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爾濱”遇上亞冬會共赴一場“冰雪之約”

哈爾濱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2月14日落下帷幕,今冬冰雪季也步入尾聲。今年春節假期,哈爾濱累計接待遊客1215.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花費191.5億元。政策與市場共振,遊客與市民同樂,冰雪運動的“冷”資源正在轉化為經濟發展的“熱”引擎。
01
當“爾濱”遇上亞冬會
新機遇不斷湧現
2月7日晚,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燈光璀璨,第九屆亞冬會主火炬在此點燃,春節、哈爾濱、亞冬會、冰雪經濟,多個“頂流”匯聚。在多重加持下,哈爾濱及周邊地區的冰雪經濟得到了顯著的拉動和升級。

2月7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開幕式在哈爾濱舉行。

“亞冬會不僅帶來了濃厚的競技體育氛圍,也帶來大量國際資源、專業人才、資金與技術投入,給‘冰雪遊’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黑龍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哈爾濱體育學院院長姜玉洪認為,首先,亞冬會促進了冰雪運動教育培訓市場的擴容與升級,一方面,青少年冰雪運動培訓“百花齊放”,哈爾濱及周邊城市湧現出專門從事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冰球等室內冰上運動培訓的機構。另一方面,專業人才培養渠道多元化。在亞冬會的帶動下,高校、職業院校開始設立或升級冰雪運動管理、教練員培訓、賽事服務等相關專業。
其次,亞冬會促進了冰雪體育賽事的業務拓展與產業鏈延伸。在亞冬會效應的帶動下,面向普通愛好者的滑雪比賽、冰球聯賽、花樣滑冰展示賽等更加頻繁,大眾參與熱情高漲。商業賽事公司與運動品牌合作,舉辦更具觀賞性和社交屬性的冰雪挑戰賽、主題嘉年華,形成商業賽事與品牌聯動。此外,賽事運營與服務產業鏈的完善。亞冬會這樣的國際重大賽事,能夠帶動本土賽事運營得到快速成長,有力提升專業度。為滿足觀賽與參賽人群的多元需求,城市交通、酒店住宿、醫療保障、志願者服務、周邊旅遊等環節也得到全面升級。
再次,“冰雪遊+亞冬會”催生了創新業態與合作機會。亞冬會吸引大量國際運動員、教練員、觀眾及媒體進入哈爾濱,帶來國際合作機會。地方政府、企業可與國際體育協會、賽事機構、冰雪產業鏈上下游的跨國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拓展海外市場、共享資源。哈爾濱作為中國北方的重要門戶城市,還可借亞冬會契機,加強與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的冰雪運動文化交流,拓展跨境旅遊線路。
每年冰雪季,黑龍江省歐美同學會會員,哈爾濱師範大學冰雪藝術創意設計實踐中心主任、美術學院副教授張鑫都是在冰天雪地裡度過的。張鑫深耕冰雪藝術領域多年,從2014年索契冬奧會文化藝術交流,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文化藝術活動,再到2024年索契世界青年大會,以及挪威奧斯陸、義大利都靈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冰雪藝術交流,他始終致力於將中國冰雪文化推向世界,讓世界領略到中國冰雪藝術的獨特魅力。

