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初,上海的街頭依舊籠罩在冬日的寒意中,但“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可能再也無法等到春天的來臨。
近日,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這家由臺灣人在上海創立的知名糕點品牌——新增了一則破產審查案件。歷經32年的輝煌與波折,克莉絲汀最終未能逃脫市場的殘酷洗禮,將走向破產。據悉,該公司不僅無法兌付消費者手中的卡券,涉及金額高達2.5億元,還拖欠了供應商貨款和員工薪酬,總額約5700萬元。這一系列財務危機,無疑加速了其走向破產的步伐。
事實上,克莉絲汀的衰落早有預兆。早在去年12月,公司就釋出公告稱,香港聯交所決定維持撤銷其上市地位的決定。12月27日,克莉絲汀正式被摘牌,結束了其在資本市場的旅程。這一訊息無疑是對這家老牌烘焙企業的沉重打擊。
克莉絲汀的故事始於1993年,作為最早一批外資投資的中式烘焙店,它曾經在長三角地區擁有超過千家門店,風頭無兩。2012年,正值公司成立20週年之際,克莉絲汀成功登陸港交所,被譽為“烘焙第一股”。上市初期,公司股價一度衝高至1.7港元/股,市值突破20億港元,可謂風光無限。然而,好景不長,克莉絲汀的股價自那以後便一路下滑,最終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死於高層內鬥
1992年,臺灣商人羅田安在上海創立了克莉絲汀,開啟了一段烘焙行業的傳奇故事。憑藉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和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嗅覺,克莉絲汀迅速崛起,成為中國大陸烘焙市場的領軍者。短短數年間,它不僅構建了龐大的連鎖門店網路,還將業務拓展至咖啡、茶飲等多個領域,打造了一個多元化的餐飲帝國。2012年,克莉絲汀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20億港元,成為烘焙行業的標杆企業,風光無限。
然而,輝煌的背後暗藏危機。自2015年起,克莉絲汀的經營狀況開始急轉直下。公司內部管理問題頻發,供應鏈混亂、成本失控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與此同時,烘焙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口味和消費習慣也在快速變化。遺憾的是,克莉絲汀未能及時調整戰略,依然固守傳統的產品線和營銷模式,錯失了擁抱新消費趨勢的機會。尤其是在電商和外賣平臺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克莉絲汀對新渠道的重視不足,導致其市場份額被新興品牌不斷蠶食。
更令人唏噓的是,克莉絲汀的內部紛爭愈演愈烈,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創始人羅田安與現任董事會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雙方圍繞資金使用、管理層決策和股東權益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博弈。羅田安公開質疑公司2022年6月配股所得資金的去向,認為這些資金並未用於公司正常運營,而是被轉移至其他賬戶。他甚至計劃向港交所舉報,要求徹查此事。
對此,克莉絲汀董事會迅速回應,否認了羅田安的指控,並承諾公開物業出售情況以證明資金用途。執行董事朱永寧強調,公司資金緊張主要是受疫情影響,而非資金濫用。他還指出,羅田安的指控毫無依據,並稱配股資金已全部用於維持公司運營。然而,這並非雙方首次交鋒。早在2017年,羅田安就因股東罷免而失去公司控制權,此後多次試圖重掌大權卻屢屢受挫。2020年,羅田安還曾實名舉報朱永寧透過非法手段獲取股權,導致公司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
朱永寧的背景也成為爭議焦點。作為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的碩士,他曾在金融行業深耕25年,擔任過國泰君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要職。然而,羅田安質疑其缺乏烘焙行業經驗,認為他無法帶領公司走出困境。這種專業背景與管理能力的錯位,進一步加劇了公司內部的信任危機。
隨著內鬥的持續升級,克莉絲汀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近年來,公司業績持續虧損,線下門店大規模關閉,甚至依賴股東貸款勉強維持運營。2022年12月,克莉絲汀因拖欠貨款、工資等約5700萬元,銀行賬戶被凍結,旗下所有零售門店被迫暫時關閉。這一系列危機不僅讓公司陷入絕境,也讓其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似乎在上市後,股東們不再關心主頁面包烤得好不好,他們只關心錢該怎麼分?
