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4:2戰勝孫穎莎,拿到了奧運會女子單打的金牌。
飯圈文化,也再次出圈。孫穎莎的粉絲,在陳夢發球時大喊大叫,影響比賽;在陳夢贏球時,一片噓聲;在陳夢獲得金牌時,在觀眾臺上比出不友好手勢;在陳夢展示金牌時大喊“退票”。


社交媒體上也有極端粉絲拉踩引戰,惡意攻擊,出現了很多陰謀論。
有說陳夢為了這個冠軍把國乒後路斷了,球路破解方法全盤托出;也有說陳夢帶的那塊翡翠,是風水大師施法了的,可以壓制孫穎莎;還有人惡意造謠,都到了公安刑拘的程度。
其實,這並不出人意料。
一、
因為,飯圈現象在體育圈早已氾濫。
2023年,全國跳水錦標賽,全紅嬋獲得女子單人10米臺亞軍。她自己表示,發揮不如冠軍陳芋汐,但她的粉絲不接受,怒斥裁判刻意壓分,然後在社交媒體上聚集發洩,甚至攻擊陳芋汐及其家人。
對於飯圈化,各方態度是明確的。國家體育總局表示,將全過程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對體育領域的侵蝕。中國乒乓球隊領隊也曾表態,“堅決抵制飯圈文化等外界干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團結一心、形成合力”。
官方媒體對飯圈文化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平臺的態度也是明確的,有“體育飯圈生態治理”專項行動。8月4日,微博也清理了很多違規內容,處理了很多違規賬號。
這些動作,可以預料的是,不會對體育圈的飯圈風氣,產生明顯的影響。
二、
因為,這遠遠不夠。
我注意到,各方提到飯圈文化,都用了“被動”語態。體育界被入侵,平臺被侵蝕,運動員被騷擾。被動語態之下,各方都成了單純的受害者。對於沒有飯圈的運動員,這當然是成立的。但對於其他各方,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仇恨,某種程度上,是飯圈本身的屬性。
愛一個人,在網上很容易自發轉變為恨他的敵人。愛的反面是恨,恨才是有流量的,才能聚集力量。群情激憤的力量感吸引人,網上就會有人用憤怒引誘網民,聚集流量獲得收益。這種憤怒自然要找個靶子。就像娃哈哈和農夫山泉;俞敏洪和董宇輝。最新的一次,成了陳夢和孫穎莎。所以,只要有飯圈存在,就一定會存在這種極化現象。這是飯圈本身的特質。
任何人的公共知名度,一定需要配合。飯圈,不可能完全獨立的生長。不出鏡、不發表文章,不在公共場合出現,不代言、不廣告。久而久之,就沒有飯圈。
所以,飯圈的仇恨,對於各方來說,並不是單純的“被動”。

二、
因為,這裡面有巨大的利益。
在此次乒乓球比賽中,隨著孫穎莎比賽程序,刷著小紅書、抖音、影片號的朋友家人,明顯出現粉絲化的傾向,開始關注孫、王二人的趣聞軼事,也知道了他們在談戀愛,是CP。
這就是粉絲化傳播的力量,這裡面蘊藏著巨大的價值。
飯圈有組織結構,有分工。經營飯圈,能帶來直接的利益,粉絲會購買“代拍”,購買周邊、應援偶像。更重要的是,“飯圈”能強化相關商業資訊的傳播,增加廣告、代言、直播的傳播規模。網站平臺、社交媒體也會持續推流話題。
不管是明星,還是整個體育專案,平臺,都可以從眾受益。
陳夢奪得過2020年東京奧運會女單冠軍,此外還有無數的冠軍。全紅嬋的教練陳若琳,還是關注度極高的北京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及雙人10米跳臺金牌。 但她們都沒有粉絲,不能破圈,知名度不高,商業價值很小。但有飯圈的孫穎莎,就能破圈,成為公眾明星。哪怕如今陳夢再奪冠軍,商業價值未必能超過孫穎莎。
實際上,很多商業化能力有限的競技體育專案,本身非常需要粉絲提供商業價值支援,他們需要飯圈。這不應該被迴避,被忽略。在批評飯圈時,不能把體育界、明星、平臺單獨摘出來,看作單純的受害者。

