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綜合自:央視綜合、央視新聞、國家衛計委等
感冒生病就要吃藥,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很多家長給孩子吃藥或者自己吃藥,多數都是憑藉以往的經驗,比如喝板藍根降火、頭疼發燒吃安乃近,卻很少有人瞭解:
“我國每年有約3萬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
“我國每年20萬人因用藥不當而致死”

最近央視一則關於“兒童用藥”的廣告
再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看完讓人實在心痛…
五歲,本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可以大聲唱歌,可以熱烈交流。但這些歡聲笑語只屬於別的孩子,小浠諾只能在無聲的世界裡掙扎……
五歲聾兒:
我想對媽媽說
我的世界很安靜
沒有一點點聲音
媽媽說我一歲的時候
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我特別愛笑
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

媽媽說3年前 我發高燒
用藥不當後
我的聽力越來越弱
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
我很努力聽
不過就是聽不到
媽媽我怕…
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只能遠遠地看著
有時候我會
大發脾氣 摔東西
媽媽 不是我不乖
只是想對你說話…
但著急說不出來

是我把媽媽氣哭了
但媽媽卻跟我說對不起…

因為用藥不當
我國每年約有30000名兒童
陷入無聲的世界
造成肝腎功能
神經系統等損傷的難以計數
我國現有3500多種藥品製劑中
兒童專用的僅有60多種
衣食住行
我們都給孩子專屬的呵護
但最需要專屬的藥品
我們卻忽略太多
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
兒童要用兒童藥!



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字!
不僅僅是看進我們的眼裡
更是在敲擊著無數家長的心!
那些愛笑愛鬧
應該健康成長的孩子
因為用藥不當影響了一生……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指出:
-
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耳聾。
-
每年約7000名兒童因用藥不當死亡。
-
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成人的4倍,兒童不合理用藥、用藥錯誤造成的藥物性損害更嚴重。
-
在兒童群體中,藥物中毒佔所有中毒就診兒童的比例,從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
-
從中毒年齡來看,0到14歲的藥物中毒兒童中,1到4歲兒童佔比最大。
那麼平時孩子用藥要注意什麼?
快一起去了解一下
哪些藥能吃?
哪些藥不能吃?
哪些藥會影響兒童健康?
-
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有可能損害兒童的聽神經,引起耳聾。
-
多黏菌素、去甲腎上腺素能引起兒童的腎臟損傷。
-
胃復安能引起一些兒童的腦損傷。
-
四環素、氟哌酸等藥物能影響幼兒牙齒、骨骼的發育。
-
感冒通能引起兒童血尿;滴鼻淨(萘甲唑啉)能引起兒童中毒等。
(以上內容出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

01:安乃近
安乃近是曾經的“退燒之王”,在所有退燒藥中,它退燒快而且價格還便宜。
但是,安乃近有個巨大的缺點,就是不良反應又多又嚴重,包括引發白細胞減少、腎功能損傷、急性造血功能停滯、致命性粒細胞減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蕁麻疹、剝脫性皮炎、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等一大串副作用。
各位家長千萬不要再給寶寶服用安乃近了!(包括成人也不推薦用!)
02: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可用於慢性關節炎(如骨關節炎等)的疼痛、手術和急性創傷後的疼痛、原發性痛經的症狀治療。但同時也有一定解熱作用,所以早期也用於退燒。
不過近年來,全球已發生多起與尼美舒利有關的重度肝臟損害的不良反應報道,所以目前此藥已禁止作為退燒藥使用。
而且早在2011年,我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就曾下發了一條《關於加強尼美舒利口服制劑使用管理的通知》。該通知規定:根據尼美舒利口服制劑不良反應監測報告,決定採取進一步措施加強尼美舒利口服制劑使用管理,調整尼美舒利臨床使用,明確尼美舒利禁止用於12歲以下兒童。
即便是成人使用,也應在至少一種其他抗炎藥治療失敗的情況下使用,且僅限於治療慢性關節炎的疼痛、手術和急性創傷後疼痛、原發性痛經等疾病。
阿司匹林也叫乙醯水楊酸,是一種歷史悠久且價格便宜的解熱鎮痛藥,誕生於1899年,用於治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風溼病,還可用於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形成,堪稱“萬靈藥”。
大人用或許沒事,不過如果用阿司匹林給寶寶退燒,則可能會讓寶寶喪命!
醫學研究表明,若兒童患流行性感冒、水痘等急性病毒感染且有發熱時,用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腦病合併內臟脂肪變性綜合徵”的危險,此病又稱瑞氏綜合徵,多見於4個月-5歲的兒童。兒童阿司匹林服用者比未服用者的發病率高出25倍,且與服用劑量關係不大,服用時間越長、年齡越小,越容易引發這種病。患兒可表現出過度疲勞、異常興奮、頻繁嘔吐、體溫升高和肝功能異常等症狀,死亡率達30%。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主張,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發熱的兒童不能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瑞氏綜合徵。而我國制訂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治療方案”中有過告誡:對發熱兒童停用阿司匹林。

