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店138家!火了20年的“平價小火鍋之王”,如今虧麻了

曾經火遍白領圈子的平價小火鍋,也要熬不下去了?

作者:曾有為


來源:品牌觀察官(pinpaigcguan)
一說起呷哺呷哺,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即使沒吃過,也知道這是一家網紅火鍋店。
曾經,呷哺呷哺用一人食小火鍋的方式捕獲了一群白領以及學生黨,並且人均消費只用三世左右。其麻醬和咖哩鍋底更是被消費者們所喜愛。
在這些年之前,呷哺呷哺大排長龍是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已經很少能夠刷到呷哺呷哺的種草貼,反而避雷貼開始多了起來。

(圖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到了今年,再一次看到呷哺呷哺出現在熱搜上竟然是因為,呷哺集團在這四年裡的虧損達到了12億元,在接受《中國企業家》訪問時,創始人更是表示“不降價就只能餓死”。
這家曾經吊打北京銅鍋的平價火鍋店,如今要涼了?
01
火鍋界的“窮鬼飯堂”
曾因“非典”因禍得福!
前段時間,呷哺呷哺公佈了2024年的財報。財報顯示,在去年裡,呷哺集團虧損了超過3.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再回過頭看這四年的財報,呷哺集團已經虧了12億元。其股價也是慘不忍睹,截止4月7日,呷哺集團的股價已經到了0.65元/股。
回到27年前,不出50元的價格就能在呷哺呷哺裡吃的飽飽的,這種程度,說是火鍋界的蜜雪冰城都不過分。
在那個年代,內地的火鍋店和臺灣的火鍋店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前者使用的是一鍋多人的方式,而後者則是採用一人一鍋的方式。
臺灣商人賀光啟抓住了這一差異化,棄珠寶轉餐飲,將臺灣的一人食小火鍋引進了內地。
不過,這種一人食的方法在當時並不受待見,因為人們都覺得火鍋就是人多熱鬧才好吃,一人一鍋就少了點氛圍。
為了在讓小火鍋在北京站穩腳跟,賀老闆下血本推出“30送30”的優惠套餐,並且用珠寶當贈品吸引客人,這才勉強能夠在北京夾縫生存。
等到2003年,呷哺呷哺迎來了第一個轉折點。由於“非典”肆虐,當時所有的餐廳都開始分餐制,而呷哺呷哺的一人食火鍋就在這個時候凸顯了自己的優勢。
從某種角度來說,呷哺呷哺也是因禍得福了。憑藉著分餐制的需求,呷哺呷哺的單店日客流量不斷飆升,翻檯率甚至高達7次/天,就算是海底撈在巔峰時期都到不了呷哺這個高度。

(圖源:河南新聞廣播)

一時間,呷哺呷哺名聲鵲起,成為了火鍋界中的網紅。賀老闆也乘勝追擊,一口氣在北京開了幾十家分店。
2014年,呷哺集團成功在港股上市,一上市便是巔峰,總市值接近300億元。往後的幾年,呷哺呷哺門店越開越多,在2019年的時候突破了1000家,網上對呷哺的也是好評如潮。
為了能夠捕獲更多的消費群體,在上市的兩年後,呷哺集團推出了中高階火鍋品牌湊湊。
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湊湊火鍋成為了臺式火鍋的“天花板”,其奶茶也成為了當下炙手可熱的飲品。
本以為一切都能朝好的方向發展,但現實總是很骨感。
02
4年虧沒12億元!
動作不斷卻白費功夫
2016年的時候,海底撈這匹火鍋界黑馬的出現讓賀老闆感到危機重重。
他決定要讓呷哺呷哺成為火鍋界中的星巴克,在呷哺集團剛上市的時候,他曾說過要成為火鍋界中的麥當勞,不過賀老闆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有說過這樣的話。
一不做二不休,呷哺呷哺開始拆掉標誌性的u型吧檯,換成了卡座式的設計。甚至還開始漲價,光是這一點就狠狠踩中了消費者的雷區。
從2021年開始,呷哺呷哺就已經走起了下坡路。在2021年~2023年裡,呷哺呷哺分別虧損2.93億、3.53億、1.99億,總共虧沒了8.45億。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呷哺呷哺在堅持走高階路線。這不僅與賀老闆初心相悖,也與大眾消費變化反著來。
這就好比蜜雪冰城突然漲價,換成是誰都會接受不了的。就連當時麥當勞的“1+1”從11.9元漲到現在的的13.9元,都被網友們罵得不行。
有網友表示,“呷哺永遠都在做逆行者。經濟上行時,它做便宜小火鍋,經濟下行時,它開始走高階路線。”這也說明了,呷哺在市場消費變化這一塊,總是慢半拍。
同時,還有消費者反應,呷哺呷哺的服務與菜品質量完全沒跟上漲價的腳步。不僅肉比紙薄、青菜是焉的,蝦也不新鮮,還不如多花一點錢吃別的火鍋。
而另一邊一直在履行高階化的湊湊,更是被網友們噴的體無完膚。不僅人均消費價格比海底撈還貴,服務也很一般。
要是呷哺呷哺在這幾年還能保持十年前的價格與品質,估計即使是上了3·15被曝光使用了隔夜青菜,想必網友們對它一定是相當寬容的。
在明白呷哺呷哺不適合走高階路線後,公司又主動把價格打了下來。去年,呷哺呷哺宣佈將門店的單人套餐下調至50元左右,雙人套餐調至100元左右。
但似乎也於事無補,據剛出爐不久的財報顯示,呷哺呷哺在2024全年虧損了將近4億。也就是說,這幾年來,呷哺呷哺虧沒了12億。