三、
因為,只有不忽略巨大的利益關係,其中的道德義務,才能清晰地呈現出來。
首先,利益越大,責任越大,
在飯圈文化對他人、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時候,大眾通常都認為,作為偶像的藝人也有責任規勸自己的粉絲。這種觀點是成立的。明星都實實在在從公共流量中,賺到了錢,獲得了名譽,怎麼能毫無公共義務,看著輿論敗壞、撕裂。
我一直主張,每一個從公共場域中得到好處的人,都對良好的公共輿論負有一定道義上的責任。我們看到過很多例子:在輿論的呼籲下,被損害者得到了正義,但獲得賠償之後,立馬翻臉不認,把輿論當一張抹布,用後即扔。只有當每個從公共場域中獲益的人,都對公共輿論承擔一定的道義義務,公共輿論才會變得更有效。
其次,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1960年,科斯發表著名的《社會成本問題》,法律思維從單純的道德轉向效率層面。此後,耶魯法學院院長卡拉布雷西的規則理論,漢德法官的漢德公式,波斯納的侵權經濟分析理論等,共同形成了侵權法的經濟學理論。這個理論體系中,最著名的一條就是:誰避免意外的成本更低,誰的責任就更大。在輿論辨真,輿論撕裂的時候,這個原則也是成立的。

這就像一些更簡單的例子:沒有清潔工管理的地段,住戶應該掃門前的雪;修建魚塘的人,有義務把魚塘圍起來,以免小孩子跑進去。那麼,最能制止飯圈文化的人,當然應該有一份義務。
飯圈似乎是獨立的,不受約束的,但飯圈組織的“合法性”,源於明星的認可。作為被崇拜物件,偶像的制止、反對,仍然是高度有效的。從來沒有能挾持明星的粉絲。所謂明星無法干預,背後都是某種程度上的放任。
只是發個微博說說,或者開個會,肯定是見效甚微的。這需要長期的、專業地持續的去做。運動員的管理機構,應該幫助有飯圈運動員去引導飯圈,專業的、持續地去完成相應的媒介、公共關係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幫助被網暴的運動員維權,該報警的報警,該起訴的起訴。
說句大白話,不管是明星、影視圈、還是體育圈,從廣告中賺的錢,可以分一部分,用到這方面,而不能撇清自己對良善公共輿論的責任和義務。
但現實是,俞敏洪被罵的時候,董宇輝一言不發。在陳夢被觀眾喝倒彩時,孫穎莎一言不發。鍾睒睒被網暴時,宗馥莉一言不發。

沉默,就是真正的表態。
而飯圈,能心領神會。畢竟,不看檔案,只看信號,是我們的生存智慧。
我有時候在想。如果董宇輝親自下場,不是和小作文小編交涉,而是和罵俞敏洪的人交涉,罵人者自討沒趣,自然會消停。再或者,陳夢領獎噓聲一片時,孫穎莎站出來,面對看臺,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做一個安靜的動作。再或者,鍾睒睒被網暴圍攻,宗馥莉發聲明,表示堅決反對網暴。
這樣的中國輿論場,中國社會,該多好啊。
當然,不管是明星、體育界的管理機構、還是社交平臺,這樣做,會有損失。因為,愛恨互為依託,沒有了恨,愛也會變少。愛少了,就會損失粉絲、銷量、代言費、賽事關注度。但任何義務都會有付出,獲得名譽的公共人物,都應該有這個義務。不能只要硬幣的一面,而撇開另一面。
畢竟,每一個硬幣都有兩面。一面,是飯圈的愛;另一面,是飯圈的恨。


熱文回顧:
商務合作請新增微信:bdd666555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