根據資料,從2017年到2019年,克莉絲汀的CEO換了好幾任,董事會成員也頻繁更替。高管如走馬燈般輪換,公司戰略朝令夕改,克莉絲汀的管理層陷入了混亂,經營能力大大減弱。
港交所對此事高度關注,已介入調查並表示將依法處理。同時,港交所提醒投資者密切關注克莉絲汀的動態,以規避潛在風險。業內人士指出,內鬥已成為克莉絲汀發展的最大障礙。在烘焙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公司內部的不穩定和創新能力匱乏使其舉步維艱。如果內鬥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克莉絲汀的未來將充滿不確定性。
多年未曾盈利,老闆賣樓抵債
自2023年4月3日起,公司股票便因財務問題暫停交易,而其門店也陸續關閉,無法正常運營。2024年10月18日晚,港交所釋出通知,因克莉絲汀未能滿足上市復牌條件,決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然而,克莉絲汀並未放棄最後一絲希望。根據上市規則,公司有權在10月23日之前向港交所覆核委員會提出覆核申請。若未提出申請,其上市地位將於10月29日上午9點正式被取消。最終,克莉絲汀在10月23日提交了複核申請,但最終仍未能改變被退市的命運。
曾經,克莉絲汀在全國擁有超過1000家門店,但如今這些門店均已歇業。2012年3月9日,克莉絲汀的股價曾達到1.72港元,市值高達17.1億港元。然而,停牌時其市值已縮水至6909.69萬港元,令人唏噓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起,克莉絲汀開始出現虧損,此後連續9年虧損,再未實現盈利,累計虧損金額超13億元。
如今,搜尋“克莉絲汀”官方公眾號,最後一次更新停留在2022年9月2日。而在大眾點評網,其門店資訊也已無法查詢。
克莉絲汀的困境始於2022年7月,當時公司被曝光上海幾乎所有門店暫停營業,待兌付的預付卡券金額超過2.5億元,同時存在拖欠門店房租、員工工資等問題。8月,公司曾宣佈部分門店重新開業,似乎帶來了一絲希望。然而,2023年3月10日的一則公告再次澆滅了市場的期待:公司現金流緊張,支付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和員工薪酬出現延誤,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金額高達人民幣5700萬元。由於拖欠貨款,部分供應商已採取法律行動,凍結了公司的銀行賬戶。
克莉絲汀在公告中表示,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集團的運營,自2022年12月起,公司已關閉旗下所有零售門店。此外,公司執行董事名下的南京千萬豪宅也被拍賣,所得款項用於支付員工成本、原材料及租金等開支。
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曾無奈地向媒體表示:“很難再開了,希望早日破產清算。”他還反思道:“2012年公司上市後,人心膨脹,無人認真經營。股東們整天詢問各種投資專案,意見不合後甚至開始倒戈。”這段經歷或許也反映了克莉絲汀從輝煌走向衰敗的深層次原因。
中式點心,行業大洗牌
在2021年前後,中式點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熱潮,成為市場上的新寵。以虎頭局、墨茉點心局、瀘溪河、澤田本家、祥和餑餑鋪等為代表的中式糕點品牌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資本的追捧,一躍成為年輕人的“新寵”。
據美團點評釋出的《2019年中國烘焙門店市場報告》統計,彼時中式糕餅的全國門店數量已經突破5萬家,成為烘焙行業中的第二大細分品類。
這一賽道的火爆,從融資市場的表現中可見一斑。在短短兩年間,眾多中式烘焙品牌頻繁獲得融資,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例如,“初代中式點心網紅”鮑師傅不僅完成了天使輪和股權融資,還在2021年傳出啟動新一輪融資的訊息,估值高達100億元;2020年成立的墨茉點心局迅速完成了5輪融資,單店估值超過1億元;以復興中式糕點為使命的虎頭局渣打餅行也相繼完成了天使輪和近5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澤田本家獲得了何伯權、天圖資本的首輪融資;百年非遺老字號祥禾餑餑鋪完成了首輪過億元融資;而南京的瀘溪河也被傳獲得了美團龍珠的融資,金額高達4億至8億元……
與此同時,許多尚未完全爆紅但已經小有名氣的新中式烘焙品牌,如吳酥生、詹記等,也受到了風險投資機構的重點關注。
具體來看,當時排名靠前的中式點心品牌背後都站著知名的投資機構。例如,墨茉點心局背後有美團龍珠、今日資本、番茄資本、源來資本、元璟資本等;虎頭局背後有環球老虎基金、紅杉中國、IDG資本、紀源資本、挑戰者資本等;澤田本家背後有天圖投資、今日投資等;鮑師傅則獲得了天圖資本、崑崙資本的投資……
不難發現,這些站在風口上的中式烘焙品牌,都得到了資本的大力扶持。在資本的推動下,它們開始迅速擴張,拓店勢頭迅猛,彼此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競爭。
然而,當熱潮退去,留下的卻是一地雞毛。2023年,國內烘焙門店的增長率開始下滑。2019年美團評選出的TOP100烘焙商家中,到了2023年已有39家停止營業,32家減少了門店數量。
進入2024年,烘焙賽道的洗牌進一步加劇。資料顯示,我國共有與烘焙相關的企業超過104萬家,其中2023年1月至12月新增企業7.3萬餘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僅增長了2.6%。從地域分佈來看,廣東、山東和江蘇的企業數量位居前三,分別達到11.9萬餘家、10萬餘家和7.1萬餘家。從企業成立時間來看,27.6%的企業成立於最近1至5年,而成立於5至10年的企業佔比為32.3%。
與此同時,烘焙行業的高階和老牌品牌也未能倖免於難,紛紛遭遇困境。除了老牌面包品牌克莉絲汀的閉店退市,甜甜圈巨頭唐恩都樂也黯然退出中國市場。曾經風靡一時的牛角村被曝破產清算,而初代“烘焙王者”85度C在全國多地的門店也紛紛歇業關閉。深圳的高階烘焙品牌昂司蛋糕關閉了全部門店,被譽為“法甜界天花板”的LENÔTRE雷諾特法式西點也關閉了在中國內地的最後一家門店……
其中,虎頭局的興衰尤為引人注目。2019年,虎頭局從長沙起步,迅速嶄露頭角。2021年至2022年初,是虎頭局的高光時刻。僅在2021年,它就完成了兩輪融資,背後站著老虎環球基金、紀源資本、紅杉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然而,隨著新中式烘焙熱潮的退去,虎頭局的擴張步伐也逐漸放緩。
2023年成為虎頭局命運的轉折點。年初,虎頭局和瀘溪河先後獲得融資,但隨後虎頭局便深陷倒閉、裁員、債務等負面傳聞。這一年,虎頭局被頻繁曝光上海總部人去樓空、全員離職,員工集體維權的訊息。儘管虎頭局創始人胡亭在2023年3月出面否認倒閉傳聞,並表示正在努力恢復,但到了4月,虎頭局陸續關停了天貓、抖音、拼多多、得物等線上渠道的旗艦店。最終在2024年1月,虎頭局因無法繼續支撐,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式。
如今,克莉絲汀已然成為又一個倒下的烘焙品牌,但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個。至於下一個倒下的品牌會是誰,只能交給時間來揭曉答案。
本文轉載自: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王濤。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最新話題:停車場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