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部劇能像《甄嬛傳》一樣,重播再多遍,在網際網路上還是一派「新劇」的模樣。
但事實上,《甄嬛傳》已經播出13年了。
為了慶祝這史詩級的「電子榨菜」紀念日,官方前兩天特地集齊全劇組,辦了一場《甄嬛愛不停——甄嬛傳小主節晚會》。
本來以為是皆大歡喜的好事,觀眾也抱有超高期待,結果從晚會創意立項,到舉辦結束,全程都在被甄學家們「嫌棄」。
和「眉姐姐」斕曦彷彿陌生人一般的「嬛嬛」孫儷,更是冷卻了觀眾們的心。
怎麼一切,都和觀眾記憶裡的不一樣了?
說起來,這場晚會可以說是近些年《甄嬛傳》劇組聚得最全的一次。
「滿蒙八旗加一塊,都不及她鳳儀萬千」的華妃娘娘,出場就是焦點;


終於不再穿醜衣服的「眉姐姐」斕曦,還是當年那派端莊大氣的模樣。

特意在後邊出場,來到現代也謹小慎微的「安陵容」陶昕然;

還有特地穿了一身紅,和「華妃」勢不兩立的「皇后」蔡少芬。

特別是甚少以《甄嬛傳》名義出現過的「嬛嬛」孫儷,也難得到場參加。
牽著導演鄭曉龍入場的鏡頭,堪比當年「熹妃回宮」的架勢。

晚會選曲也特地結合了網上甄學家們的「熱梗」,僅是看節目單就知道要整活的程度。

熱衷於開發新技能的「後宮狀元」安陵容,帶來一曲簡直量身打造的《看我七十二變》。

眾所周知的宮中「智商盆地」齊二哈和富察貴人組合,在劇中找事不斷,卻極少能成功,一首《別找我麻煩》簡直唱出眾人心聲。

被賞了一丈紅的「夏常在」穎兒,一襲紅衣炸裂出場,勢要《場上爭霸》。

而我們的端妃、敬妃和欣嬪,用一曲《你要跳舞嗎》嗨翻全場。
疑似mvp戰隊結算畫面露出,跳出一副「終於再也不用數磚」的興奮感。

該有的cp售後,也是一個不少。
全劇最甜的純愛cp玉嬈和允禧,唱著「是你讓看見乾枯沙漠開出花一朵」。

而眉姐姐和溫太醫這對苦命CP,對唱得就十分溫婉剋制了。

誰能想到《甄嬛傳》「劇外特邀演員」蔣勤勤,觀眾心中唯一的純元皇后也來了,還和大胖橘溫情合唱一首《金風玉露》。

最好笑的當屬「四大狂徒」帶來的《迷魂記》,每個人的歌詞都和劇情幾乎完全對應。

後邊大屏還放著他們在劇中的「心動女嘉賓」。

觀眾的吐槽也是格外犀利。


說起來這樣的安排,應當是熱鬧極了才對,怎麼實際效果卻不如預期?

老話說得好,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
或許誰也沒料到,網際網路的流量之王《甄嬛傳》,有一天竟會因劇組人員齊聚而「無人問津」。
當天直播時間恰好與微博之夜晚會撞上,滿屏的紅毯熱搜、同臺競技,卻獨獨不見甄嬛傳小主們的身影。

其實,對於觀眾們來說,《甄嬛傳》早就不只是一部戲這麼簡單,而是一代人共同的熒幕回憶。
對劇中角色的感情,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比起演員們費盡心思搞這麼一場歌舞晚會,觀眾最想看的還是角色之間的互動:
好不容易聚齊了這麼多人,就為了聽唱歌?

