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講:賽艇隊長
策劃:賽艇隊長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000字 閱讀需要8分鐘
最近,特朗普不但在外交場上不按常理出牌,在內政上也出現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他先是廢除了一系列監察部門,還在社交平臺上說“國王萬歲”,而他說“國王萬歲”看起來不像是空穴來風,因為白宮官媒很快也發了一條“國王萬歲”,並配上一張特朗普頭戴王冠的圖片。

◇ 圖為社交平臺上,白宮官方賬號釋出的推送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個問題就已經相當嚴重,眼瞅著“國王萬歲”的口號喊的震天響。這邊流行音樂女王麥當娜在社交平臺上表態,毫不客氣的回懟到:“我認為這個國家是由歐洲人為了逃避一位國王的專制而建立的,也是為了創造一個由人民治理的世界。現在,我們卻有一位自詡為國王的總統。如果說這是一個玩笑,我真的笑不出來。”

◇ 圖為麥當娜炮轟特朗普新聞截圖
正如麥當娜所說的,現在美國民選總統公然管自己叫國王,往輕了說,為美國獨立的烈士們鮮血白流了,往重了說,特朗普此舉與“美奸”無異。
在咱們的印象中,總統作為一國之元首,政令由他所出,豈有叛國之道理?說總統叛國就像說“皇帝謀反”一樣荒唐,在美國總統需要在憲法之下行使權力,憲法早就把美國總統的職能,權力範圍框定的死死的,且規定了總統名號不能更改,那麼如特朗普這般行事,說他違憲並叛國也沒什麼問題。不過川老頭也不用為之懊惱,畢竟美國的前輩們也有過叛國當“美奸”的先例。

◇ 圖為阿倫·伯爾(1756年2月6日—1836年9月14日)是一名美國政治家,第三任副總統(1801—1805在位),在決鬥中殺死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者
美國第三任副總統阿倫·伯爾,在19世紀初就做出過叛國的先例,1804年當時還是副總統的伯爾正在計劃下一次總統選舉,在這期間,他與時任美國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發生矛盾,由於兩人矛盾無法解決,最終選擇用決鬥來解決。伯爾在決鬥中打死了漢密爾頓,雖然兩人決鬥地點在紐約州,當地允許決鬥,伯爾不用負任何刑事責任,但漢密爾頓可是美國的財神爺,國父之一,社會影響力巨大。伯爾既然打死了國父,再去競選總統肯定是沒戲了,於是他掛印封金一路向西,準備尋找新的事業發展方向。

◇ 圖為漢密爾頓和阿倫·伯爾決鬥
伯爾在當時的美國西部路易斯安那地區,和駐紮在當地的陸軍准將詹姆斯·威爾金森走到了一起,兩人秘密策劃對西班牙宣戰,奪取他們在北美的殖民地。在完成策劃後,伯爾就輾轉於西部各州演講拉贊助,給自己的計劃找來更多支持者,由於伯爾自己本身就是美國選舉制度的制定者之一,粉絲不少,加上佔領更多殖民地很符合大眾的口味,粉絲們聽完以後自然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 圖為詹姆斯·威爾金森
至於佔領殖民地之後是交給聯邦政府挽回自己的政治聲譽,還是自立為王。伯爾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反正他和威爾金森謀劃的時候,說的就是自立為王。考慮到目前他拉攏到的勢力還不夠多,伯爾實施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他居然去拉攏英國駐美公使安東尼·梅里,而且把計劃進行了添油加醋的修改,說自己不光要佔領西班牙殖民地,還準備領導西部各州發起一場脫離美國聯邦的運動,希望大英帝國提供資金和軍事上的支援。
你之前想奪取西班牙人的殖民地,這還算是開疆拓土,有功於美國。你現在管英國人要錢要槍,這麼一來,性質就完全變了,美英兩國可是剛剛停戰沒多久,雙方敵對關係還沒解除,伯爾如此明白的告知英國人,還對英國人透露自己的計劃,這不是叛國是什麼?

