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知道現在上海醫院一線都是怎樣的場景麼
跟我們身邊同事一樣,醫院的醫護人員也在大片的倒下,出現了嚴重減員

截圖自©新聞綜合
我看過仁濟醫院對媒體公佈的一組資料
他們從這個月15日開始,就安排內外科各部門醫護支援發熱門診
第一批共53人,一週工作後剩下40人,截至到昨天24日,發熱門診在崗及可上崗人員29人
而發熱門診原有的5名醫生,截至23日現在僅剩1位還能堅守崗位
不斷的人海戰、車輪戰…這就是眼下上海醫療系統最真實的一面
我剛刷抖音還看到上海一名醫護人員,陽性狀態下戴著厚重防護服,身體顫抖著為患者配藥,還彎著腰,估計是感染後導致的全身痠痛…
為了生活在上海的人,他們真的拼了
而上海這邊也做了一件這個冬天讓我覺得最暖的一件事
01
這大概是這個冬天最暖心的一塊牌子

這是上海首次推出的醫務人員關愛驛站,也是目前為止全國範圍內第一次看到的醫護驛站
全部220個房間,可以讓我們的一線醫務工作者被感染後有地方住,有地方康復
當我看到開啟門的那一刻,有點慕了
房間裡都是這種簡約的木製風,還有簡單的沙發跟小茶几,煩悶的時候還可以開啟電視

小茶几上還放有一些小驚喜,而且隨處可見這種暖心小貼士

©新民影片
裡面說明了驛站生活期間的餐食外賣配送時間、生活垃圾收運時間、貼心管家服務聯絡方式等等等等

截圖自©新聞綜合
因為是酒店的關係,樓下還有這種公區,簡單的醫療物資和吧檯

更重要的是有書,煩悶的時候,或者可以安安靜靜看會書

在這裡每位醫務患者的需求都會被聽到
因為他們入住的時候都會被加入驛站企業微信,這樣需要什麼、遇到什麼都可以第一時間跟工作人員保持聯絡

截圖自©上海時刻
除了為這些醫務患者配備一些簡單的生活物資之外,還會有這種防疫小包裹,抗原試劑、簡易藥品、醫用防護口罩等等

截圖自©上海時刻
每個房間門口都會擺放這種藍凳凳,這樣工作人員過來送餐的時候,只要敲房門就好,餐食可以放上面

©新聞坊
為了讓醫護工作者早日康復,這裡的餐食非常注重營養
早餐中西式兩種,午餐晚餐四菜一湯,如果吃不下,關愛驛站還特製了鳳梨酥、黑金酥這些點心,讓醫護患者錯過餐點的時候也有東西可以吃

截圖自©上海時刻
而且考慮到康復期間醫護患者的飲用水量也是很大的,於是每個房間都成箱配備24瓶礦泉水

截圖自©上海時刻
真的是暖到了,不僅如此,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關愛驛站的心理層面
這裡還開通了兩個電話熱線,不是那種隨便說說的熱線
而是24小時都有人接聽的醫療保障熱線,讓醫護患者如果遇到藥物緊缺的情況,可以臨時調配
還有一個是心理諮詢,由專業的精神健康專家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
因為這些醫務患者在下火線之前,不僅要承擔救援,還要面對長期超負荷帶來的過度勞累,甚至會出現恐懼、焦慮這些應激反應
不得不說這個圍繞醫務患者的關愛驛站,真的把對醫務工作人員的關心和照顧都落到了實處
各種貼心細節背後甚至還有一個體系化的規劃,叫1+2+3
從一份入住提示到兩條線上諮詢熱線,再到圍繞這些醫務患者搭建的組織、後勤、醫療保障
為了這些醫務工作者,上海也是真的用心了
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陳軍、九院黃浦分院血液腫瘤科的孫璐醫生、瑞金康復醫院的護師肖有娣…
一位一位醫務人員感染後都來到這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醫務患者感染後也可以有地方去
02
而其實上海做的更多…
關愛驛站所有設想規劃和落地來自黃浦區衛健委,當然也包括費用
而上海更大面的醫務人員關愛是來自醫務工會
有的會採購體溫計、血氧儀、N95口罩,甚至還有個人洗漱用品,發給每位被感染的醫務患者

上海市中醫醫院工會的醫療物資採購©文匯報
裡面包括止咳、退熱、血氧儀等等

©文匯報
最有意思的是瑞金醫院工會,除了一般醫療物資之外,還同步發放了大禮包和觀影券,可以購買影片App會員,讓醫務患者可以宅家觀影
各種各樣的關愛禮包此刻正在被送到各位醫務患者手中
像市一醫院也會統一安排住宿,畢竟不少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

