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南京野豬成了熱門話題。
先是,它撞停動車,隨車機械師下車檢視後,被另一列高鐵撞擊不幸身亡。

再是,同一天市區發生兩起野豬目擊事件。
但這些都不足以表現南京野豬的盛況。
媒體一統計:“每平方公里野豬超4頭,三年涉野豬警情近2000起。”

因為密度高,野豬逛著逛著比遊客更會citywalk。

遊客力所能及,能做點什麼嗎?
就是疼野豬,喂野豬,零距離擁抱野豬。

親和到一定境界,出現了一個梗:
“使野豬壯有所用,老有所養。”

還有今年6月的一幕,最為經典。
一隻野豬衝進南京的燒烤店了,結果喝飲料的男士站起來躲開;喝啤酒的男生把煙含嘴裡,徑直追了上去,追到它逃出店鋪都不放鬆。

看完這些,你覺得人畜無害,可以戲弄豬豬了吧。

人類的遐想總是美好,現實卻可能慘淡。
我找到一個影片,來呈現這種危險。
第一幕,某小區地下車庫出現了一名闖入者,它身材短小,速度迅猛。接到舉報後,當地捕豬者要展開工作,怕它傷及居民。
一位拿棍子的人打了它幾棍,並沒有把它打暈,反而野豬愈加興奮,一頂,頂到他要害。

(此案例事發地並非南京)
接著第二幕,
這隻野豬還想跑,一衝起來,拿防護盾牌的保安也擋不住。

再是第三幕,捕豬人用網兜暫時兜住了它,但一人根本無法控制場面。
直到5個人疊羅漢一樣才按住它。

你一個人,能嗎?
事實上,即使打麻醉也不是馬上見效。
去年11月一頭野豬闖入南京一小區,撞傷人後民警、動保專家出動抓捕,野豬身中多針麻醉後逃進河中,後來藥效才發作。

你要是不打麻藥,它都能蹦躂著橫渡長江呢。

甚至一些影片裡,野豬非常蹦躂,能跳過1米多高的牆。

你能嗎?
這種情況下,人與野豬在實力上極為不對等。
少有的好訊息恐怕是,最近昭通老太的例子。
遇到危險,拿刀反殺,屬於緊急避險,不違法。

但前提是你手腳靈活,有防身利器,特別是血值夠厚。
2017年貴州,鄧老伯在叢林裡突然遇到野豬的襲擊,他不得不頑強反抗。
沒想到被野豬攻擊後,一度昏迷三次。最後這位63歲的老人用最後力氣把野豬砍死。

而這隻野豬僅有120多斤重,只能算小體格了。
用遊戲模式來說,人類在生命值、攻擊力、防禦力等方面都被野豬碾壓。

普通人遇到體重至少100公斤、衝刺時速30公里以上的毛茸茸大可愛的暴力一擊,能做的就是跑。僅此而已。

就像一些段子苦口婆心勸你的:
總之,沒有任何辦法對付野豬,有機會跑路就趕快跑,賭一把它沒有發現你。如果發現它在追你,不要慌,拿出手機開啟微信,發個朋友圈,這樣至少會比較有尊嚴。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
要有一定的敬畏之心,而不要跟野豬打成一片。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知識,那為什麼大家對野豬根本不提防呢?
首先因為很多人依然以為野豬是三有保護動物,人甚至只能被虐,不能反抗,所以覺得提防不提防沒啥區別。
其實去年,野豬就正式從“三有動物”中除名了。
但有的平臺搜尋出來的置頂內容,還是讓人看了犯迷糊。

不管了,這時可能還有很多人會說,野豬很膽小的,你不惹它,你不直視它就沒問題。
這確實是事實,但更容易被忽視的真相是:
現在出現了一種萌化野生動物的風氣。
一開始,網友覺得自己可以像飼養員一樣跟動物打成一片。

(抖音79萬轉發量、52萬點讚的熱門影片:
愛挑戰飼養員的袋鼠)
後來,一些官方的措辭也值得玩味。
比如大連一份通告,被有的網友認為在鼓勵投餵。

我沒找到今年相關的通告,但這“投餵新址”幾個字確實醒目。相比於2022年的倡議書,裡面則明確提到,不要隨意投餵梅花鹿。

這些措辭上的變化,該如何理解呢?
反正一些大連喂鹿受害者後的感慨很醒目。
有人吐槽自己怕瑞幸了,魔幻的是他被鹿頂之前,自己餵它吃掛麵了。

這些過度自信在網上俯拾即是,他們發自肺腑覺得動物們特別可愛,喂蘋果、饅頭、貓糧什麼都沒問題,抱抱它都沒問題。
而且還樂於轉發專家的科普——野豬在未受到驚嚇和威脅情況下一般不會攻擊人。
不過上面一些動圖裡,野豬更像是主動找人攻擊的,這種情況下,該怎麼操作?
畢竟人是脆弱的,動物的一腳一咬都可能影響一生。