張鑫在製作冰雕。

冬天晚上10點後的哈爾濱,氣溫常常驟降至零下15攝氏度以下,這正是張鑫最享受的創作時刻。這個雪季,他親手製作了十餘件冰雕作品,還指導學生、遊客製作了不少作品。
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藍紫色、淺橙色、藕荷色……一組莫蘭迪色系冰塊做成的青銅器、玉龍、玉璧等彩色冰雕作品在陽光下顯得色彩繽紛。“這是新研發的‘植物有色冰’,我們從木材、樹葉、花朵裡提取植物色素,用於彩色冰雕製作。”張鑫說,傳統彩色冰塊大多由丙烯顏料和食用色素製作而成,容易掉色,且冰塊融化後可能產生環境汙染,植物有色冰不僅環保無汙染,而且色彩更加柔和、耐看,還不掉色,其成本比食用色素製作的彩冰還低約1/3。
亞冬會期間,張鑫還擔任了運動員村高級別政要接待經理,主要負責來訪華旗運動員村的國際政要、君主、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體育部長等的接待服務工作。他陪同接待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巴赫,陪同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夫婦走訪運動員村,接待了烏茲別克國家奧委會第一副主席烏馬羅夫等重要嘉賓。在每一次接待中,他都憑藉著專業的服務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對細節的極致追求,確保了接待工作的萬無一失,為亞冬會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外交氛圍,贏得了國內外嘉賓的高度讚譽。
從青少年教育培訓到專業賽事運營,從文旅融合到裝備製造再到跨境合作,亞冬會所帶來的國際化資源和關注度,為冰雪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想象空間。
02
“國潮”+冰雪 文化賦能
新年伊始,針對冬季出遊高峰,各地的滑雪旅遊度假地和雪場紛紛推出各種措施,推動冰雪旅遊持續升溫。
冰雪熱,背後是文化熱。
走進全長1400多米的百年老街——哈爾濱中央大街,行走在百年麵包石路上,隨處可見“洋蔥頭”大圓屋頂建築和歐式別墅,中央大街上設定了20處冰雕雪景,亞冬會吉祥物濱濱和妮妮花燈與歐陸風情交相呼應,呈現文化的開放與多元。

