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自:小風小浪
ID:vistawenyu
《封神三部曲》屬於從IP到演員,粉圈屬性都很突出的那類電影。
但我總覺得烏爾善在這一年半里沒有繼續學習《高質量媚粉:從入門到精通》,倒是反覆研讀了《被討厭的勇氣》。
雖然把觀眾尊稱為“榮譽出品人”,感謝的話從各種宣發場合一路說到了電影片尾↓
可號稱是被“榮譽出品人”們抬上來的《封神第二部》,幾乎沒有討好到任何一類觀眾或粉絲。
至少,不論你出於什麼原因買了票走進了影院,都有極大可能滿頭黑線地走出來。
如果你是衝著英雄史詩的故事來的,那麼恭喜你浪費了人生中的兩個多小時。
因為這部電影並沒有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遑論什麼史詩感。
其實你只需要花費三十秒看一眼電影的官方海報;
你看見有將軍、有神仙、有各種妖魔,有兩撥勢力要幹架,有四個字“戰火西岐”——
就意味著你已經看完了電影正片80%的內容。

因為電影就拍了發生在西岐的無窮無盡地混戰,包括但不限於將軍近身肉搏、妖魔放招鬥法等。
兩小時漫長混戰告一段落後,電影也就戛然而止了。
螢幕突然變黑,映出“導演 烏爾善”五個大字宣告正片結束的一刻,我內心三連:“啊?這就完啦??這演了個啥???”
《封神第一部》講了一個完完整整的少年覺醒故事,包括崇拜偶像的坍塌、自我認同的重建、到最後完成反抗。
這個故事輸出了核心價值觀“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創造了冀州城勸降、四大質子弒父、火燒祖宗祠堂等有嚼頭的名場面。

但這些東西第二部統統沒有。
一整部電影打來打去的進度條都走完了,武王伐紂的進度條只走了一毫米,照這麼打下去,我夠嗆能在退休前看到開榜封神。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真的難以相信,一部電影最有效的情節推進居然出現在三個片尾彩蛋部分;
(雖然這三個
相比正片而言
資訊量極高的彩蛋,也很像是出於導演不知道如何剪輯安排時間線,怎麼把副線發展穿插進正片裡)
《封神第二部》就拖沓到了如此地步。
至於這把戰火錘鍊出了少年怎樣的英雄品格?對天下共主的誕生起到了什麼作用?或者想傳遞給觀眾什麼思想?

不好意思,一概沒講。
而如果你是衝著震撼的視聽效果進了電影院,那麼你將有幸重溫童年記憶裡的一種無助——
你只是誇了一句某道菜好吃,於是你媽接下來的半個月一天三頓連續做這道菜,還哐哐往你碗裡狂夾的那種無助。
這道菜就是《封神》裡的大場面打鬥戲。
烏爾善真的很怕觀眾看不出他這是大成本、大製作,於是力求恢弘、力爭炸裂;
努力到鄧嬋玉率領的八百士兵,一轉頭就裂變成了烏泱泱黑壓壓的巨型軍陣。

光人多還不過癮,還得搬出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神仙術士,又創造出各自不同的法術、招式,幹起架來一言不合就開大;


於是觀眾就能在螢幕上看見各種炫酷特效狂轟濫炸、讓人眼花繚亂,但缺乏美感。
第二部的打戲主打一個魔法對轟,五顏六色的電光閃爍,buff層層疊加;
一尊尊透視關係奇怪的龐然大物,誓不讓坐在前排的巨物恐懼症患者安然走出影院。

可觀眾只能看到經費在燃燒,看不到任何由力量感、壓迫感、衝突感帶來的美。
從雪天火海里殺出重圍的戰馬,從大殿破門騰空而出的楊戩哪吒,從城牆上一躍而下,馬背上回身射箭的姬發……

這種能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精巧的打鬥場景,第二部沒有再出現了。

對於專門衝著某一個角色/演員來看電影的觀眾而言,《封神第二部》也是平等地折磨了每一家粉絲。
被吐槽最多的男一號姬發,非但沒有成長弧光,還展示了一個華麗大倒退。

第一部裡他能急中生智,在弒父死局裡靠一套聰明的話術救下父親,也能在一夜的時間裡謀劃整套作戰方案,騙殷壽、劫法場、救殷郊;
這一部裡突然智商下線,除了孟津渡水淹商軍外,全片的戰術制定能力趨近於零;
每逢大軍壓境、對手放招,只會傻傻地問姜子牙該咋辦,自己愣在一旁傻站著。

