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錯刀頻道

2025年開年,全球AI戰場硝煙瀰漫。
在DeepSeek橫空出世、在多領域大展拳腳後,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緊隨其後重磅釋出了Grok 3系列模型,Manus的一個邀請碼甚至被炒到10萬元。
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場技術躍遷正在引發連鎖反應:AI開始從一串串程式碼,演變為驅動社會生產力變革的戰略級引擎。從商業到製造業,從教育到醫療各個行業紛紛開足馬力,開啟了一場擁抱AI的“搶灘登陸戰”。
最近,在營銷圈越來越多的品牌都在談論“2025年營銷到底怎麼做?”
我認為,答案恰恰藏在這場由AI引發的顛覆之中。
現在必須承認,做營銷的底層邏輯已經變了,單純加大預算做曝光、做增長的營銷模式再也無法支撐企業獲得穩定增長。品牌希望從成本高昂、又十分低效的投流大法中掙脫出來,使用者更厭倦了無休止的、狂轟濫炸的營銷戰。
而就在DeepSeek以黑馬之姿攪動全球AI江湖時,很少有人注意到,網際網路巨頭微軟早就以AI技術重塑了微軟廣告的整個產品線,種下了革命的種子。

也許,PC+AI很可能是品牌寶貴的增量,更是釜底抽薪的新戰場。

反常識洞察:
移動端陷入焦慮,PC端正大有可為
品牌營銷的佈局,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動。
菲利普•科特勒曾定義:營銷 1.0 時代,使用者作為主體概念並沒有“被發現”,“以產品為中心”成為商業史前期的金科玉律;營銷2.0時代,“顧客即上帝”成為企業獲得成功的黃金法則,營銷 3.0 時代以價值觀為導向。
到了營銷4.0時代,則是以構建深度關係為主的品牌塑造時代。
也就是說,品牌迫切地需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深度的連線。成功的前提,就是需要用一個足夠大的舞臺,在多節點、多元化的觸點上與使用者溝通。
在這個過程中找對營銷方式固然重要,找準營銷陣地更加關鍵。一個好的營銷陣地,不僅僅能幫品牌獲得聲量和銷量的爆發,還可以助力品牌沉澱品牌力和人群資產。從這一意義上,PC端可以算是重要的“藍海陣地”。

這個洞察聽起來似乎有些“倒反天罡”,但實際上卻是一場“王者歸來”。
先講一個極其顛覆的資料,PC端使用者日均停留時長開始反超移動端。
根據秒針釋出的《2024年PC營銷價值研究報告》,去年5月的全球AI產業訪問量中,來自PC的佔比已經達到了47%,而且還出現了環比8%的增長。
其中近八成職場人每週使用PC超過5天,甚至在生成式AI快速發展的背景下,PC不僅是高效工作的核心工具,還正逐步演變為“第二大腦”。

從頭部大廠佈局PC端可見一斑:淘寶、閒魚、360、微信、抖音、小紅書……騰訊應用寶電腦版,讓打工人能在上班之餘,刷刷短影片、看看小紅書。
不僅如此,移動端碎片化時間要求了營銷不得不用“短平快”的內容來一次暴擊式刺激,而PC場景是不一樣的,甚至可以最大程度“包容”內容互動與持續影響,與使用者建立更深度更長期的品牌關係。有調研發現,移動端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已經達到PC端的3倍。
在PC領域,微軟的使用者群體日益龐大,生態優勢極其強悍。
96%的中國PC使用者使用Windows系統,覆蓋了絕大多數PC端使用者,而必應搜尋在國內桌面搜尋引擎中排名第二,DAU年增長超40%,Edge瀏覽器在中國PC端市場份額超20%,微軟幾乎毫無疑問是所有人在PC使用時的第一陣地。
與此同時,微軟廣告還提供了包括MSN資訊門戶及頻道頁、Windows桌面和Bing搜尋、Edge瀏覽器標籤頁、Microsoft商店及遊戲推薦、品牌專區、名站導航等豐富多彩的流量入口和展示機會。
可以判斷,如果品牌希望進行更充分的內容互動、價值互動,PC營銷是繞不開的。

重劃增長邊界,
尋找確定性增量
即使微軟廣告生態有著先天優勢,但要想放大流量價值,取決於如何用好這些場景:
懟上流量的“硬”打廣告,顯然不可取。
我相信很多品牌都有相同的心態:都對AI+PC的藍海感到興奮,但又帶有面對未知的恐懼。這種恐懼並非源於對技術本身的懷疑,而是因為所有人正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上,前方的路途充滿了不確定性。
品牌主們不是傻子,把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是企業的普遍訴求,真金白金的投入一定是找到了“確定性”的理由。
在微軟廣告不斷迭代的解決方案中,也給品牌吃下了兩顆定心丸:
一是用AI+,提升流量爆發的確定性。
AI+關鍵是使用場景,只有用起來好,才是真正的革命。
舉個例子,360遊戲旗下有款運營了15年的遊戲《坦克世界》,其中有大量老玩家,簽到天數都是以千為單位,號稱網遊界的“ 不老傳說 ”。