那些援助外地的上海醫生在回到上海之後
除了正常發放慰問品,還會發放線上健身課程和器械等等

©文匯報
其實對於身處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最實際的關愛莫過於醫療物資
而上海做的最多的也是這塊,這種愛心包更多隻是嚴酷工作環境裡的調劑
更有意義的可能還是類似日達仙這類增強抵抗力藥物
上海市醫務工會就緊急籌措了1300多支這類藥品,增強一線工作者的抵抗力
還有一件事不容小覷
就是醫務患者的心理,前面提到兩條熱線其實不僅僅是黃浦區在做,全市都在做
於是市醫務工會開通了400開頭的熱線諮詢電話,一直在我們大多數被忽略的地方為一線人員免費進行心理諮詢
年初啟動以來,先後接聽處理了醫務人員心理諮詢電話435個
醫者難自醫,所以必要的心理干預可以阻止很多悲劇發生
而且就算醫務人員不願意主動聯絡心理諮詢,上海還會專門舉辦這種心理課程

©上海精神衛生飄揚的綠絲帶
這些課程裡就包括,壓力管理、睡眠管理、情緒管理,還有中老年患者溝通輔導
畢竟更大機率需要去醫院的是中老年患者,所以如何跟他們溝通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這些課程就有點像醫療體系內的互幫互助,醫者難自醫,但醫者不止一位,當他們中的部分人就算倒下了,還可以得到其他醫生的幫助
03
上海為什麼這麼做
有一件事可能大家有所感知但不太明確的,就是眼下的醫療資源、醫務人員
也許各位覺得像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醫療資源也一定是全國前列的
確實如此,一線城市的醫療資源也基本是一線水平的,上海醫院床位數全國能排到第二

©西部大資料研究院
但這樣的床位數真的夠麼
這還不是ICU床位的統計,全國ICU床位是什麼數字,比較可靠的資料來源是介面新聞釋出的申萬證券公佈的一組數字
當前國內ICU床位約為13萬張,按照二三級醫院總計600萬張床位計算(不含ICU),當前國內ICU床位配置比例約為2.2%
這個數字意味什麼,我們先不妄作討論
但是張文宏醫生在12月18日的一次發言中說的比較直白

©人民日報
也就是說,如果遇到社群基層防線被突破這樣的極端情況,就算是上海,ICU床位都是不夠的,全國都是如此
醫療資源如此,醫務人員也是
現有醫務人員看診人數、看診時間在非疫情期間都是世界前列的,這背後中國醫務人員存在缺口
在今年2021年鍾南山院士的一次發言中,我們看到70萬缺口的數字

在原本的醫務人員就緊張的情況下,遇到眼下非常時期更是如此,各科室都增派援手進駐發熱門診、急診
且不說夠與不夠、夠多久,這些科室原本的病人怎麼辦
這些文字都在告訴我們,過去這三年我們的醫生非常非常辛苦
為什麼一個關愛驛站的出現會讓我們如此暖心
這是上海在用實際行動在說,我們是否能保護好我們醫務人員
當醫務人員也被感染的時候,除了說聲辛苦了之外,能不能真正關心照顧好這些醫務人員
這一次的醫務感染人員的關愛驛站,上海真的做的很贊
04
似乎上海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很多時候當我們以為關愛是不是停留在口頭的時候,上海似乎更加“實際”
對沖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真正的心疼,待遇的改善可能是更為實際的關愛
我們知道的幾次改善,比如2020年當中央提出關愛防控疫情醫務人員的時候

還有今年3月的時候,當一線人員正衝往一線的時候

上海都是率先站出來最佳化一線醫護人員待遇的城市,從改善待遇到增發補助、從職稱評級、到工傷認定,事無鉅細,落到細處才能落到實處
保護醫務人員不是口號,真正的兌現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跟保護
面對外地援護醫生也是如此
四五月當外地援滬醫務人員進入上海後,在物資不充裕情況下,依然考慮外地醫務人員是否有少數民族、是否有特殊身體狀況
除了正常餐食的營養,還會提供牛奶、點心、水果、消毒水、消毒溼巾;除了醫務人員工作時的正常醫療物資之外,還會配備雨鞋、暖寶寶
4月21日,有一位廣西援滬醫療隊隊員的生日,還貼心為這位隊員送上鮮花和長壽麵
所有動作背後一個基本的情緒是,感恩和關愛,哪怕不同正常時期的優厚,也要盡己所能
而且真的巨愛寫信
疫情期間各種《致xxx的一封感謝信》,還有各種寫給醫務人員的感謝信、慰問信、各種貼心提示,這次在各種愛心包裹裡面也會塞上一封感謝信
就算是外都援滬醫生,入住酒店除了物資之外,還有一封酒店的感謝信

溝通跟感謝,似乎是這座城市更為常見的存在
而所有的細心背後,上海似乎更加懂得尊重每個個體的付出,也更懂得感恩
05
今年以來我們經歷了很多,上海也經歷了很多溝溝坎坎,也吸取了足夠多的經驗教訓
而這樣的上海似乎更有韌勁,在面對城市發生的種種狀況我們依然能看到上海的不一般的地方
當我們將所有視線都放在患者身上的時候,上海想起了為了這些患者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
關愛別人的人也需要被關愛,為別人遮風擋雨的人也需要被照顧
圍繞眼下衝在一線的上海醫療隊伍搭建的服務體系,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上海這座城市的一些邏輯
當它可以正常運轉的時候,它背後的運轉邏輯,不僅僅是經費,也不僅僅是所謂的細心
而是真正意義上對每個組織跟個體付出的足夠重視

以上為正文,來自巧克麗麗