日本奈良公園裡與人類打成一片的鹿,夠溫順了吧,但即使在遊客規範投餵情況下,都會出現頂人現象。

(主角受傷後,奈良公園工作人員叫了救護車,
送醫院,最後屁股被縫三針)
凡此種種,人與動物的身份就不對等。
更何況,數量更龐大、傷害性更高的野豬呢,問你你頂得住嗎?
反正大自然好像有點難頂了。
你越釋放同情心,越隨意投餵,動物們越面臨滅頂之災。
有一些研究指出:
接受人類投餵食物的雌性海豚產生後代的數量與不接受投餵的雌性海豚相當,但成功存活到斷奶的幼崽數量僅為不接受人類投餵雌性海豚的一半。

另外,一些地方也可能難頂。
從資料上來說,
我國有28個省份存在野豬分佈,數量高達200萬頭。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很多省份的野豬數量過高,致害省份多達26個。
總之,一條保護自己的常識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如今猛獸離我們更近了,不代表猛獸不猛。所以還是離它們遠點。

更根源性的問題也在此時呼之欲出,既然野豬在一些地方已經氾濫,那我們不能無視吧。
網友就覺得,一人治不了野豬,政府資源也有限的條件下,那民間團隊打獵有沒有可能,之前寧夏不是也發過懸賞嗎?
確切來說這是寧夏西吉縣的通告:
捕到一頭野豬,能得到2400元;
無害化處理一頭野豬,能得到200元。

最後六支野豬獵捕隊以及一支野豬無害化處理隊入選。記者想去看看捕的怎麼樣,結果捕豬人說,會出現跑空的情況。
這不算最差情況。
自己帶獵狗去圍捕,弄不好獵狗會受傷或死亡,而這樣一條獵狗市場價在2萬以上,遠超捕豬懸賞額了。

浙江的案例更誇張。
一年要倒貼幾十萬。

單純從經濟效益上來說,就知道這個工作有多難做了。
還有很多人在做,純粹是出於為民除害的道義追求。

當然,很多動物開始在城市裡多了起來,主要原因是一生要強的中國人,把生態保護做到優秀了。
怎麼說呢,動植物基本是滿意的,自己不會滅絕總歸不是什麼糟糕的事。
它們不滿意的是,人類對自己太放鬆警惕了。
最後離譜的就是九月底一個故事。
9月29日凌晨,惠州市惠城區,天氣稍許悶熱,一條蟒蛇從河道里爬上街邊。
這條蟒蛇2米長、30多斤,體型不算大;

彼時彼刻,一名喝醉了男子溜達到此處。
他覺得遇到了知己,就棄手機香菸於不顧,與它相擁互訴衷腸。

也許他當時想的是:“這美女腰肢細軟,清涼無汗,還很主動。”
想著想著更加起勁了,質問蛇,我幹了你隨意。

民警來了,把他倆分開,也算化解了一段虐戀,也把蟒蛇放生了。
但這並沒有打消男子的囂張氣焰,他說沒事的,蟒蛇又沒毒。他也不聽專業人員的意見,徑直回家,沒去醫院檢查。
因為他真的很懂。
你不動蟒蛇,蟒蛇也不會動你的,他偏偏去騷擾人家。

這件事如果放到《走近科學》裡,能拍三集,但放到短影片上只有三四秒的鏡頭。
別看只有幾秒時間,卻帶來了很大的科普意義:
當地生態很好,河道里有很多生物;這種30多斤的蟒蛇,只要沒毒,很難帶來致命威脅,畢竟成年男子能雙手拎起來往地上砸。
但它的“死亡纏繞”一招,還是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這起事情出現後震驚三界。
普通人看懵了,為啥要主動去挑逗蟒蛇呢;巨蟒也無法理解自己招誰惹誰了;
最後,如果在戲劇裡,白蛇第一次見到這麼主動的許仙。

可能酒壯慫人膽吧,不然面對蟒蛇,誰下得去這口。
反正我不行。

回到開頭,看到野豬事件時,我第一反應卻是這樣的。
小時候南京的關鍵詞:
夫子廟、中山陵、玄武湖。
感覺現在南京的關鍵詞:
鴨子、野豬、廁所。
越來越接地氣了。
二三十年前,哪能如此關心野生動物氾濫,動物投餵這些問題啊。
本質上還是發展的具象化表現。
當我們生活好了起來,再怎麼悉心關注動物權益和個人權益,都是值得的。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4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還會拉微信群扯淡聊天。

關鍵詞
野豬
動物
數量
蟒蛇
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