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烘焙第一股”退市,創始人說很心痛

克莉絲汀的輝煌已成過去,它的興衰反映了傳統品牌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的脆弱與困境。

傳統與創新的博弈,克莉絲汀未能及時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最終被新興品牌的創新與網紅化浪潮所超越。

烘焙行業的競爭加劇讓很多老牌企業難以為繼,克莉絲汀的失敗是對零售行業快速擴張與追求短期效益的深刻警示。
作者 |  和二
來源 | 聯商網ID:lingshouzixun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在上海,“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曾經是被人羨慕的高階糕點品牌。巔峰時期,它在長三角地區擁有一千多家店,不少大公司在員工生日、各類節假日會發放它的抵用券,乃至於拿著克莉絲汀的蛋糕券、月餅券會被視為很高階很有面子的事情。
這家由臺灣人在上海開辦的知名糕點品牌,從1992年開出第一家店直至今日,歷時32年終於“壽終正寢”,退出歷史舞臺。
從昔日的烘焙巨頭到如今的退市命運,其興衰歷程引人深思,也再次引發了對老品牌如何適應市場變化的討論。
克莉絲汀退市,旗下門店全關
12月13日,克莉絲汀釋出公告稱,其在12月12日收到香港聯交所函件,經審慎考慮所有事實及證據,以及本公司及聯交所上市科提交的全部陳述後,上市覆核委員會決定維持上市委員會撤銷本公司上市地位的決定。克莉絲汀將在12月27日被撤銷上市地位。
12月16日,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回應九派財經稱:“克莉絲汀即將退市這件事讓我很心痛,我用二十多年辛辛苦苦把這個孩子培養出來,最多的時候員工1萬多人,現在被轉移資產搞成這樣。我對不起供應商,對不起消費者,對不起被拖欠工資的無辜員工們。”
實際上,此次克莉絲汀終於接受聯交所的除牌通知,已經經過了一輪的掙扎求生。從2023年4月3日起,克莉絲汀就開始暫停買賣股票,停牌至今近21個月。今年10月18日晚,克莉絲汀釋出公告稱,因克莉絲汀未能滿足所有的上市復牌指引,港交所決定取消克莉絲汀的上市地位,即對克莉絲汀做出除牌決定。
克莉絲汀當時表示,根據上市規則,其有權於10月23日前要求港交所覆核委員會覆核除牌決定。如果克莉絲汀不申請覆核,其將在10月29日上午9點正式取消上市地位。在這之後,10月23日,克莉絲汀提交了申請,要求覆核除牌決定。
到目前為止,克莉絲汀所有門店都已經關閉。克莉絲汀蘇州一分店電話接線人員告訴九派財經:“目前公司已經停工停產,所有門店都關停了,員工都離職了。我們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登記消費者卡券剩餘的金額和資訊,如果後續有處理辦法會通知消費者。”
統計顯示,2019年克莉絲汀共關閉了117家門店,2020年關閉了99家門店,2021年關閉了55家門店。自2022年12月起,克莉絲汀旗下所有門店均已暫停營業。2023年3月,克莉絲汀總部人去樓空。
由於門店全關,以至於無法正常交出財報,克莉絲汀從2023年4月3日起就開始停止買賣股票。也就是說,事實上早在一年之前,克莉絲汀在港股就已經“嚥了氣”。去年3月份,羅田安對外公開發聲稱:“(門店)很難再開了,希望(克莉絲汀)早日破產清算。”
直到如今,還有不少消費者手裡持有克莉絲汀的購物卡,據潮新聞報道,杭州一位克莉絲汀的老顧客,目前手頭上還有七百多元充值卡和消費券。2023年年初,她發現自己常去的克莉絲汀寶善店已改頭換面成其他品牌的麵包店。
此前,克莉絲汀被曝無法向消費者兌付的卡券金額超2.5億元,拖欠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5700萬元。對此,羅田安表示:“克莉絲汀目前欠消費者的充值款不止2個多億;我希望能追回被管理層挪用的資產,或者經過破產重組,讓克莉絲汀這一品牌恢復運營。”
早在2022年,宏觀環境的影響成為克莉絲汀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年7月份,克莉絲汀官網釋出公告稱:2022年經營發展一度陷入停滯。但克莉絲汀仍在“頑強地不斷拼搏,嘗試重新出發”,目前已著手工廠復工的各項準備工作,所有門店將於8月1日對外營業。克莉絲汀同時承諾,因疫情停業期間到期的卡券,待門店恢復經營後仍可消費。
羅田安在當時表示,待兌付的預付消費券金額達到2.5億元。羅田安承諾,憑藉企業名下的工廠、裝置和部分門面房、不動產等資產等理論上是可以兌付的。但他同時又表示,資金已經挪用到別處。

