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將爺
今天,8月21日,上午11點,極目新聞發了條稿件,題目有點長,將近40個字,叫“出租屋去世女孩並非211大學畢業,官方:家屬稱沒扔掉骨灰,而是撒進了河裡”。

到了下午1點多,紅星新聞又發了稿件,題目略短了一點,也還是有30多個字,叫”當地縣委宣傳部回應“女子出租屋離世”:在寧夏三次公考均未進入面試環節“。

這是官媒對自媒體文章《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爭議內容的跟蹤報道。我目光所及,到現在為止,這是唯二的官媒跟進報道。
這兩家官媒的資訊主旨,都在主打兩個字,叫“反轉”。
湖北的極目新聞主要聚焦在死在出租屋女孩的家庭經濟情況和學歷問題;四川的紅星新聞主要集中於女孩“考公筆試第一,面試環節落榜”。
從總體事件框架和敘事主體上講,自媒體那篇文章不能算是錯得離譜。在一些具體細節上,確實又是翻車了。
雖然,我內心並不希望那號被判死刑。但,錯了就是錯了,要真讓付出代價,也談不上太委屈。
我們當然不能把民間敘事要求像專業採訪一樣做到精細準確,但是,事實錯誤確實又是寫作不能犯的底線。所以,我才一直說,不能讓觀點跑在事實前面。
當然,很多人也會說,一切都以採信官媒報道為準本身也未必合理。這個話題確實值得討論,畢竟,官媒翻車也是常有的事。
但,從新聞實踐層面來講,採信官媒報道仍是最優選擇。
尷尬的是,現在爛尾新聞爛得太兇了,但凡媒體能夠從多角度進行細節呈現,也不至於造成各種誤解誤讀誤傳現象。
事實上,即便是極目新聞和紅星新聞這兩家時下搶熱點新聞最兇的媒體,對這起事件的報道,也還是有大量遺憾。
比如,一個公民非正常死亡,到現在連死因都搞不清楚,這本身就很可悲。
今天我不談制度環境,只講常識人性,再說說自己的一些感想
根據極目新聞報道,這個女孩確實是寧夏固原某縣一個村裡的女孩,名字叫陳可。
我想還是叫她陳某更合適吧。
首先是陳某的學歷。現在弄清楚了,她上的大學,並不是北京的211高校,而是透過“專升本”,讀了北京工業大學的會計學。
之前自媒體說她是211大學畢業生,顯然,是個事實錯誤。
想必,應該是把“北方工業大學”誤當作是“北京工業大學”了。這兩校壓根就不在一塊,差別也不是一個檔次。
北京工業大學是工科名校,211,在外省招生的分數,經常要比北方工業大學高上百分。
我舉個例子解釋,就是二者都能稱為“北工大”,就跟南京大學和南昌大學一樣雙方奪得稱為“南大”。但,南京的還是比南昌的逼格高多了。
我老家農村,很多孩子出門在外讀書,有的甚至讀的就是野雞大學。但,父母說起來都很是牛逼,在北京讀的就說是讀北京大學,在上海讀的就是上海大學。
其實,有時就是野雞大學,只不過,那地方不是野地。
家庭經濟好的還好,家庭經濟不行的,讀這種學校就是連環災難。上學貴死人,出來找工作難死人。
陳某專科讀的是北京培黎職業學院,這個學校名字看上去有點怪,我之前完全是陌生的,乍看上去,還以為是個野雞大學,後來查了一下,確實是有正規辦學資質的高職院校。
反正,這學校性質,就如同姜萍讀的那個漣水中專一樣。不過,人家是帝都的職校,不是小縣城的職中。
陳某是從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出來的,雖然“專升本”讀到北方工業大學在本科學歷上沒什麼問題,但,這樣的學業經歷至少說明她底子不算厚,讀的學校沒有名校效應,在今天就業市場上,肯定沒有競爭優勢。
更何況,會計專業有多尷尬,我就不說了。