◇ 圖為托馬斯·傑斐遜(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在位),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
很快,伯爾意圖叛國的訊息就傳開了,不斷有人寫信向時任總統傑斐遜告發,但傑斐遜完全沒理會。因為送來的信件要麼是匿名,真實性存疑,要麼寄信人是聯邦黨人,和伯爾的民主共和黨是政敵關係,在傑斐遜眼裡他們這麼做只是向伯爾潑髒水罷了。當傑斐遜還在無動於衷時,伯爾已經磨刀霍霍,蠢蠢欲動了,他告知威爾金森準備行動,大英的援助很快就到了。
萬萬沒想到,在這關鍵時刻,伯爾遭到了威爾金森的無情背叛,威爾金森雖然是武將出身,但心理沒那麼強大,當坊間瘋傳伯爾叛國的訊息時,他就悲觀的認為兩人的計劃已經暴露。尤其是威爾金森後來發現,伯爾天天說英國人援助要來了,可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一沒看見轉賬,二沒看見一槍一彈,權衡再三,威爾金森覺得伯爾靠不住,在這麼幹下去容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進去,趕緊主動找到組織坦白。
於是,臨陣倒戈寫了一封檢舉報告,並說明伯爾一直在密謀分裂美國西部,傑斐遜接到這封舉報信徹底坐不住了,宣佈伯爾是國家叛徒併發出拘捕令。隨著更多材料曝光,伯爾也基本坐實了叛國行為,坐上囚車送到里士滿接受審訊。

◇ 圖為約翰·馬歇爾
就在阿倫·伯爾窮途末路之時,隱居多年的前總統亞當斯突然站出來拉了他一把,亞當斯和最高法院院長馬歇爾是故交,建議馬歇爾對阿倫·伯爾慎重處理。馬歇爾也不想讓堂堂美國前副總統安個“美奸”的罪名,就指出人證只有威爾金森一人,數量不夠,不足及提供有效證明,其次伯爾所要佔領的土地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即便是他想單幹也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發展,並沒有分裂美國領土,因此叛國罪不成立,伯爾無罪釋放。
雖然得到了無罪判決,但伯爾知道自己已經徹底得罪了傑斐遜和漢密爾頓的支持者,在美國已無立足之地。因此審判結束之後,伯爾在第一時間就“潤”到了歐洲,1812年隨著美英戰爭爆發,伯爾又返回美國居住,最後死在美國。由於他打死了漢姆爾頓,再加上繞開美國政府偷襲西班牙殖民地的計劃是真事,所以即便是他被判處無罪,美國人從情感上依舊認為他是個叛國副總統。

◇ 圖為約翰·泰勒(1790年3月29日-1862年1月18日),美國第10任總統(1841年4月6日—1845年3月4日在位)。在任期間,改組美國海軍;建立美國氣象局;結束了佛羅里達州的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1861年初,主持華盛頓和平會議以調解南北方分歧。南北戰爭爆發後,加入美利堅聯盟國的議會
到19世紀中期,美國又出現了一個“美奸”總統。1841年,美國總統哈里森在就職一個月後去世,成為任職時長最短的總統,副總統泰勒接班。泰勒是南方種植園奴隸主出身,是一個堅定的南方奴隸制擁護者,上臺後便推行了很多有利於南方的政策,引起了北方的強烈不滿,南北矛盾激化,在執政期間各方面工作處理的並不好,最後幹完任期就下臺了。

◇ 圖為約翰·泰勒的墓地
然而,在他下臺後繼續為奴隸制搖旗吶喊,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後,泰勒公開加入南方並當選為“美利堅聯盟國”的國會議員,這種行為不再是政見之爭而是“公開造反”,聯邦取消了泰勒所有的前總統待遇並沒收其在北方的財產,在他死後聯邦也沒有舉行任何悼念儀式,直到1915年美國國會才在泰勒的墓地立了一塊總統紀念碑,承認了他前總統的身份。
和這兩位的行為相比,特朗普好像更大膽,他敢於冒美國之大不韙,管自己叫“美國人的國王”。要知道當初美國人打了8年戰爭,開了無數次會議,頒佈了20多條修正案,其目的就是為了讓美國不再有國王,現在特朗普公然站出來這麼做,我只想問一句:“總統先生,您何故謀反啊?”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該怎麼做
奧派經濟學 2025年02月27日 23:22184人
以下文章來源於菁城子,作者陳興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