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巴黎的真實影展剛剛落下帷幕,今年,有37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入選競賽單元,長短片共同競賽,從10分鐘到119分鐘不等。其中,有三部華語片入圍,分別是王彬煜導演的短片作品《過去未來的陣痛》(About the Pink Cocoon),李珞導演的長片作品《Air Base》,以及徐乙漾導演的短片作品《鱷魚手記》(Notes of a Crocodile)。其中,《鱷魚手記》喜獲最佳短片,徐乙漾導演的前作《花花世界》曾入圍2022年法國真實影展。《過去未來的陣痛》獲得Tënk短片獎,詹姆斯·班寧 (James Benning)憑藉《小男孩》(Little Boy)獲得真實電影大獎。
法國真實影展

2025年第47屆法國真實影展(Cinéma du Réel) 2025年3月22-29日在法國巴黎舉辦(因為蓬皮杜藝術中心適逢裝修調整,本屆影展的部分展映活動將移至拉丁區四家指定的合作影院——L'Arlequin、Reflet Médicis、Saint-André des Arts和Christine Cinéma Club)。該影展由真實電影創始人、法國紀錄片大師讓·魯什參與創立。法國真實影展可稱之為法國紀錄片行業交流的中心,也是全球紀錄片製作者的重要聚集地。作為極具探索性的電影節,每年該影節都會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作品,向公眾呈現多種多樣的紀錄片形式和電影手法。
紀錄片競賽單元
最佳短片

鱷魚手記 Notes of a Crocodile
柬埔寨、中國、加拿大 / 18分鐘
徐乙漾 Daphne Xu
聽聞一座未完工的建築裡滿是鱷魚,一位中國女性來到了金邊。她沿著湄公河行走,尋找一位失散的朋友。
本片曾入選2024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波長單元(Wavelengths)。
導演介紹:
徐乙漾·Daphne Xu(加拿大/中國),華裔藝術家,電影製作人,出生於多倫多,目前定居於紐約。她於2018年在哈佛大學感官人類學實驗室開始創作影片影像。她的作品聚焦於不同變遷之地,回應了女性與流離失所者的內心世界。作品包括 《千年舞臺》(2020)、《花花世界》(2022)、《乒乓》(2024)、《鱷魚手記》(2024)。
授獎詞:
本獎項旨在表彰一部以情感重拳擊穿我們胸膛的影像傑作——它用旋渦般的能量與嚴謹敘事令人目眩神迷,僅憑几筆精準的電影筆觸,便勾勒出盤根錯節的人性、政治與經濟糾葛。這部遊走於灼熱夢境與冷峻現實交界處的短片,以鏡頭為鑿,鑿開一方蘊含失去、愛戀與渴求的浩瀚宇宙,讓觀眾在虛實交疊的敘事迷宮中,親歷靈魂震顫的觀影奇旅。
Tënk 短片獎

過去未來的陣痛 About the pink cocoon
中國 / 30分鐘
王彬煜 Binyu Wang
在溫州的一家醫院中,我與鏡頭陪伴著二姐以及她肚子裡即將誕生的生命。臨產在即,家庭中四代女性們對新生命的猜測、期許,媽媽與外婆對生男孩的執念,她下體的陣陣墜痛、過往創傷的隱隱刺痛都在這粉色繭房中不斷交織、迴響、發酵。
本片曾獲得2024年海上影展暨論壇“新銳紀錄短片競賽”單元實驗探索獎。
導演介紹:
王彬煜,1998年出生於浙江溫州,碩士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導演系,《過去未來的陣痛》是他的首部短片。
頒獎詞:
我們應該如何分享至親的私密情感?如何體驗全然陌生的經歷?獲得本年度Tënk短片獎的創作者在一個特殊的場域中,對男性與女性之間的關係發問,最終重新定義了“家庭電影”。固定的鏡頭專注地觀察著四代女性,溫暖的光線輕柔地將她們包圍。
《過去未來的陣痛》是一部拓展世界觀的作品。它既印證了情感紐帶的力量,也體現了人物狀態的多重轉變——一位女性成為母親;與此同時,一位男人從女性空間的入侵者變為見證重要時刻的來賓。

