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到香港,投資諮詢之路到底該怎麼走?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BRC求職”
隨著國內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再美找工作辦簽證的難度越拉越大
很多小夥伴都開始把目光投向國內
想要在美積累一些經驗之後就回國發展
但是大家的歸國之路也不是走的那麼放心大膽的
總有這樣那樣的擔憂
怕自己高不成低不就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個從美國走回香港的成功經驗
希望從此之後
條條大路通羅馬
offer一抓一大把
背景介紹及如何在香港找到工作的
我實際上在香港長大,在高中時移居美國。我在一所非target的大學學習金融,到我畢業的時候,我已經有了兩家美國大銀行的front office實習。
我不完全確定我想做什麼,但需要改變,於是我決定回香港。
回香港前有沒有計劃?找工作花了多長時間?
我花了2個月的時間找工作。我主要透過從公司官網投簡歷給負責招聘的人發郵件,從求職網站找資訊(例如eFinancialCareers)以及在LinkedIn上傳送訊息來找工作。
在國外時就開始申請還是回到香港之後才開始的?
我在美國的時候就開始申請了,並且得到了幾個職位的面試機會。除了華爾街大投行之外,其他銀行只會在我真的達到香港之後才會給我面試機會。所以如果你想節省精力,最好在你已經去到那個地方後再開始申請
你說你最終接受了一家全球投資諮詢公司的investment analyst職位。你能解釋一下投資諮詢公司的analyst都做什麼工作嗎?
在投資諮詢方面,我們與養老基金,捐贈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基金會合作設計投資組合結構,使用各種策略來達到投資回報目標。我們專注於資產配置(例如債券,股票,另類資產等),而不是交易特定證券。我們不研究股票/債券和管理投資組合,因為這是投資經理的工作。在投資諮詢方面,我們幫助客戶找到合適的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風險/回報目標的投資經理。
什麼是“sourcing investment manager”?
我們和客戶建立了風險承受能力,並確立投資策略後,我們會把客戶轉介給一個資產管理機構,投資經理會為他們買賣證券並管理他們的投資組合。例如,我們可能會將客戶轉介給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進行equity mandate,到PIMCO進行bond mandate。在這個例子中,JP摩根和PIMCO是investment manager。
對於希望在香港金融界找工作的人,什麼樣的策略最好?線上申請?networking?Cold calling?
對於頂級公司的IB和S&T,來自國內外target學校的校內招聘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對於像資產管理這樣的其他職位,覺得networking是最好的。我之前並沒有嘗試過cold calling,我覺得或許有用。但我發過cold email,有效果。透過這些郵件我接到了面試電話。有人說networking在北美之外的地方沒用,我很不贊成。
所以假設我不是來自中國或香港,我不會說中文或者粵語,那我還能找到工作嗎?換句話說,外國人有機會嗎?
在我的小組中,巧合的是,大多數人都是美國長大的中國人。我們也有來自歐洲和澳大利亞的高階顧問。在我25人的小組中,有30%是美籍華人,30%是本地人,其餘的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組裡的組員都不是香港人,所以即使你是外國人,在這裡也會有很好的機會。
普通話/廣東話不是必備技能?
語言要求取決於公司的型別和你所在的組:
•投資銀行/私募股權:由於要和中國大陸客戶做很多交流工作,所以要求普通話流利。
•交易:因為所有工作都是英語完成,並且市場是遍佈全球的,所以根本不需要中文基礎。
•銷售:語言技能很重要,因為整天都在和客戶談話。
•投資諮詢:語言技能不是必需的,但對於juniors來說絕對是一種優勢。
在我團隊裡擔任高階職位的外國人都只會說英語。但是這裡的juniors,特別是中國的申請者,最好能說流利的英語,會說普通話/廣東話。日常工作和交易中我們都是用英語,所以英語是我們寫報告和presentation時的主要語言。但是,一些國內的客戶更喜歡中文交流和中文報告。會說普通話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來自中國大陸的業務正在增加。 
面試過程是怎樣的?
我進行了5輪面試,包括fit questions和technical questions,簡短的寫作練習(回應客戶要求)和統計測試(大概是CFA1級的難度)。對於這種型別的位置來說,三到四輪面試比較正常。整個過程從第一次面試到拿到offer需要1個月的時間。
前幾輪是類似的,都是fit questions和technical questions。重點在第三輪和第四輪。所有面試都是面對面,由1到2名面試官進行,除了最後一次是7-8人的群面。
面試者要做好什麼準備呢?
準備好關於市場和/或投資股票的內容。同時瞭解風險/回報動態在投資組合內的相互關係。面試官通常不會像IB或S&T面試那樣問你很艱深的問題,但是你仍然需要了解基礎知識。
 在fit question部分,你不會被問到像在IB面試中會聽到的“熬夜工作”的問題,但是你的回答要反映出你的組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及其他軟技能。
在投資諮詢方面,你必須是個“萬事通”。你不需要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但你要有廣泛的知識,必須對論市場,政治,資產類別,託管人,資產管理者,風險管理等有一定的瞭解
你覺得美國和香港在簡歷,招聘過程,面試方面的關鍵差異是什麼?
在香港,面試者通常都要經過評估中心的測試。此外,你很可能會被要求完成一個線上測試,或者在面試過程中完成一個測試。其他的都沒有太大的差異。對於Junior職位來說,要求簡歷排版必須在一頁紙上。而面試過程更多地取決於公司的型別,規模和目標群體,和公司在美國或者香港沒有關係。
最後,關鍵性的問題:Bcom 和Msc , MBA 和 CFA – 哪個選擇更好?
不得不說,名牌學校仍然是最受重視的,尤其是在亞洲。對頂級公司來說,名牌學校仍然是最大的競爭力。但是,對於其他公司來說,要求就會比較靈活。大多數公司更喜歡經濟、數量分析等方向的碩士生。剩下的部分取決於你的個人情況,如果你的職業規劃有巨大的轉變,那麼MBA是更好的,如果你想做投資組合,CFA是最有幫助的。
Consulting福利
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求職小助手
回覆關鍵詞【諮詢福利】
即可領取價值300刀的consulting福利

Beyond Remarkable Consulting
Beyond Remarkable Consulting (BRC)是一家來自寶潔,歐萊雅,高盛等頂級公司精英創立的求職諮詢公司。自創立以來,BRC一直堅持以負責的態度為海外留學生提供最專業,最權威和實用的求職輔導,併為無數客戶找到滿意的實習,全職工作。
BRC求職目前已經擁有了一隻包括1000+來自頂級投行,諮詢,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快消,時尚行業的精英導師團隊。我們的導師人脈網路遍佈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倫敦,新加坡,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地,並正在不斷壯大和拓展中。
【BRC系列專案介紹】
BRC官方網站:www.beyondremarkable.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