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設計×科技的專業,在AI時代更火爆了!

2025開年以來,話題最高、上熱搜次數最多的詞條,無疑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工具。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AI的各種功能中,使用次數最多的依然是資訊檢索功能。
相比普通的搜尋引擎,AI的資訊整合效率令人稱奇,但偶爾也會給出不具時效性的、包含虛假資訊的答案。
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從繁雜的資訊中篩選整合有價值的資訊,並高效地呈現出來,如今不僅是人類的難題,也是AI發展的瓶頸。
這樣的背景下,資訊設計應運而生。
#
設計跨界科技
M50 Winland Art 
資訊設計是一個跨學科專業,透過

視覺傳達、互動設計、心理學、資訊科技

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對資訊的搜尋與獲取流程進行解構與最佳化。
早在20世紀70年代,資訊設計就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透過對

“搜尋、過濾、整理、表達”

四個步驟的研究,實現“讓資訊準確、高效呈現”的目標。
只不過,上世紀的資訊設計還只是侷限在二維空間,設計師一般透過對資訊資料進行簡單的檢視化處理,使資訊得到有效的展示;
進入網路時代之後,以資訊科技為代表的前沿科技迅猛發展,生活方式和藝術媒介發生劇烈變革,資訊設計的表現方式也發生了轉變。
一方面,隨著互動設計的快速發展,我們今天在網上看到的很多資訊被整合到了一起:
比如APP和網頁的使用者介面也不再以單一的方式羅列資訊,而是

將資訊分為三六九等,更有邏輯和層次感;

另一方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常見的標識、圖表雖然都能傳達資訊,但如何提升觀感、提高效率,也是資訊設計中的學問。
因此,不誇張地說,在大資料時代,資訊設計已經滲透到了不同行業的工作,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而隨著視覺傳達和互動設計兩個學科在國外愈發跨界融合,

由此衍生出的資訊設計也正成為視覺類設計專業中的熱門申請方向之一。

雖然該專業一般只開設於研究生階段,但會要求申請者具備平面傳達、互動設計等技能要求;
而想要進入這些“擠破頭的藝術專業”,就需要在A-level階段獲得更加出眾的成績:
直播講座
Winland
⏰2月27日(週四)19:00,文藍藝術教學主管、倫藝背景資深藝術導師——Eva Fang,
將與大家分享:
  • A-level藝術考試內容/評分標準
  • 六大藝術設計可選方向分析
  • 2025年A-level C2考題解讀
  • 本科院校推薦&未來職業規劃
掃碼新增微信 提前佔座
#
開設學科的院校
M50 Winland Art 
在AI崛起之前,資訊設計就已經是國外非常熱門的藝術設計專業之一了,如今其熱度更是水漲船高。
不過,資訊設計在院校的專業命名中卻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卻並不都叫做 Information Design。
比如該領域的佼佼者——皇家藝術學院,其資訊設計專業的具體名稱為資訊體驗設計 (Information Experience Design),簡稱IED。
(這裡要注意,皇藝還有一個專業簡稱IDE,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不要混淆)
皇藝 IED 資訊體驗設計專業共有三個研究方向,分別是

資訊實驗設計、動態影像設計、聲音資訊設計

,其中最熱門的當屬

實驗設計方向。

該方向鼓勵學生突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嘗試將藝術、設計、科學、敘事插畫/動畫相結合,更加偏向互動設計,期間學生也會接觸到不少有關VR的知識。

動態影像設計

聲音設計方向

,則是分別調動人的視覺和聽覺系統,對資訊進行整合、提取和傳達。
除了皇藝之外,

倫敦藝術大學

下設的LCC傳媒學院也開設了資訊設計相關專業,且更聚焦於資料視覺化領域。
該課程引導學生將統計所得的大資料進行分析,然後轉化為各種各樣的公眾更易理解的形式,幫助學生培養建立資料敘述的能力。
該課程共分為4個學期、5個課程單元:

第一學期

學習視覺化工具與其發展歷史,並進行資訊設計的實踐;
第二和第三學期,學生將在Workshop裡進行專案設計,並參與小組討論和小組作業;第四學期則為畢業設計專案彙報。
那麼什麼樣的神仙作品集,才能申到倫藝資訊設計專業的offer呢?
掃碼諮詢藝術留學
免費領取

UI/UX互動類作品創作秘籍
作品集經典開題/主題分析

#
專業就業前景
M50 Winland Art 
作為一門跨界科學,資訊設計雖然自70年代就已萌芽,但仍然是一個新興學科,人才缺口巨大。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未來資訊設計必定將會有更多的用途。
那麼資訊設計專業人才都有哪些對口的就業方向呢?
 視覺化設計師
資料視覺化工程師是資訊設計專業畢業生最常選擇的求職道路之一,畢竟既能與專業對口,還是目前最高薪的職業選擇之一。
目前,國內網際網路行業快速發展,消費者對於可視、清晰、美觀的資料要求越來越高,很多網際網路大廠也對於視覺化工程師崗位求賢若渴。
根據“職友集”的調查資料顯示,

即使是剛剛入行的資料視覺化工程師,月薪也能達到20k+

,超過大多數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平均薪資水平。
不過,想要成為優秀的資料視覺化工程師也不是那麼容易,既要掌握互動設計領域中的取數、建模工作,又要有視覺傳達設計的思維,將資料設計得直觀、美觀。
 互動設計師
受益於跨學科的特性,資訊設計專業課程中也同時涉獵互動設計、平面設計、UI設計、使用者體驗設計等知識。
如果無法成為優秀的資料視覺化工程師,那麼從平面設計和互動設計的任意一個角度出發,都可以幫助畢業生成功進入相關領域,成為優秀的UI/UX設計師。
 前沿交叉領域
開篇提到,人工智慧的崛起給資訊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特別是在生成式AI(AIGC)工具的指令與程式碼之間的轉譯過程中,使AIGC工具(如MidJourney、DALL-E等)生成的方案能夠更加貼合用戶需求。
而需要資訊設計的前沿交叉領域並非只有人工智慧,例如在智慧城市與地理資訊系統(GIS)中,城市資料地圖(如交通、人口分佈)的設計;
再比如生物資訊視覺化中,透過資訊設計的方式,更好地呈現基因組資料或疾病傳播模型等。
還有哪些院校開設有資訊設計專業?
想申請該專業如何從本科規劃?
作品集和文書該如何準備?
📬歡迎掃碼新增三喵詳詢👇

👉 留學申請 / 作品集輔導 / 藝術實習
👉 Alevel/EPQ/GCSE課程提分

 請

🍫 別忘了分享「推薦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