(圖源:國際金融報)

同時,呷哺呷哺不得不斷臂求生。去年,呷哺呷哺關停了138家店,目前還剩下760家門店。
湊湊如今的處境也沒好到哪去,湊湊在去年的翻檯率僅僅為1.6次/天。為了減少虧損,湊湊在2024年關閉了73家門店,目前門店剩下197家。
早在2023年的時候,湊湊就意識到自己定價過高的問題,於是在2024年的時候也選擇了降價的策略。
但當湊湊在降價的同時,海底撈、慫等火鍋品牌都選擇了降價。去年,海底撈的客單價從99.1元下降至1.6元,慫火鍋從113降至103元,而湊湊從142.3元降至123.5元。

(圖源:南方都市報)

無論是降價還是在降價之前,湊湊的客單價依然要比海底撈高。並且,從財報上看,去年湊湊的翻檯率僅僅是1.6次/天,看來降價都已經無法拯救湊湊的業績了。
呷哺這種“既要又要”的表現,讓呷哺呷哺和湊湊這對難兄難弟最終可能會成為時代的眼淚。如今,呷哺呷哺吃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賀老闆更是表示,“不降價就會餓死”。
03
人均低至二三十!
“一人食”餐廳成年輕人新寵
曾經,一個人出門吃飯會被當作孤獨的象徵。自從呷哺呷哺面世以來,這種觀點就在逐漸被打破。
不過隨著呷哺呷哺開始走起下坡路,這股熱潮也不了了之。然而,時尚是一個圈,從前流行過的東西,總有一天還會流行回來的。
特別是在年輕人的圈子中,他們在這幾年中意識到其實一個人吃飯也很爽,尤其是一人食可以想吃什麼就是吃什麼,完全可以不用顧及同伴的想法。
對於i人(內向型人格)來說,一人食餐廳簡直就是他們的福音,除了能夠滿足他們對獨處不被打擾的需求,一人一小份的菜品也不用擔心吃不完,還能嘗試到不同的菜品。
為了更好的打造“一人食”的氛圍,餐廳一般都會設計成吧檯或者是用擋板隔斷的形式,這樣就避免了一抬頭就和陌生人對視的尷尬。
最重要的是,這些“一人食”的餐廳定價十分親民。比如這幾年爆火的圍辣小火鍋,鍋底定價僅在2元到5元不等,人均消費低至二三十,吃起來完全不會有心理負擔。
就連海底撈都在也入局了這個小眾賽道。據職業餐飲網報道,在福州的一家海底撈就正在試執行“單人份”鍋底,餐檯也改成了小鍋模式,這種小鍋模式也被納入到了選單中。
小鍋鍋底的價格定在了16元~22元,並且質量與大鍋的無異。同時還上新了小份菜,消費者可以在吃大鍋的時候選擇小份菜,也可以在吃小鍋的時候選擇大份菜。
一人食餐廳的爆火,實際上也是一種“平替經濟”。比如說海底撈的小火鍋,能夠用更加便宜的價格吃到同樣品質的菜品,這誰能不心動。

(圖源:紅餐品招)

截止去年7月,一人食小火鍋門店的數量已經突破了5萬家。不少餐飲巨頭也都紛紛入局,比如盛香亭熱滷、南城香等小吃快餐品牌也都推出了小火鍋品牌。
在小紅書上搜索“一人食”,相關的帖子高達720萬+。與“一人食火鍋店”的相關帖子也有9000+。這也再一次印證了,當代年輕人越來越享受一個人吃飯的時光。
如今小火鍋捲土重來,這或許能夠幫助呷哺呷哺從虧損泥潭中解救出來。
04
寫在最後
在飲食賽道中,火鍋市場的競爭一直都十分激烈。如今的火鍋界,不是在卷味道就是在卷服務,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所以,品牌們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時候,除了產品創新以及服務升級以外,還需要緊跟大眾消費的變化,不斷最佳化。
同時,積極擴充套件下沉市場,已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也不要盲目跟風。
*免責宣告: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這裡認真推薦你:
報名2025黑馬杭州大課,讓我們一起走出去,看對方向,跟對人、做對事,掌握未來10年財富密碼。
費用:4980元/人
地點:杭州
時間:4月11日-13日
封班通知:本次大課僅剩2個名額,翻到文章末尾,即可諮詢。
活動詳情如下
↓↓↓

掃碼諮詢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