對寶寶安全的退燒藥有二種:乙醯氨基酚、布洛芬
代表藥有泰諾林、撲熱息痛、必理通、小兒百服寧等。
它是常用的兒童退燒藥,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和成人。其退燒強度與阿司匹林相當(起效較快)但不良反應小,對胃腸刺激輕微,不影響血液凝固性,也不會引發瑞氏綜合徵,已被世界各國廣泛推薦和使用。該藥目前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高熱首選藥。
注意: 該藥使用不當的話會損傷肝臟,因為該藥經肝代謝,代謝產物中有極少量對肝細胞有毒性的羥化物,太小的寶寶肝臟解毒功能不全,應警惕會造成肝損害,所以服用該藥前一定要認真閱讀說明書,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代表藥是美林和芬必得。
布洛芬具有不良反應少、胃腸刺激輕的優點,對血象及腎功能的影響亦較小,退熱作用更為持久。平均控制退熱時間為5小時左右。
對於39℃以上的高熱,布洛芬的退熱效果比對乙醯氨基酚好。一般用於6個月以上高燒難退的寶寶,6個月以下的寶寶要慎用。
注意:布洛芬的作用排序是消炎、鎮痛、解熱。因此,它的首要作用是消炎而不是退燒。所以,即便寶寶到了可以服用布洛芬的月齡,家長也應嚴格按照寶寶體重精確計算劑量。
國家衛計委日前釋出最新《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明確推薦一批抗流感病毒藥物,這是流感診療方案時隔七年的首次更新!
其中西藥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等,中成藥包括連花清瘟膠囊、兒童抗感顆粒等。過去的抗流感明星藥物板藍根不在推薦之列。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用果汁送服藥物,或吃藥後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會中和鹼性藥物,或使藥物提前分解,降低藥效。
糖能抑制某些藥物的藥效,干擾礦物質和維生素在腸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與某些中藥中的蛋白質、鞣酸等成分起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03:剝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藥物一般對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壞,如剝去溶衣或壓碎服用,易產生不良反應。
用筷子撐開嘴巴,或捏著鼻子,在兒童的哭鬧聲中強行灌藥,易使藥物嗆入氣管,輕則引起呼吸道肺部發炎,重則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險。

兒童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受外來刺激時適應性調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時喂藥,藥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經,可反射引起喉部痙攣。
有些家長覺得成人藥藥效強,為使兒童儘早痊癒而用成人藥物喂兒童,是很錯誤的。比如治腹瀉時用諾氟沙星膠囊(氟哌酸),此藥對兒童腎臟有損傷;又如成人複方新諾明片,兒童長期服用會嚴重毒害其腎臟,還可誘發貧血症等。
有的家長急於求成,給兒童服藥時擅自加大劑量,這樣會引起兒童臟器中毒。如鎮痛類藥物服用過量,會傷及肝臟(中毒性肝炎)。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有些年輕的媽媽一見孩子發熱,就給孩子吃退熱藥。這樣做很容易掩蓋症狀,使疾病難以診斷。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適的。
而且長期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孩子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長期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內容出處:中國藥學會/[1] 劉俊英.兒童用藥防誤區[J].家庭醫學,2014,(2):15))

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
兒童要用兒童藥!
否則,後患無窮!
兒童用藥需要注意安全
成人的用藥安全也值得關注!

前段時間有媒體爆料
廣州一男子大學4年遵從醫囑用藥
身高竟然嚴重“縮水”
從171cm變成163cm
足足矮了8cm!

經診斷,原來廣州一男子為了治療乙肝,長期服用乙肝抗病毒藥物阿德福韋酯後出現骨軟化、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導致變矮。
該男子起訴葛蘭素史克及天津藥業、廣州花都區人民醫院一案有了判決結果:被告方廣州花都區人民醫院對原告損失承擔30%的賠償責任、被告方葛蘭素史克及天津藥業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看完真是一臉震驚!
平時吃藥真的要多留點心眼啊~
有人總結出這些“意想不到”的
藥品副作用!
你一定要警惕!