創始人被放逐,內亂是根源?
作為創始人,羅田安對克莉絲汀有著深厚的感情,曾多次想透過破產重組的方式以挽救奄奄一息的克莉絲汀,但遺憾的是,大廈將傾,無力迴天。而另一方面,羅田安甚至早已經被克莉絲汀後來的管理層掃地出門。
去年6月份,羅田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已向香港警務處進行了報案,質疑克莉絲汀管理經營者的賬目問題,“如果相關部門經過一系列調查後,最終可以讓克莉絲汀破產重整,那麼我非常希望可以讓有能力也有心做好克莉絲汀的人來‘接盤’。”
羅田安將克莉絲汀的隕落歸罪於“資本”。“我一手創辦的克莉絲汀如今變成這樣,我很心痛。作為‘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本該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隨著一些追求賺快錢的基金進入,管理層出現分歧甚至內訌,導致很多戰略無法實施,最終掉隊。”
根據公開資料,克莉絲汀是烘焙產品連鎖經營商,自1993年起生產及銷售烘焙產品,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投資烘焙企業之一。初出茅廬的克莉絲汀以其高階的定位,精緻的產品設計和生產以及位於核心位置的店面形象,很快在上海市場站穩腳跟,贏得頗具“小資情調”生活方式的人士喜愛。
2009年,克莉絲汀收購杭州丹比,其烘焙版圖進一步擴大。官網資料顯示,彼時,克莉絲汀在杭州擁有一間烘焙廠、35家零售門店。2012年,成立20週年之際,克莉絲汀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上市。
上市後的克莉絲汀即開始走下坡路。2014年,克莉絲汀出現部分門店虧損,導致閉店,門店總數從2013年的1052家減少至2014年的952家,一年減少100家。2013年至2021年,克莉絲汀連續9年虧損,營業收入也逐年下降。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24億元、-1.1億元、-1.7億元。
2017年11月,克莉絲汀的不良業績導致公司創始人與投資人之間發生“決裂”,創始人羅田安遭到股東洪敦清、林煜等人聯合罷免下臺,改由執行董事、南京銀杏湖山莊董事長林銘田擔任主席。不料,林銘田只做兩個月就閃電“撂挑子”,公司只好再推舉新主席朱永寧。
對於朱永寧,羅田安痛批其沒有烘焙背景無法帶領公司突破困境。2018年11月,朱永寧被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列為債務失信人,被限制消費,不準搭高鐵與飛機。羅田安表示,“這樣的人適合做董事長嗎?”
2019年7月5日,羅田安掌控的公司佔有克莉絲汀全部已發行股本的18.24%,該公司發出書面要求,要求即時委任羅田安、羅勝傑、林國偉擔任執行董事;委任羅田安的妻子任秦華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罷免詹益昇、徐志明、朱永寧、陳石擔任董事。但是,羅田安想要發起的“奪權”最終因反對票達到55%未能透過,羅田安重回上市公司董事會的計劃就此擱淺。
2020年5月,羅田安向港交所遞交實名舉報信,稱朱永寧透過非法手段獲得股權和投票權,上市後的不斷內鬥拖垮了公司,朱永寧則稱羅田安“不誠信,一片謊言”。
爭奪,宮鬥,讓本就業績不佳的克莉絲汀雪上加霜。加之三年不利宏觀因素影響,而市場端大量新興烘焙品牌趁機崛起,克莉絲汀的宿命早已無法避免。

國為什麼錯失時代的風口?

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烘焙食品零售市場規模達5614.2億元,同比增長9.2%。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著人均消費水平的增長及餐飲消費結構調整,中國烘焙食品行業消費需求旺盛,上下游產業快速發展,市場將進一步擴容,預計2029年市場規模將達8595.6億元。
近年來,烘焙行業競爭激烈,行業迭蕩之下,湧現了大量新興品牌,它們以產品創新、營銷創意和網紅化思維構建新的品牌認知,作為老牌烘焙品牌,克莉絲汀相對於新品牌無疑具有明顯的優勢,尤其在品牌認知度,門店規模以及產品供應鏈、生產工藝方面。
在新舊品牌的交戰之中,有克莉絲汀這樣的老品牌隕落,而一些新興的網紅化烘焙品牌也很難做到“長紅”。去年以來,虎頭局、昂司蛋糕、墨茉點心局、LENÔTRE雷諾特等前兩年的知名品牌,不斷退化網紅色彩,甚至線上下開啟規模收縮模式。
筆者認為,傳統烘焙品牌和網紅化新興品牌兩相比較,雙方所欠缺的,恰恰正是對方的優勢。像克莉絲汀這樣的老品牌需要不斷創新,構建新的產品特色和品牌活躍度;而對於新興品牌來說,所需要是傳統品牌更堅硬穩固的經營效率,從品質控制到門店規模,從供應鏈體系到穩定的受眾人群。
克莉絲汀的倒掉,是一個傳統烘焙時代結束的縮影,當網紅化崛起,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既是希望,更是巨大的考驗。
厲玲指出,無論是烘培還是咖啡,或者服裝,為什麼走不長走不遠?就是我們一直不強調加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總是追著就跑,過去有這樣機會,現在真的沒有了。“我真心希望大家,你沒有進入烘培行業你別進,已經進入的你好好去想,怎麼樣吸取別人的教訓,取得自己的長足的經驗,把這個品牌真正的做好,零售一定有未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