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025年2月24日電 今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正式宣佈,未來三年公司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人民幣用於雲和人工智慧(AI)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相關領域最大規模投資紀錄。這一戰略決策標誌著阿里全面加速向AI驅動的科技公司轉型,並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雲計算與AI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投資背景與戰略方向
吳泳銘在今日的公開宣告中強調,AI技術的爆發遠超預期,國內科技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潛力巨大。此次投入將圍繞三大核心方向展開:
1. AI與雲計算基礎設施:包括資料中心、算力網路及硬體裝置建設,以滿足指數級增長的AI算力需求。
2. 基礎模型平臺與AI原生應用:持續升級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推動開源生態發展。目前該模型衍生應用已突破9萬個,位居全球第一。
3. 現有業務AI化轉型:透過AI技術深度改造電商、金融、物流等核心業務,提升使用者價值與效率。例如,淘寶將強化AI購物決策支援,高德地圖計劃從導航工具升級為生活服務入口。
技術突破與行業影響
阿里雲作為亞洲最大雲計算服務商,近年來在AI領域持續發力。其最新發布的千問Qwen2.5-MAX模型在多項評測中表現領先,並計劃於近期推出深度推理模型,進一步推動AI技術落地。吳泳銘指出,未來90%的AI算力需求將透過雲計算網路完成,阿里雲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重要的AI基礎設施提供商之一,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智慧服務。
經濟與產業展望
阿里認為,通用人工智慧(AGI)的實現將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若AI能替代50%的人類勞動,相關產業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支柱。此次大規模投入不僅回應了國內AI產業爆發與政策支援的雙重機遇,也彰顯了阿里透過技術升級搶佔未來市場的決心。據財報顯示,阿里雲收入已重回雙位數增長,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速,為此次戰略提供了財務支撐。
市場反應與未來規劃
訊息公佈後,阿里美股盤前漲幅超10%,市場對AI基建的長期價值投下信心票。未來三年,阿里將靈活調配資金,應對供應鏈與資料中心建設週期波動,同時透過規模化部署消化硬體成本壓力,確保投入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回報。
結語
阿里巴巴此次重注押寶AI與雲基建,不僅是技術迭代的必然選擇,更是其對“智慧即服務”未來願景的堅定實踐。隨著全球AI競爭白熱化,中國科技巨頭能否藉此彎道超車,值得持續關注。

(綜合自IT之家、每日經濟新聞、介面新聞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