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姐手一揮就能讓男人都乖乖聽話,不愧是全球前5%的女人

2024開年炸雷官宣!
III型膠原直補屆扛把子——薇旖美,開年限定價上線!
年度醫師大會明星產品,林允定期定量“膠原定投”的抗衰美膚秘密武器。
淚溝,凹陷、鬆垮,幹紋細紋…想眼周抗衰、面部膠原直補,還原嬰兒肌觸感的姐妹速衝。
市面上5000+一支,羊把價格壓到????/兩支(太猛了,不敢說,統一進群揭秘)!
重點正品正品正品!還是1000+案例的經驗醫師操作!
這種發財撿漏的力度,量不會多且限時,錯過沒衝到血虧哈。
掃碼新增小助理進群
1月12日10:00,準時開衝!
年度福利倒計時,進群揭秘炸雷好價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
成都、武漢、南京、鄭州、昆明、重慶

拋棄了大長今的濾鏡後,李英愛把酷颯風格的路也走通了。

她在新劇《大指揮家:弦上的真相》中飾演的車世音太帥了。

在女性指揮家佔比只有5%的世界中,她決心要成為行業裡最優秀的那一撥。

她將舞臺視為戰場。
在旁人看來,車世音在舞臺上的模樣,就像是沒有明天一樣傾盡全力去釋放著對於音樂的熱忱。
很多人因為李英愛的精彩演繹又去追著看法國原版《Philharmonia》,羊寫過很多韓劇,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這部劇女主的職業角色,指揮家。
在指揮家這個原本就小眾的行業中,女性的存在更是鳳毛麟角。
但正因如此,才應該讓更多人看到她們的存在。
根據巴黎La Maestra指揮比賽的資料,目前全世界778支職業樂團中有62名女指揮家擔任音樂總監或首席指揮。
博主@溫筠

在中國有著這樣一位傳奇的女指揮家,她已年過九旬,依然活躍在舞臺上。

她叫鄭小瑛,是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也是第一位登上國外歌劇院指揮台的中國指揮,還曾任中央歌劇院的首席指揮。

從第一個女指揮到第一個女子交響樂團
陽春白雪,和者日眾

為啥她能成為中國第一個女指揮?

一開始別人看到鄭小瑛以指揮家的面貌站在舞臺上時,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質疑,一種是羨慕。

無論哪種,都指向同一個問題,一個女人是怎麼在男性作為大比例群體而存在指揮台中脫穎而出的?
當時鄭小瑛面對中國第一女指揮家的稱號沒有什麼感覺。
她覺得自己能當上首席指揮官,沒有特殊賦予的含義,能力到位,她就該勝任,僅此而已。
看到鄭小瑛面對專業的自信,羊想起梅琳達·蓋茨在《女性的時刻》中寫到:有時,只要不去拖累女性,就是給她們翅膀。
她成為中國第一女指揮,從未遭到過質疑,從國家大劇院再到走上國際舞臺。

在耄耋之年指揮時依然慷慨激昂,蓬勃向上。

在她看來音樂是時間流動的藝術,而她的角色是大型音樂作品的工匠,她對指揮的熱情更是擇一職,忠一生。

她是怎麼走上指揮這條路的呢?

鄭小瑛從小在上海弄堂長大,學過鋼琴,一次因緣巧合她去了文工團,看到大家在排練但都不會看簡譜,節奏也不對,她就上前去指導了一下。
至此,她當上指揮。
後來她去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她的各科成績都非常優秀。
那時正趕上蘇聯的專家要來中國辦一個指揮培訓班,在全國的優秀指揮班中篩選出25名學生,鄭小瑛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她非常珍惜這次去莫斯科學習進修的機會,到假期也會去圖書館研究各類國外關於的指揮著作。

在熱愛和努力的雙重加持下,她的第一次指揮就登上了莫斯科音樂劇院的舞臺,成為第一位登上西方歌劇院的中國指揮。

回國後,在70年代慶祝中國建國30年時,中央歌劇院第一場公演的歌劇是《茶花女》,但是底下的觀眾根本看不懂臺上在忙活什麼。
那個時候她意識到,她不該只關注自身對音樂的瞭解,也應該讓觀眾知道什麼是歌劇,什麼是演奏。
從這開始,她經常在演出前,先挪出20分鐘來給大家科普音樂知識,這一現象被稱為鄭小瑛式的演奏