小男孩 Little Boy
阿根廷 / 104分鐘
詹姆斯·班寧 James Benning
影片介紹:
這是一部以孩童清澈目光回望歷史、警示未來的電影,與導演1984年創作的經典之作《美國夢:失而復得》(American Dreams: Lost and Found)互為映象。
導演介紹:
詹姆斯·班寧(生於1942年)是一位美國獨立電影製片人和教育家。在他40年的職業生涯中,本寧拍攝了超過25部長篇電影,並在世界各地的許多不同場所放映。班寧用未經剪輯的原始影像呈現地貌的概念和風景的沉思,四十年來拍攝一直是以地名為名的展現美國不同城市和自然景觀的16毫米短片。自1987年以來,他在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任教,被稱為極簡主義電影人。
授獎詞:
2025年年度真實影展大獎授予了一部兼具詼諧、精準與看似簡單卻深藏巧思的作品。這部影片對美國身份認同與集體可能性進行了深刻反思,出自一位五十餘年來持續探索這些議題的導演之手,堪稱一部緊迫而應時的傑作。
國際單元最佳影片(兩部)

集體獨白 Monólogo Colectivo
阿根廷 / 104分鐘
傑西卡·莎拉·林蘭 Jessica Sarah Rinland
影片介紹:
在阿根廷廣袤的土地上,一座座動物園與動物庇護機構星羅棋佈,私密而零散的瞬間正在這裡悄然綻放。當這些機構的往事被層層揭開,人們看見守護者晝夜不息地照料著籠舍中的生靈,在跨越物種的凝視中,人與動物正編織著超越想象的羈絆。那些被鐵欄阻隔的生命,在飼養員佈滿繭痕的掌紋裡,在獸醫寫滿醫囑的深夜臺燈下,悄然溶解了物種的邊界,凝結成超越語言的生命共同體。
導演介紹:
傑西卡·薩拉·林蘭(Jessica Sarah Rinland,1987年生),英阿雙籍藝術家,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曾獲得哈佛電影研究中心獎學金殊榮,她曾創作冥想式博物館保育主題作品《那些在遠處看起來像另一個的東西》(Those That, at a Distance, Resemble Another, 2019)《黑色池塘》(Black Pond 2018)等一系列紀錄片作品。

In the Manner of Smoke
美國、英國 / 90分鐘
Armand Yervant Tufenkian
影片介紹:
影片源於導演親歷火情瞭望員的真實經歷,透過意識流漫遊與細緻觀察,將倫敦風景畫家與加州資深瞭望員的命運軌跡編織成互文性敘事。作品深刻反思媒介技術(從繪畫到森林防火監控)對山火景觀再現方式的形塑效應,尤其聚焦目擊體驗中肉眼見證與科技中介的張力關係。最終,不同時空的影像碎片在銀幕上生長為有機整體,構建出多重視角既獨立又共生的影像生態系統,恰似山火餘燼中萌發的新生植被。
導演介紹:
傑西卡·薩拉·林蘭(Jessica Sarah Rinland,1987年生),英阿雙籍藝術家,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曾獲得哈佛電影研究中心獎學金殊榮,她曾創作冥想式博物館保育主題作品《那些在遠處看起來像另一個的東西》(Those That, at a Distance, Resemble Another, 2019)《黑色池塘》(Black Pond 2018)等一系列紀錄片作品。
授獎詞:
2025年國際大獎由兩部在影像本體論層面展開深度對話的作品共享。它們共同聚焦於影像工藝的詩意淬鍊,以及人類對自然掌控力的永恆辯證。
Tufenkian的長片首作充滿巧思、令人驚喜,對再現的邊界本身展開反思;Rinland的作品則探討了關懷與暴力、勞動與觸覺的微妙關係。
整理:Silvia
編輯:張先聲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