“哈佛大學廣大社群推動大學採取正確行動的力量”。
哈佛這一仗打得硬氣,可代價不小。
川普政府已經盯上了哈佛的錢袋子,約2.56億美元的聯邦合同和87億美元的多年撥款承諾,總計90億美元的資金被放上了審查臺。這些錢不是小數目,哈佛的實驗室、醫院和課堂都靠它運轉。更別提波士頓的生命科學圈子,少了這些資金,怕是要傷筋動骨。
2024財年,哈佛從聯邦政府拿了6.865億美元研究經費,其中1.904億用來維護實驗室、付水電費、管行政開銷。
川普的“組合拳”:大學成了靶子
在上次競選期間,川普猛烈抨擊高等教育機構,他宣稱這些機構已經“被馬克思主義的狂熱分子和瘋子所主導”。
自今年1月上任以來,川普政府一直在積極針對大學以及所謂校園裡猖獗的反猶太主義。官員們已經暫停了用於全國大學研究的數億美元聯邦基金。
川普政府對美國最著名的幾所學校特別感興趣。他們首先瞄準了哥倫比亞大學,然後是常春藤聯盟的其他成員,包括哈佛大學。美國大學教授協會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是簡單的政策調整,是對大學自治的全面開戰。
他的策略包括:
勒緊錢袋子:2月7日,川普政府宣佈,聯邦政府對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資助的研究間接費用的支援將被限制在直接費用的15%以內。該宣告引用的理由是“確保儘可能多的資金用於直接科研成本,而不是行政管理費用”。
這個看似例行公事的規定顛覆了自二戰以來政府和研究型大學之間的夥伴關係,即分擔科學探究的成本。學校建造和裝備實驗室,支付公用事業費用,遵守撥款管理的規定,並協商一個比率來收回一些可觀的“間接”費用。近年來,僅文理學院就投入了3000萬美元或更多的資金來建設實驗室。
報銷率是根據每個機構的支出情況協商確定的,目前,哈佛大學的部分工作的報銷率最高可達69.5%,其他一些院校的報銷率也差不多。在2024財政年度,哈佛大學獲得了6.865億美元的聯邦資助研究經費,其中包括1.904億美元的間接成本(約佔直接成本的38%),用於研究人員、用品和材料。將這一混合比率降低到15%,估計將使該大學每年損失1億美元的支援。附屬醫院的損失要大得多。這樣的損失將波及全國的生命科學研究。與此同時,對科學會議、旅行和購買的新限制減緩了許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援的研究,許多被認為涵蓋“覺醒”領域的國家資助已被暫停。
除了哈佛外,幾乎所有研究型大學的經費都受到影響。耶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都會蒙受巨大損失,關於癌症、帕金森氏症、阿爾茲海默症的重大研究面臨停滯。

DEI禁令:川普總統的政府已經採取行動,在最廣泛的範圍內,在聯邦機構、撥款和合同中,禁止DEI政策,並敦促各機構普遍遵守其新宣告。這些命令將幾乎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置於危險之中。如果哈佛大學維持DEI辦公室,或支援少數族裔的畢業慶祝活動,比如只是華人留學生舉辦一場慶祝活動,與授予學位的畢業典禮活動無關,都有可能遭到聯邦的制裁。
哈佛及其同行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影響。3月10日,加伯宣佈“暫停”招聘教職員工,並採取其他緊縮措施。
反猶調查:2月28日,新成立的反猶太主義聯邦特別工作組宣佈,它將訪問10所大學,以“消除反猶太主義騷擾”,其中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3月7日,政府宣佈“初步取消”向哥倫比亞大學提供的4億美元贈款和合同,理由是在保護猶太學生方面“無所作為”。10日,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等60所大學收到警告。3月13日,政府堅持要求哥倫比亞大學在一週內暫停或驅逐佔領大樓的抗議者,改變紀律處分程式,禁止在抗議期間戴口罩,進行“全面招生改革”。
3月21日,哥倫比亞大學領導層宣佈,學校已聘請校園警察來執行其政策,採納了由教職員工制定的反猶太主義定義,並啟動了對多個院系和專案的教務審查。新聞報道將這一回應描述為“投降”。
言論壓制:政府還開始逮捕那些參與親巴勒斯坦抗議或倡導的外國研究生,並將他們驅逐出境,從哥倫比亞大學開始,接著是一名塔夫茨大學的學生,將政府的反移民議程與反對校園反以色列抗議活動結合起來。
出於恐懼或震驚,大多數機構除了提出繼續獲得聯邦研究資助的理由外,一直保持沉默。受影響最直接的院校——如哥倫比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傾向於尋求與政府達成和解。還有一些學校尋求透過遊說組織與華府溝通。
在現任領導人中有一個明顯的例外。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憲法學者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魯伯在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時表示,“川普政府最近對哥倫比亞大學的攻擊”是“自20世紀50年代紅色恐慌以來對美國大學的最大威脅”。他寫道,雖然承認“對哥倫比亞大學反猶太主義的合理擔憂”,但政府的行動方針“是對學術卓越和美國在研究領域的領導地位的根本威脅”,大學必須在“每一個關心我們國家實力的公民和公職人員”的支援下做出回應,而這些力量是由“言論自由、自治思想和不受限制的求知慾”支撐的。
哈佛的態度則是慢慢強硬了起來。此前,加伯曾試圖在聯邦政府的壓力和校園內的抵制之間悄悄走一條中間道路。今年3月,哈佛大學解僱了其中東研究中心的人員,暫停了哈佛神學院有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課程,並終止了與西岸最古老的大學的合作關係——這似乎是壯士斷腕的舉動,他們想藉此阻止華府的審查。3月31日,政府宣佈對與哈佛簽訂的2.56億美元合同和撥款進行“審查”,並對哈佛大學及其附屬醫院承諾的87億美元進行“審查”。加伯給社群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說反猶太主義“在我們的校園裡”,並承諾與政府“接觸”,解釋哈佛已經做了什麼,以及計劃做什麼,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哈佛大學教職員工和劍橋大學居民發起了一場激烈的運動,抵制川普政府的要求。
上個月,哈佛大學的800多名教職員工簽署了一封信,敦促該大學“對這些反民主的攻擊發起協調一致的反對”。上週六,近500名哈佛附屬機構和劍橋居民聚集在哈佛廣場,敦促加伯抵制這些要求。
這可能促使兩天後,加伯在公開聲明裡寫下了這段話:“大學不會放棄其獨立性,也不會放棄其憲法權利,無論是哈佛大學還是其他私立大學,都不能允許自己被聯邦政府接管。”
可以預期的是,哈佛大學和學術界將展開一場長期鬥爭。它的結果可能會對美國的科研和經濟發展,大學的獨立精神和學術自由產生更持久的影響。
這場仗才剛開打,哈佛的路不好走。願它的勇氣像盞燈,照亮其他大學的路,捍衛知識燈塔的使命。
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和觀點。

做最好的公號 做更好的自己

電影節專題
2024熱文排行榜:
移民主題:
十夜譚主題:
美國大選主題:
其他:
讀完請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 I 網路
整理 I 編輯 I 渡十娘
清單內容來自 |吳澧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絡刪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渡·十·娘
DES
IGN
發現 I 家庭 I 樂趣
想每天與渡十孃親密接觸嗎?
喜歡?粉她!

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