明明已經看清了殷壽的真面目,痛徹心扉地領教了自己親哥、親爹、比干的下場;
居然還能心存僥倖,希望透過向殷壽投降,用自己一人性命換取家園安寧。

劍刺聞仲的千鈞一髮時刻,電影又給安排了老生常談的“電車難題”——救鄧嬋玉一人還是救西岐百姓;
完全把姬發塑造成了優柔寡斷、分不清輕重緩急的老好人,看得人直牙癢癢。
而全片唯一擁有閃光點和成長線的角色鄧嬋玉,高開癲走、死得可惜。

前期是英姿颯爽、桀驁不馴的將軍。從小軍營中長大,戰力水平是能把姬發一個利索過肩摔,摁在地上打的程度,臺詞是:
“末將鄧嬋玉,請問大王討伐反賊!”
“不擒反賊姬發,當請以死謝罪。”
“姬發小兒不懂打仗,我今天教教他。”

後期被畫上劉亦菲版花木蘭同款雷人妝,和姬發拉著手在篝火旁跳舞,臨死前倒在姬發懷裡,讓姬發再給她唱一遍兩人初見時唱的情歌。
此時剪輯老師開始走煽情流程,回放兩人初見場景的PPT……
救命啊!你們真的沒有拿錯古早八點檔爛俗肥皂片劇本嗎?
先宣告,我絕沒有綁架獨立女性,不允許女將軍有七情六慾的意思;
但首先,第二部的姬發到底有哪一點能配得上鄧嬋玉?
其次,這段老土俗套且多餘的曖昧情愫,在整個故事推進中起到的作用是?
節省特效經費嗎?

繼承父親遺志馳騁沙場的大將軍,本值得擁有一個轟轟烈烈的悲壯結局,狠賺一波觀眾眼淚;
這下好了,賺到的只有無語汗顏。

其他角色也是各有各的崩塌形式。
殷郊在第二部給人的觀感是:復活了,但不多。

戲份非常零碎,主要是在姬發和別人幹仗快要幹不過的時候,閃現一下幫個忙。
淪落為打架工具人就罷了,還因為復活後三頭六臂法相的特效醜得驚人,成為全片最大笑話。
又像煤氣灶又像花園寶寶又像開瑞坦藥盒插圖↓

雖然和海報效果差距十萬八千里,但起碼因為過於好笑,調劑了大夥被創到的心情。

楊戩哪吒的工具屬性更為徹底,高光時刻是沒有的,角色設定是亂套的。
繼第一部擔任崑崙快遞小哥後,第二部跨行當起了戰地護士;
演員採訪說的帥氣打戲沒見著,兩人的五行遁術和混天綾,主要用來護送老弱婦孺。


另外,第二部裡你還能看到封神榜第一殺神哪吒喊出“修仙之人,不能殺生”;
以及楊戩剛說完自己是修仙之人,就被淳樸西岐少女在大庭廣眾下偷親一口。
好具有後現代氣質的崑崙仙人啊……
而封神里最會蠱惑人心的一對:殷壽妲己,從千年狐妖和她的大王,變成了病危老頭和他的護工↓

一個弒父殺兄斬子、敢把祖宗當自己play一環的主兒,成了深受原生家庭創傷、噩夢中哭醒求安慰的破碎小可憐。
一個因為救大王元氣喪失而陷入容貌焦慮,不想讓大王看見自己凋敗的容顏,嬌妻味溢位。
魅力值雙雙驟減。
從主角到配角,電影裡幾乎每個角色都是服務於西岐大混戰的工具人,單薄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
在狂轟濫炸的打鬥戲裡夾縫求生,演點兒索然無味的對話,像是下一場魔法對轟的串場報幕員。

至此,管你是普通觀眾、IP粉絲、嗑哪對cp、喜歡哪個演員,《封神第二部》都完美地避開了大家想看的內容;
不都說藝術家不能抱著討好的心態去創作嗎?
那《封神第二部》可是真藝術了。
【小風小浪】 Vista看天下資深娛記創辦。一個因為只說真話,差點被半個娛樂圈封口的號。致力於扯開娛樂圈前襟,袒露人生真相。姐裡姐氣,浪不唧唧。關注它↓↓↓ 前方有騷氣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下小IN
每天會分享INS新資訊
長按新增訂閱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