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爾巴群島,挪威與俄羅斯為何爭奪?

全文共1983字 | 閱讀需5分鐘

【斯瓦爾巴群島】
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冰洋,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北極中點的中間位置,緯度大致是北緯74°到81°。斯瓦爾巴群島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其中主島斯匹茲卑爾根島約3.9萬平方千米,比我國臺灣島和海南島都大。斯瓦爾巴群島北極圈內,4月至8月有極晝,11月至1月有極夜。
斯瓦爾巴群島由冰川切割而成,山巒層疊,最高峰為牛頓峰,海拔1717米。群島60%的土地覆蓋冰川,30%為岩石荒地,10%有植物。夏天冰雪融化後,主島和附近的東北地島、巴倫支島、埃季島的輪廓才看得清。
斯瓦爾巴有“末日種子庫”,即“北極基因儲存庫”,位於朗伊爾城附近的天然巖洞中,距離洞口約有110米,可抵禦9級地震或10萬噸當量的核彈。“末日種子庫”有三間恆定-18℃的獨立冷藏室,每間面積約300平米,已存有約1.1億粒種子。
斯瓦爾巴群島人口3000餘(2024年),這裡北極熊超過5000只,熊比人多,想看野生北極熊,是個好去處。
斯瓦爾巴群島首府為朗伊爾城,位於斯匹茲卑爾根島中部,地處伊斯峽灣南岸,人口2400餘(2024年),緯度是北緯78°13′,是地球上緯度最北的城市。
【一戰前後】
一戰以前,英國、法國、俄國、荷蘭、丹麥、挪威等國的船隻,經常躥到斯瓦爾巴群島附近海域撈鯨魚,有時也上岸抓熊,各國經常在這裡打架,雞毛亂飛。後來又發現了煤炭資源,各國又一鍬一鍬地挖煤。挪威、瑞典、俄國三強展開磋商,試圖解決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但還沒等商量出個頭緒,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20年代,一戰的戰勝國瓜分戰利品,由國際聯盟主導,包括挪威、中國在內的42國(後增加到46國)簽訂《斯瓦爾巴條約》,規定群島是非軍事區,主權劃給挪威,但挪威不能駐軍和進行軍事行動,所有簽字國的公民可以自由進入該群島,在這裡居住、旅行、打獵、經商、科考,只要不違反挪威法律就行。
當時蘇聯主張對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42國從商討到簽約的全過程都沒有邀請蘇聯,不過到1935年,蘇聯還是在條約上簽字了。不過《斯瓦爾巴條約》出現在現代國際海洋法之前,對於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規定極其模糊,這也導致此後挪威與蘇聯(俄羅斯)的爭端。
【二戰,德國的插曲】
二戰時期,德國從軍隊中精挑細選11名士兵,派他們去斯瓦爾巴群島,作為氣象兵,蒐集北大西洋氣候情報。
盟軍認為這11人給德軍透過加密方式提供的氣象情報,給己方構成了重大威脅,必須除掉。盟軍派出潛艇,出沒斯瓦爾巴群島周邊,卻連個人影也沒發現。6.2萬平方千米,接近兩個海南島大小,要找到11個人,如同大海撈針。
德軍投降時,通知了斯瓦爾巴群島上的氣象兵,但沒有安排撤離計劃。11名德軍氣象兵正好組一個足球隊,卻只能和北極熊踢球,他們渴望立即回到溫暖的德國家鄉。
在給養耗盡的情況下,德國人只好向盟軍發電報求救。德國投降4個月後,挪威一艘戰艦,接走11個面黃肌瘦的德軍氣象兵。
【冷戰-挪威加入北約】
1947年,蘇聯提議,挪威和蘇聯共同管理斯瓦爾巴群島,並進行軍事防禦,遭到挪威拒絕。
蘇聯似乎並不把條約放在眼裡,他們不但在島上挖礦,戰機還多次降落斯瓦爾巴,軍隊開展演習和訓練,此舉引發挪威極度不滿。
1949年,挪威加入北約。
冷戰時期,斯瓦爾巴群島上2/3人口是蘇聯人,1/3人口為挪威人,雙方都有礦場。1975年朗伊爾城國際機場開通,其他國家的人口才逐漸增加。
【俄羅斯和挪威爭奪】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衰落,島上人口也逐漸減少,從1990年的2500人減少到2010年的450人。
2017 年,挪威宣佈將斯瓦爾巴機場由“國際級”降級為“國內級”,國際航班不能直飛斯瓦爾巴機場。有 3 家航空公司使用斯瓦爾巴機場:挪威航空、北歐航空(挪威、丹麥、瑞典三國共有)、俄羅斯航空。
隨著斯瓦爾巴旅遊人數逐年增加,挪威看到了這個潛力市場。規定推出後,外國人去斯瓦爾巴,就必須途經挪威本土。俄羅斯將北冰洋視為後花園,立即跳出來強烈反對,挪威見好就收,宣佈不針對俄羅斯航空公司,也就是說俄羅斯人還是可以直飛斯瓦爾巴的。
挪威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西瀕挪威海,面積約38.5萬平方千米(包括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等屬地),人口只有500多萬,挪威與俄羅斯直接對抗肯定是不對等的,但挪威背後有北約,斯瓦爾巴的爭奪不會停止。
各國遊客去斯瓦爾巴旅遊,先要飛到挪威本土其他城市,再轉機或乘坐遊輪去抵達朗伊爾城。美國和歐盟國家去挪威是免籤的,但中國、日本、印度這些國家去斯瓦爾巴,卻必須辦理申根簽證。
【北極黃河站】
2004年,我國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成為第八個在斯瓦爾巴群島設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北極黃河站位於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勒松小鎮,距北極點約1231千米,是人類在地球上最北定居點。
黃河站支援了包括冰川學、陸地生態學、海洋生態學、空間物理學、大氣和地理資訊等各個專業領域的科學觀測、監測和研究。截至2023年底,黃河站累計支援250多個業務和科研專案,保障660多位科考人員赴站進行科學考察。
如果你想去斯瓦爾巴群島,只要能扛得住嚴寒,待一輩子都可以。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