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世界,裝置之間的通訊有一套通用協議,比如 HTTP 讓網站和瀏覽器可以互相理解,TCP/IP 讓全球的計算機能無縫連線。但在 AI 領域,不同智慧體(Agent)之間的通訊還處於「各說各話」的階段,缺乏統一標準。這導致它們很難協作,限制了 AI 應用的潛力。
今天馬建倉要介紹的智慧體通訊協議
AgentNetworkProtocol(ANP)
就想要試圖改變這一現狀。專案名稱:AgentNetworkProtocol開源許可協議:MIT專案地址:https://gitee.com/agent-network-protocol/AgentNetworkProtocol
它的目標是成為智慧體網際網路時代的 HTTP,定義智慧體之間的連線方式,為數十億智慧體構建一個開放、安全、高效的協作網路。

智慧體網路面臨的三大挑戰
當前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雖已相當完善,但針對智慧體網路的特殊需求,當下仍缺乏最適合的通訊和連線方案。
AgentNetworkProtocol(ANP)
則致力於解決智慧體網路面臨的三大挑戰:-
互聯互通:讓所有的智慧體相互之間都能夠進行通訊,打破資料孤島,讓AI能夠獲得完整的上下文資訊。 -
原生介面:AI無需模仿人類訪問網際網路,AI應該用它最擅長的方式(API或通訊協議)與數字世界互動。 -
高效協作:利用AI,智慧體之間可以自組織、自協商,構建比現有網際網路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協作網路。
ANP 的架構
AgentNetworkProtocol(ANP) 的的架構分為
應用協議層(Application Protocol Layer)
、元協議層(Meta-Protocol Layer)
和身份與加密通訊層(Identity and Encrypted Communication Layer)
。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功能,確保智慧體(Agent)能夠安全、高效地進行通訊和協作。
-
應用協議層:基於語義網相關規範,讓智慧體能夠描述其他能力與支援的應用協議,並且高效的管理這些協議。 -
元協議層:元協議即協商智慧體之間通訊協議的協議。是智慧體網路演進為自組織、自協商的高效協作網路的關鍵。 -
身份與加密通訊層:基於W3C 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去中心化識別符號)規範,在現有成熟的Web基礎設施上,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身份認證方案和端到端加密通訊方案。它可以讓任意平臺之間的智慧體進行身份認證,而不依賴於任何中心化系統。
這一架構類似於網際網路協議棧(如 TCP/IP、HTTP),但針對 AI 智慧體的通訊需求進行了最佳化,確保不同 AI 之間可以安全、高效地互操作。
如果你希望你的 AI Agent 具備更強的協作能力,不妨看看 ANP,它或許會成為智慧體時代的「通訊基石」。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前往 Gitee 給它點個 Star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