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如何檢驗一個好的經濟學家

仔細地閱讀哈耶克去世之前留給我們的成百上千張卡片上的語句,我們就可以明白,在他眼中,什麼才是對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最根本、最確切的檢驗。讓人驚訝的是,我們注意到這一事實,在他1941年寫的《資本的純理論》附錄三中,他已經總結性的提到了這一問題:“我從未像現在這樣真切地認為,充分地理解‘對商品的需求不是對勞動的需求’這一原則,是對一個經濟學家的最好檢驗”。[2]在此,哈耶克想強調資本理論的一個要點:真實的生產結構是非常複雜的,是由很多階段構成的,而且增加對消費品的需求總是會損害距離消費最遠的那些階段中的就業(大多數工人正是在這些階段中就業的)。或者,換句話說,即便僱主們的收入(或總需求)下降,若他們透過資本裝置代替人力勞動來降低成本,他們仍然能夠穩當地賺錢,這還會間接大量地產生距離消費最遠的資本品階段的就業需求。[3]
在這些精挑細選的、50年後留給我們討論的有關經濟理論的文字中,哈耶克再次提及這些資本理論方面的重要思想,這就不只是簡單說明了。事實是哈耶克告訴我們:“消費品的高需求不是刺激投資而是抑制投資,對就業的影響也是一樣,這是因為在一個成長的經濟體中更多的工人被僱傭,是為遙遠的未來而不是為當前工作。”(強調為作者所加。)他也說:“最終,是當前價格水平的最終需求的下降,導致新投資的成本下降”。因此,哈耶克總結道“就業並不取決於總需求”。簡而言之,在哈耶克看來,對一個經濟學家的最好檢驗是理解消費不足理論與所謂的“儲蓄悖論”或“節儉悖論”的隱含錯誤:“並不是消費者的需求保障了收入的產生,而是收入中沒有用於消費支出的那部分的投資使得收入提高。”很多經濟學家不能理解這些原則,因為他們採用的是宏觀經濟學的總量分析法,哈耶克認為這種方法存在嚴重的錯誤,並最終導致社會工程和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建立在宏觀經濟學這個科學主義的謬誤之上的”)。理解“宏觀”層面發生了什麼的唯一方法是使用微觀經濟學:“只有透過微觀經濟學才能理解宏觀社會。”另外,即便是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的貨幣主義者也犯了這樣的錯誤:“據說,甚至米爾頓·弗裡德曼都曾說’我們現在都是凱恩斯主義者了’。”基於均衡模型和宏觀經濟學的方法是錯的,因為“以擁有不可能被獲得的資訊的自負為出發點的學科不是科學”。福利經濟學也有同樣的問題,在哈耶克看來,福利經濟學是“社會主義政策虛假的科學基礎”。
可以這樣拓展對經濟學家的“檢驗”———在社會合作的擴充套件秩序中,對“經濟計算”和“根據市場價格估計的機會成本”所起的根本性作用的理解應包括在內。實際上,“在機會成本(即被放棄的選擇)被理解之前,經濟學不足以稱為科學”。古典經濟學家根本沒有理解這一基本思想,而且其今天仍然被“馬歇爾主義的折衷分子所遮蔽”,在另外一段文字中,哈耶克有更好的表達,“被長期以來佔據主導地位,但乏味(wishy-washy)的馬歇爾主義折中分子所遮蔽”。另外,在哈耶克看來,“經濟學是能夠證偽理性主義的科學,因為真實無誤的理性知識是不充分的”,並且它能使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西方文明的破壞者是19世紀一些偉大的理性主義思想家,如邊沁、穆勒、羅素和凱恩斯”。因此,“很能迷惑人的不再是馬克思和恩格斯(Engels),蒲魯東(Proudhon)或列寧,而是凱恩斯、丁伯根(Tinbergen)、加爾佈雷斯和繆爾達爾(Myrdar)、里昂惕夫(Leontieff)和德沃金(Dworkin)等等。在我看來,他們是偉大的擴充套件社會的敵人”。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這樣的思想:
人們在市場不存在的情況下能夠知道的和在市場存在的情況下一樣多,這是像奧斯卡•蘭格那樣的人所犯的一個根本性錯誤,如他就聲稱在社會主義經濟中有效的經濟計算是有可能的。
簡而言之,在哈耶克看來,“愚笨的人是那些認為他們知道的比他們做的還多的人,也就是理性主義者”。
有一次,米塞斯寫到“使奧地利學派獨樹一幟,並使它獲得不朽聲名的是它創造了一個經濟行動的理論,而不是經濟均衡或無行為的理論”。[4]其後,哈耶克把米塞斯的思想擴充套件到一般層面,他在一張卡片中寫到:
奧地利學派的主要成就是它能切實地幫助人們梳理清楚那些研究相對簡單的現象的科學(宏觀經濟學和均衡模型)和高度複雜的現象的科學(真正的市場過程)之間必然存在的差別。
也許,今天對一個經濟學家的最好檢驗是他對這一根本性差別的理解。
註釋
1 本文最初發表於 Procesos de Mercado: Revista Europea de Economía Política, vol. I, no. 2, autumn 2004, pp. 121–124.
2 F.A. Hayek, 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 London: Routledge, 1976, p. 439.
3 Huerta de Soto, J. (2006). Money, Bank Credit and Economic Cycles, Auburn, AL: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2006, pp. 265–395.
4 Mises, L. von, Notes and Recollections, South Holland, IL: Libertarian Press, 1978, p. 36.

最後說兩個事:
其一,本週天(2.23)杭州閉門分享會,主題“2025年投資趨勢分析”,計劃開放20個名額,有意的朋友請跟我取得聯絡。
其二,想去香港開銀行賬戶和券商賬戶的朋友,我聯絡了那邊的朋友,可以在HK線下手把手帶你完成開戶。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跟我聯絡,掃碼加我微信即可,我給你發需要準備的東西。至於為什麼要去香港開戶,我在此前付費專欄文章裡有寫。
掃碼加我微信,註明杭州還是香港。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買一贈四,收穫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