對於這種經典PC遊戲來說,如何做到保持遊戲調性的情況下,還能精準找到新人群是不小挑戰。
首先,微軟透過MSN遊戲資訊卡片和Edge瀏覽器遊戲頻道,將《坦克世界》植入進高頻使用場景中,讓使用者“開機即可見”,最大限度吸引PC遊戲人群;短時間內,做到迅速打爆遊戲熱度,引發了廣泛關注。同時,藉助Bing搜尋廣告的品牌專區,與《坦克世界》相關的關鍵詞廣告精準觸達品牌興趣使用者。
在這個過程中,微軟利用多維度大資料,精準分析使用者行為並最佳化廣告投放。透過Edge資訊流廣告持續強化遊戲亮點,使品牌意向使用者轉化為高價值玩家。
可以說,微軟簡單的廣告位買賣,而是用AI重新定義廣告的價值公式。
二是用AI+,提供不同解題思路。
跟過去營銷行業的粗暴撒錢不同,在AI的加持下,微軟營銷可以做到自動出價、自動生成創意和自動匹配受眾。
舉個例子,微軟廣告的自動競價功能就能夠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為你精確地定價——無論是使用者使用的裝置,還是他們所在的位置、年齡和性別,自動競價能夠立刻捕捉到每一位使用者的獨特場景,制定出最合適的出價,然後品牌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人為的修改或者調整。
Microsoft Advertising所提供的資料工具不僅幫助品牌精準定位目標受眾,而且品牌還能透過資料反向再最佳化再營銷策略,最終確保每一分錢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總而言之,AI已然滲透進微軟廣告的毛細血管,它可以是商家經營降本增效的好幫手、也是精準的營銷專家,還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創作者……
可以說,微軟廣告給品牌提供的並不是單一的戰術動作,而是一套完整的打爆方法論,給出了不同階段的品牌經營策略,為品牌提供長效經營方案與解題思路。

PC端的價值金礦
不在於大,而在於深
最後,有了流量就成功了嗎,未必。
使用者看到你,和使用者願意為你花錢,是兩碼事。2025年,品牌依舊延續降本增效的基調不變,但除了流量轉化外,越來越多品牌開始關注中長效的投放。
這方面,微軟營銷顯然更勝一籌:
因為PC端流量的價值不止在“大”,而且在“深”——深度場景、深度決策、深度信任。
首先,微軟解決的是信任感的痛苦。
作為一個馬上50歲的常青科技品牌,微軟成功建立了一個穩定可靠的品牌形象。
自2024年初開始,微軟廣告就在國內和海外市場同時發力,助力近萬家客戶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擴大影響,電商、遊戲、軟體、金融、教育等各行業都是微軟的常客。

《坦克世界》的負責人在採訪時,用了兩個關鍵詞形容跟微軟廣告的合作——剋制和理性。“剋制就是微軟廣告對於廣告的展現形式是非常剋制的,沒有任何彈窗或者干擾的形式。理性是 AI 和素材調整的即時建議,提供了經過精確計算的精準人群畫像指導。”
廣告營銷更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雙方不片面追求新增使用者達到怎樣的數量級,而是長線資料追蹤。“這種追蹤帶來的結果就是,在我們跟微軟廣告的合作中,使用者質量是優於其他平臺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微軟的強悍生態能為品牌保駕護航。
微軟不僅有生態優勢,而且場景優勢和使用者優勢更不容小覷。
透過Windows Copilot,微軟AI助手根據使用者工作內容即時推薦相關服務。例如,使用者在Excel中處理銷售資料時,Copilot可推送CRM工具廣告;在PPT製作中,智慧推薦設計模板供應商。這種“需求即廣告”的模式,將傳統曝光邏輯升級為“場景化解決方案”。
在使用者畫像上,微軟生態的主要使用者以城市中堅人群為主體,收入、學歷、消費能力均高於社會平均值——23%的微軟使用者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七成使用者居住在中高線城市,超過76%的使用者年齡在45歲以下,能挖掘出使用者價值的平臺,才更有商業價值。

聰明的品牌,得在正確的時機,用最合適的方法,把錢投到正確的陣地。微軟營銷不僅是現在,更是未來品牌高質量生長的土壤。
未來,誰能率先讀懂了使用者,誰就能在AI營銷戰場上提前卡位。
而微軟,正站在這個臨界點上。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The End
主編 |張一弛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