這8大藥品的副作用不容忽視
1、失憶
常見藥: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米拉帕(治療帕金森綜合症)
除了車禍,個別人服用這兩種藥物後也會失憶,幸好這種失憶只是暫時的!
常見藥:甲氟喹寧(預防和治療瘧疾)、米拉帕(對又是它,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藥物)
服用這兩種藥物後,極個別人出現可怕的幻覺……有多可怕?反正我不想知道。

常見藥: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治療胃炎的藥物)
男同胞們看過來!這兩種藥可能引起男性不可描述部位功能障礙,性慾減退。
常見藥:嗎丁啉(胃藥)
有乳腺增生的女性,服用可能導致乳腺增生加重、乳房疼痛。

常見藥:諾氟沙星(抗生素)
可能引起兒童骨骼發育異常,其他藥名末尾帶“沙星”兩字的藥物,也可能會對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
常見藥:利巴韋林(口服用於治療丙肝和出血熱,但國記憶體在濫用於呼吸道感染的治療)
對胎兒有致畸性,即使接觸低至 1% 的治療劑量也會產生明顯致畸,服用利巴韋林6個月內都應避孕。

常見藥:賽尼可(減肥藥)
服藥後如果吃高脂肪的食物,可能會突然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大小便失禁。
常見藥:甲硝唑、呋喃唑酮(抗生素);阿米替林(抗抑鬱藥);美索巴莫(治療肌肉痙攣)
有一天尿尿突然變成黑色或綠色,別慌,先看看是不是吃了上面幾種藥!
吃藥搭配禁忌多,千萬要小心!
除了藥物副作用,服藥時搭配錯誤,也會讓原本用來治病的藥一不小心就變成致病甚至索命的“兇手”!
頭孢+酒精:頭暈、休克
服用頭孢、甲硝唑等抗生素後喝酒,容易產生反應,輕者頭暈、噁心,重者休克,甚至死亡。
安眠藥+酒精:昏睡
安眠藥與酒精類飲料同服易導致昏睡,嚴重時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3、降壓藥、降脂藥+柚子:血壓驟降
柚子中含有的呋喃香豆素(記不住名字也沒關係)會使藥物迅速進入血液導致血壓驟降、心率減慢,嚴重時休克。
4、磺胺藥+醋:血尿
磺胺藥是常用的抗生素,與醋同食,容易在尿道中形成磺胺結晶,對尿路產生刺激甚至造成血尿。
5、布洛芬+茶:降低藥效
除了布洛芬,有很多藥都容易和茶水中的鞣酸發生反應,使藥不能發揮作用,服藥時不宜用茶水送服。
6、中藥+糖:不利吸收
中藥的成分複雜,容易與糖結合成難以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另外有些中藥就是借其苦味或其他異味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7、感冒藥+感冒藥:肝臟損傷
很多感冒藥含有乙醯氨基酚,每次服用量超過 1000 毫克,可能造成肝臟損傷,嚴重時會引起肝衰竭。含有乙醯氨基酚的藥物(如泰諾、百服寧、必理通等)不要同時服用。
8、藿香正氣水+頭孢:頭暈噁心
藿香正氣水是酒精製劑,和服用頭孢後不能喝酒是一樣的道理,容易引起頭暈、噁心,重者可致休克。
9、避孕藥+抗生素:避孕失效
新黴素、四環素、複方新諾明、氯黴素等抗生素會抑制腸道菌群,影響了避孕藥在腸道內吸收,達不到避孕效果。
10、碘酒+紅藥水:汞中毒
碘酒中含有的碘,會與紅藥水中的汞溴紅反應產生碘化汞,碘化汞是劇毒會侵蝕皮膚,造成傷口不癒合、潰爛,如果是同時大量使用還會造成汞中毒。

如果你不清楚這些用藥常識
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一定遵循醫囑
快擴散這一份愛!
讓更多家庭認知到用藥的重要性!
本文綜合自:央視綜合、央視新聞、國家衛計委等
推薦幾個不錯的微信公眾號:
財金瞭望(caijinlw)
財經聽潮(ID:tczjhzmx)政商縱橫(ID:zszh88)
政經瞭望(ID:qtzl3721)
財經要情(ID:caijingyaoq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