幾十年如一日,鄭小瑛就這樣一直做著指揮,在60歲退休時她也未曾停止過對音樂的熱愛。

她和幾個女音樂家一起組織創辦了我國的第一個女子室內樂團,愛樂女樂團。

她們用在演出之外的個人時間去學校和農村為大家免費演出,只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和接觸到多元化音樂,在6年時間裡她們演了二百多場。

後來她總結一句人生座右銘,陽春白雪,和者日眾,多一個人聽多一個來了解,自己的付出就有意義。
直到她現在已經90多歲的高齡依然活躍在舞臺上,偶爾會站在舞臺上繼續做指揮。

還會利用線上的直播形式來做一些音樂普及和歌曲賞析,開播後直接湧入

700萬

人觀看,其中大多數都是年輕粉絲。

鄭小瑛的人生是為指揮燃燒的一生。

不只她,還有很多優秀的女指揮家,站在那指揮台上,盡情揮灑著對於夢想的追求和指揮事業的熱忱。

女指揮家們
想要破除第一這個光環
在影視作品中也有很多關於女指揮家的故事,有底層女性突破了職場天花板,成為了史上第一位女指揮家的《指揮家》。
這部感動無數女性觀眾的故事改編自指揮家安東尼婭·布里克
她被是上世紀20年代在男性為主導的指揮地盤中脫穎而出的首位女指揮家,也是第一位指揮過柏林愛樂樂團和紐約愛樂樂團的女性。

現實中的安東尼婭·布里克
她出身貧寒,曾經在音樂廳中遇到了一個上流社會的富二代,兩個人因為對音樂有著共同的痴迷從而陷入愛河。

富二代想和她結婚,面對優渥的家庭,心愛的男友,安東尼婭知道如果自己放棄學業和他回美國結婚,婚姻生活就會和那裡所有結婚的女人一樣,失去自己的屬性只能成為妻子。

《指揮家》中的安東尼婭·布里克

最終她選擇堅定追尋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指揮家。

儘管她成為了首位指揮著名樂團的第一名女性,可她還是依然沒有固定的指揮席位,直到離世也未曾進入過美國古典的名人堂。
圖源同上
大眾每每在女性身上看到“第一”這種的詞彙時,多數都是感覺到女性在不斷打破著職業與性別的枷鎖。
很為她們驕傲,但這些資料真實地被呈現出來還是會感到有些無奈。
馬林·阿爾索普是指揮界最多產的指揮家之一,在2007年的時候成為了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的首位女指揮。
在採訪時,她苦笑著回答,“我很榮幸成為第一個,但時代已經發展得如此迅速,可今天聽眾居然還會為一個女人擁有第一女性的頭銜感到自豪。”
這第一看似是榮譽,從另一面看又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嗎?

無獨有偶,達莉亞·斯塔塞夫斯卡在

2019年

時被任命為英國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成為了樂團自成立以來的

第一位女指揮家

據統計,從1930年史上有了第一個女指揮到2017年,整整87年,全球的前五十名偉大指揮家排行榜都沒有一個女性。
是她們不夠優秀嗎?顯然不是。

羊今天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更多人看到,在排名之外這些毫不遜色於世界級指揮的女指揮家們。

幸好,她們從未放棄追逐的夢想,用指揮棒的一挑一落揮舞出女指揮的風采。
被稱為最帥的女指揮,西本智實
羊想在最後再分享一個鄭小瑛在指揮之外的小故事。

當她去鄉下做指揮演出時,結束時被女觀眾們的評價震驚到了,在她們看來,

女性居然可以站在臺上比劃著,讓一堆老爺們言聽計從地跟著演奏,真過癮。

當時鄭小瑛的感受是,原來我的指揮形象居然會給大家帶來這樣的聯想。

她感覺那些姐妹們的心中被壓抑很久的東西,藉此得到了一種釋放,透過指揮看到了一種女性力量。

正如95歲鄭小瑛說的那樣,女性本就是響亮的、慷慨激昂的,有力量的玫瑰。
而她先是用自己芬芳吸引了更多看客的駐足,而後讓更多人看到了女子交響團百花齊放。
陽春白雪,和者日眾,希望這樣“第一”的女性多一點,再多一點。

圖源水印處

為這5%的女性點贊
希望女指揮家能夠更多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