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知否大叔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她在歡呼聲中降生,在祈願聲中離去。”
2000年1月1日0時0分,一個被賦予時代意義的女嬰在萬眾矚目中誕生。
千禧之年,世紀之交。
家人給她取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千千。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千千的出生被賦予了史詩般的意義,當地報紙特意用一整頁記錄了這個女嬰的出生。

這頁報紙,被千千母親珍藏。
千千自出生起,就自帶時代光環。
25年間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13歲寫歌、17歲考入天津音樂學院。
畢業後從事音樂工作,同時在繪畫、潛水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賦。
誰能想到,當網上再次鋪天蓋地報道她的時候,已經是25年後,已經是噩耗傳來。
2025年3月9日,“世紀嬰兒”千千不幸去世,年僅25歲。
死亡原因:心源性猝死。

據相關媒體報道,千千在天津從事音樂工作。
今年3月3日,就開始發燒、腹瀉。
過早獨立自主的女孩,善解人意刻在了骨子裡。
怕麻煩身邊的朋友,她沒有及時就醫,選擇了硬扛。
直到8日,體溫逼近40℃時,為讓母親安心,她才坐長途大巴,穿越300公里顛簸回到老家長治。
當天晚上,她被家人送到醫院。
清晨5點,這個獨立、孝順、才華橫溢的女孩在醫院的搶救室裡永遠閉上了眼睛。
她才25歲,真的很年輕。
她的母親在訃告中寫道:
“她伴著新千年的歡呼聲降臨,又在人們的祈願聲中離去。”
這充滿宿命感的告別,撕開了當代年輕人健康危機的殘酷真相:
生命的脆弱從不因年齡而讓步。
獨立堅強的她,習慣了一個人硬扛。
可這一次,她太高估了自己的身體,低估了連續5天發高燒對身體的殺傷力。
她的離世,令人惋惜,也值得每個人警惕。

這讓我想到了演員高以翔。
2019年11月參加浙江衛視《追我吧》節目錄制時,突然覺得身體不適。
跟身邊人說了身體不舒服後,他瞬間暈倒在地。
一旁的男演員黃景瑜看到這一幕,立馬喊道:
“醫生呢?醫生呢?救命啊!”
隨後在一眾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高以翔被緊急送進醫院進行搶救。
可惜的是,他最終還是沒能被搶救過來,享年僅35歲。
死因,也是心源性猝死。

還有《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大家還記得嗎?
2021年1月1日,她在跨年夜當晚離開了人世。
年僅25歲,死因猝死。
以前我關注過她的抖音,發現她是一個非常愛熬夜的人。
早在半年前,就因熬夜被送進醫院。
生性善良的她,還特意錄製了一個影片,告誡粉絲們不要熬夜。
她說自己因為長期熬夜,雖然才25歲,但真正的身體年齡卻是39歲。
看似年輕的身體,實則內裡器官已經開始老化了。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粉絲:
“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支配自己身體的權利,但是也要小心三思而後行。”
“畢竟身體是父母給的,還是要小心謹慎一點好。”
但誰能想到,她勸告了粉絲,卻沒能勸告自己。
年輕人最大的錯覺,就是以為疾病只會降臨在別人頭上,與自己無關。

不少人認為,名人網紅離我們很遙遠,就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殊不知,死亡並不會因為身份和財富而遲疑。
下面這些人的故事,沒有在網上激起太大水花,卻更刺痛人心。
去年9月,杭州一中年外賣員接完單,躺在電動車上睡覺。
同行發現這人睡了很久,感覺不對勁,就去搖了一下他,發現他醒不來,立馬聯絡了小區物業人員。
後經搶救無效,宣佈死亡。
死因,依舊是心源性猝死。
有目擊者表示,這名外賣員是附近的“單王”。
沒單子時就躺在電動車上睡覺,手機一響就起來接單,還睡過橋洞。

還有一22歲女孩,因連續熬夜加班猝死。

22歲,本是朝氣蓬勃的年齡,為什麼突發如此嚴重的病?
女孩家中經濟困難,父母砸鍋賣鐵供她上大學。
畢業後,她進入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網路運營工作。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女孩開始拼命工作,努力賺錢。
出事之前,她連續四五天,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四五點。
更悲涼的是,女孩哥哥曾經因車禍去世。
故事的最後,父母再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絕望可想而知。

這兩個故事,各有各的不幸和悲痛。
我們在責怪公司冷血的同時,更應該清楚地明白一件事:
為了家庭努力打拼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為了愛我們的人,好好照顧自己。

有一位博主曾分享過在停屍房拍攝的一段經歷:
“我以為一般來停屍房的逝者大多是老人,但是我沒想到年輕人這麼多。
很多都是熬夜猝死的,天天都有,年輕人真的蠻多的。甚至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一下子就去了。
有時候就是胸口疼了那麼幾秒,人一下子就沒了 。”
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
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
“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數高達54.4萬,其中43%發生在40歲以下人群。”
更可怕的是,一旦發生,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
別總覺得自己還年輕,有資本去硬扛。
當你不注重日常作息時,猝死會比想象中離我們還要近。
人民日報曾經做過一份調查,從疲勞到猝死,僅僅6步:
輕度疲勞—身體發沉—筋疲力竭—身體有恙—疾病纏身—突發猝死。
明明死亡的警鐘在一次次敲響,卻還是仗著年輕透支自己的健康。
殊不知,所有的揮霍其實暗中早已標好了價碼,你永遠都不知道,它會在那一刻到來。

民間有句老話:“黃泉樹上無老少,黃葉不掉綠葉掉。”
這也是在告誡大家:
死亡從不問年齡,不會因為年輕就對你網開一面。
當我們嘲笑父母輩“養生焦慮”,對他們的養生之道嗤之以鼻時,是否想過,正是這些“小題大做”的習慣,讓他們得以健康長壽?
當猝死越來越年輕化,為了你的身體健康,請注意以下三點:
1、自我預警。
胸痛、呼吸困難、持續心悸、暈厥、下肢水腫等訊號是身體的“求救警報”,需立即就醫。
2、生活方式重構。
拒絕“報復性熬夜”,保持規律作息;
飲食遵循“低鹽、低脂、高纖維”,避免暴飲暴食;
運動需量力而行,避免突擊式鍛鍊。
3、定期體檢。
人體的健康會隨著時間、年齡、生活習慣及工作壓力而改變。
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有利於自我身體評估,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改善。
叔本華說:“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為了家庭,為了實現人生價值努力拼搏的你,真的很了不起。
可不要忘記了,無論夢想有多大,都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實現。
畢竟錢沒了可以再賺,人沒了就真的什麼都沒了。
那些英年早逝的生命,用最殘酷的方式告誡我們:
健康不是青春的賭注,而是生命的底線。
正如網友在千千新聞下的留言:
“我們以為自己是看客,殊不知皆是局中人。”
或許,真正的心智成熟,是學會在奔跑時聆聽心跳的聲音,在追逐夢想時不忘對生命說一句:
“你比世界萬物都重要。”
最後,真心祝願每一個努力生活的靈魂,都能被時光溫柔以待。

▽
▼
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後自由寫作人。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喜歡戳【在看】,好看的人都點了【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