事實上,晚會立項之初,就因選址在澳門,觀眾到場不便而不被看好。
舉辦的日期又剛好撞了微博一年一度的盛典,在熱搜上也敗了一頭。
最重要的是,即使是平臺vip使用者,線上直播也要付費觀看,令觀眾頗為不滿。

有不少觀眾表示「這就是利用觀眾對甄嬛傳的好感和懷舊情懷再賺一把。」
加上看到現實中的「嬛嬛」和果子狸、眉姐姐、流朱都沒有互動,不免失望了許多。

也有觀眾表示,劇組的許多演員之間的交流都看著格外陌生,沒有劇中那般親切的感覺。

於是現場僅有的幾幕情節還原,成了觀眾們最大的樂趣。
蔣欣和穎兒,現場還原了華妃給夏常在賞「一丈紅」的那場戲。

穎兒被兩個侍衛架著走的時候,也是笑點拉滿。

最絕的還是蔡少芬的「港普」臺詞,聽多了網上的版本,終於見到本人演繹了。
一句「擠進城點飯(紫禁城典範)」,惹得全場爆笑。


過多商業化的表演掩蓋了劇集本身的溫情色彩,最重要的回憶部分,反倒被省略。
整活兒雖好,但也得看場合呀。

其實這樣的經典劇組重聚演唱會,早有先例。
《新白娘子傳奇》30週年演唱會,真就辦出「千年等一回」的架勢。
許仙和白娘子多年後重聚,成了觀眾忘不掉的名場面。

晚會的歌曲都是圍繞劇展開來的,《新白》、《踏青》、《官人不愧是良人》……
音樂一響起,觀眾就瞬間回到當年坐在電視機前的日子。

最經典的,當屬《紅樓夢》主創人員20年後再聚首。
雖然演員們多年未見,現實中也並不都是特別熟悉的朋友,但一講起當年拍戲時的故事,一下子就熟絡了起來。
王導調侃沈璐扮演的秋桐,倚在門框上剔牙那段表演,印象十分深刻。

飾演王熙鳳的鄧婕立馬來了興致,現場爆料沈璐原本是林黛玉一角的候選人。

是因為演員們週末聯歡,沈璐放開了,跳了一曲迪斯科,從此就成了秋桐的不二人選。

觀眾就跟著演員們一起回憶,關於大觀園的記憶一點點浮現出來。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紅樓夢》劇組有在大觀園裡一起生活了三年的經歷,當然要比拍了一年的《甄嬛傳》劇組熟悉得多。
但誰說要一定要聊當年拍戲的那些事,才能引發回憶、掀起共鳴了?
別忘了,我們《甄嬛傳》有屬於自己的嗑瓜子話題。
晚會之外的直播環節,各路記者的提問就「深得民心」,把這些年的未解之謎讓主演通通解答了一遍。
「果嬛黨」最要緊的問題:果子狸究竟知不知道,甄嬛懷的是他的孩子?
終於等來了最具權威的解答。

不少觀眾對此滿意到不行;

但也激發起了另一批觀眾的鬥志,這下還能再把《甄嬛傳》研究十年不可。

而那些只有演員自己知道是怎麼演的劇情,謎底也通通浮出水面。
關於「寶娟是不是皇后的人」,網上一度吵翻了天,皇后娘娘的親口回答卻是:
我就當是吧,我都不知道。

而我們陵容和寶娟本人,都非常肯定「寶娟是安陵容的人」。

另一大甄嬛傳未解之謎「剪秋到底有沒有開過食盒」,也終於迎來揭曉。

「滴血認親局裡,端妃看出雙生子的問題了嗎」,端妃自己認為是看出來了。

而安陵容,也終於親口承認了她和甄嬛「因愛才生恨,恨裡還夾雜著愛」的複雜情感。

咱就是說,如此歡樂親切的環節,怎麼就不能放在晚會現場呢?
要知道,甄學家們可是連熱依扎沒參加晚會、陳建斌沒在晚會上和大家同臺的「遺憾」,都能玩成梗的樂子人們。


不珍惜這樣真情實感的觀眾,官方實在糊塗啊。
說到底,對於這類大型經典群像劇,觀眾愛的從來不是某個演員某個角色,而是這群演員共同演繹的回憶。
這些角色脫胎於劇集,又融入觀眾的生活中,成為「朋友」一樣的存在,只要提起某個關鍵詞,大家就會了然,會心一笑。
這種能在繁雜網際網路世界裡,瞬間捕捉的共鳴,或許才是《甄嬛傳》常青多年的關鍵吧。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撰文丨姜姜
編輯丨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