至於考公,這個底子就更尷尬了。如今清華北大的碩博生都擠破頭往街道辦裡死鑽,像陳某這樣的學生競爭力能有多強,恐怕難以樂觀。
事實上,當地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也回應稱,2018年、2019年陳某參加寧夏事業編統一考試,筆試排名分別為報考崗位第133名、65名;2022年參加寧夏公務員統一考試,筆試排名為報考崗位的第25名,均未進入面試環節。
這個鐵證拿出來了,其實就錘死了之前自媒體的“筆試第一,面試被刷”的說法。
這方面,顯然屬於嚴重失實。
我再說說陳某“家庭條件”這事。
報道援引當地官方人士說法是,陳某父母在家種地,農閒時打打零工,一天能掙百把塊。陳某還有個弟弟,在西安上班,是有資的。陳某父親因為患病,名下還有C類低保。
現在官方人士回應媒體,在詞彙拿捏上要比自媒體作者圓潤多了。
談C類低保,談家庭保障,很節制,很含蓄,很有餘地。
我翻譯一下,就是陳某家經濟確實不咋地,但有政府兜底嘛,這個家庭是生活是有保障的。說白了,窮是窮了些,但活著 沒問題的。
在這種條件,再回過頭來看陳某的人生,不能不說,是有些殘酷。
陳某到北京讀的大專,接著是在北京讀“專升本”,我估摸一下,這個過程基本上得五六年。
從18歲出門到遠門,到33歲客死異鄉,在這種普通底層家庭,如果這個女孩15年沒能給家庭帶來一定經濟回報,確實也是個難以承受的負擔。
可以肯定的是,陳某這種情況,對普通家庭來說,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一方面是經濟落後,一方面是觀念落後,雙重夾擊之下,當然要警惕出現悲劇。
還有一點,那個自媒體說女子家屬扔掉其遺物,還打算扔掉她的骨灰,這個也被官媒更正為是家人根據當地風俗,把骨灰撒盡河中。
這可能是因為不瞭解地方風俗造成的錯誤解讀,容易給人產生父母對子女太過殘忍。報道上說,陳某父母非常傷心。
當然,陳某父母對待親情到底怎樣,確實也不好說。比如,報道中說,陳某逢年過節買東西去看她頻頻陳武,而陳武則和陳某父母多年不來往。
農村人的人性、親情、倫理,有時複雜怪誕到你難以相信。陳某生活在這種家庭,內心到底如何,肯定是個巨大疑問。
最後,我還要說個自己觀點,官媒報道的細節,表面看上去,似乎確實沒有自媒體顯得那麼悲情,官方人士回應家庭經濟、上學考公也很客觀,但,這種報道仍然停留在框架下層面。
更深的細節,肯定是這個家庭這些年揹負的生活重量,以及這個出租屋女孩生前的心靈史。
細節決定真相,細節決定疼痛,細節決定深度。
關於一個女孩死在出租屋,最值得關注的細節,怎麼可能只是“就讀學校”“考公分數”這些淺表性問題呢?
所以,在我心中,這種追蹤報道,也是太浮躁,太浮淺。
但,我又很能理解其中的無奈,甚至,敬佩於這些媒體的努力。
很多深刻的東西,就如同一根爛尾,只能藏在我們自己的身體裡。
或許,弄清那個叫陳可的女孩隱秘心思,才是關於這個時代最有深度的答卷。
PS:全文完。凡2589字:在小號說說這個新聞的感想,不敢發主號,也只敢簡單說說,歡迎大家參與表達。請大家掃下面二維碼,加好友以保能及時找到我,謝謝各位!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影片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推薦閱讀:
反對摜蛋”的傻蛋,如此扯蛋只因媚舔心理很陰暗
鄉居生活隨想錄:眾神歸位,小丑橫行人間從萬年縣到蘇州,多少才子佳人終是南柯一夢董宇輝終於配合所有人完成了“去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