遊客和市民在哈爾濱松花江畔的大雪人前遊覽。

黑龍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文聯一級調研員匡偉光看來,冰雪文化藝術在哈爾濱冰雪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更是提升哈爾濱城市形象和文化內涵的關鍵。透過冰雪雕塑、冰雪節慶活動等形式,冰雪文化藝術展現了哈爾濱獨特的城市風貌和冰雪魅力,為遊客帶來了難忘的旅遊體驗。”
匡偉光介紹,今年哈爾濱在文旅融合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和創新。比如依託冰雪資源優勢,推動冰雪旅遊與文化、創意、體育、時尚等產業深度融合,舉辦了冰雪大世界、雪博會等知名品牌活動,並推出了冰雪文化主題夜景、冰雪文化主題免費公交專線等配套服務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同時,哈爾濱還注重挖掘地域特色IP打造“網紅大雪人”等創意景觀,用創意賦能文旅,激發了文旅融合新活力。
“中國風元素和國潮產品的加入,為冰雪旅遊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內涵。這些元素不僅豐富了冰雪旅遊的產品形態,還提升了遊客的文化體驗感。”匡偉光說,今年黑神話悟空等IP主題雪雕深受遊客追捧,這種跨界融合讓冰雪旅遊更加時尚和有趣,拓展了冰雪經濟的消費群體。年輕人對以冰雪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國潮產品尤其喜愛。這些產品不僅具有實用性,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中國風元素和國潮產品的廣泛應用,潛移默化地增強了人們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在冰雪旅遊中,遊客透過參與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活動,更加深入地瞭解和認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種認同感和自信心的提升,有助於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
“今年冰雪大世界湧現出很多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產品、作品,尤其是包含‘福祿壽’等元素的產品和非遺文化藝術作品,備受遊客歡迎。”張鑫表示,國潮文創產品大熱體現了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凸顯出了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在現代文化創作當中突出的表現力。
張鑫冰雕作品《玉璧》(左)《吉祥龍》(右)
熱衷不斷創新的張鑫,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內完成了冰雕藝術作品——“戰國璧”,讓遊客能在冰天雪地中與這些“文物”來場奇妙邂逅,成為園區內又一冰雪文化打卡點。他表示,“戰國璧”冰雕作品的設計原型是戰國時期傳統玉璧,“我們希望透過冰雪藝術更好地還原、展現博物館裡的文物藝術之美、智慧之美,象徵著亞洲各國的和諧共生、美美與共。”
此外,張鑫還創作了敦煌飛天、中國龍等極具中國傳統元素的藝術作品。他期待,深挖文化富礦,以自然為媒,以冰雪點題,讓中華文化在創造創新中煥發活力。
03
瞄準市場“冬”風
冰雪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冰雪運動的高度重視以及大眾冰雪旅遊熱度的不斷攀升,冰雪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國家體育總局研究顯示,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以來,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13億人。其中,2023年入冬以來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2.64億人。
在冰雪遊的熱潮中,作為中國現代冰雪運動的發源地——哈爾濱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深厚的冰雪文化底蘊,成為國內遊客冬季旅遊的熱門目的地。冰雪運動作為哈爾濱冰雪遊的重要支撐要素之一,在拉動旅遊客流、延長冰雪產業鏈條、提升城市影響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姜玉洪認為,冰雪運動專案如滑雪、冰上運動等對於提升哈爾濱旅遊綜合收入具有明顯帶動作用。冰雪運動讓遊客不僅滿足於觀光或簡單娛樂,還會延伸到冰雪運動裝備採購、技能培訓、賽事觀摩及相關休閒度假等多種消費形態。透過多元化體驗,可以有效地延長遊客在哈爾濱的旅遊停留時間,帶動餐飲、住宿、零售、文創等產業的發展。
“冰雪運動為哈爾濱的冬季旅遊提供了核心驅動力,是城市‘四季旅遊’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金字招牌’。”姜玉洪認為,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冰雪旅遊市場中持續保持優勢,需要從基礎設施、賽事活動、產業融合、人才培養、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系統佈局,打造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冰雪經濟”生態鏈。具體操作中,一是要完善冰雪運動基礎設施與運營體系,建設優質冰雪運動場地,豐富場地的運營模式。二是強化“冰雪運動+”多產業融合,將冰雪運動元素與燈光藝術、冰雕藝術等融合,打造多重體驗場景;開發與冰雪運動相關的文創、紀念品、影視作品,以故事化、創意化的方式傳播冰雪文化。三是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與國際合作,搭建公平透明的招商平臺,發揮企業靈活運營和產品創新的優勢。四是要完善政策保障,提供專項補貼或扶持政策,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此外,還要做好安全保障與服務品質保障。透過積極培育與推廣冰雪運動,哈爾濱能夠實現旅遊與體育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綜合經濟效益,讓“冰雪資源”真正成為“寒地黃金”。
“國產冰雪裝備市場前景廣闊,但要真正把市場潛力轉化為產業競爭力,需要從產業鏈協同、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等多環節綜合發力。”姜玉洪認為,首先要強化冰雪產業鏈協同與集聚。培育全鏈條產業叢集,依託冰雪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的區域,如東北冰雪城市群,搭建“生產-研發-銷售-文創-賽事”一體化的產業叢集,推動產業要素向園區、示範基地聚集,促進資源整合與規模效應。其次,要增強國產冰雪裝備研發與製造水平,加強技術創新與產學研合作,打造民族品牌與差異化競爭力。再次,要健全冰雪產業人才培養與保障機制。完善高校與專業機構合作,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同時,落實對高階人才的針對性政策。最後,要提升賽事運營與冰雪文化推廣水平。打造高水平賽事IP,延伸賽事經濟價值,利用媒體、社交平臺,加強對冰雪運動文化、冰雪文化遺產、冰雪旅遊目的地的宣傳,多角度展示中國冰雪文化的獨特魅力。
如何推動“冰雪+文化”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進而有力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匡偉光認為,可以進一步挖掘和整理東北地區的冰雪文化資源,包括冰雪傳說、民俗故事等,為冰雪旅遊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創新冰雪文化旅遊產品,結合市場需求和遊客偏好,不斷創新冰雪文化旅遊產品形態,例如開發冰雪主題的研學旅行、親子游等特色線路,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加強區域合作與品牌推廣,透過舉辦冰雪節慶活動、體育賽事等方式,提升東北冰雪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提升冰雪旅遊目的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冰雪經濟作為東北地區發展的新引擎,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全面改善民生。冰雪產業的蓬勃發展,還將進一步提升東北地區的國際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資本、技術和人才流入,為東北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匡偉光說。
來源 :《留學生》雜誌
文 :王威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